本体心理学理论介绍.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786226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体心理学理论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本体心理学理论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本体心理学理论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本体心理学理论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本体心理学理论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体心理学理论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体心理学理论介绍.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体心理学理论介绍 本体心理学是现代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它的哲学基础是胡塞尔的方法论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实存本体论;心理学基础是弗洛伊德、阿得勒、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斯洛及罗杰斯的存在-人本主义理论。本体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个性心理结构,认为人的个性心理结构是由生命因携、倾斜屏和自我三部分组成。生命因携 是先以任何意义的原始现实,是精神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生命因携是生存DNA,是人在出生时由外部给他编好的生活程序,是本体心理学自然法则的基础。 它是时刻存在与因果关系中的持久动力源。它将推动个体实现自己特有的历史进程。所谓自我因果关系是指存在与生命因携实体和自我之间的完善关系。

2、生命因携的 本质是善的,他决定了人的本质是善的、好的和积极的。人的恶的一面是由情结引发的,如一个人的病态和犯罪。生命因携超越存在,并且有参与存在的能力。当存 在依个性需要提出求助时,生命因携、先验的自我与逻辑历史的自我三者可以辨证的结合在一起。由于“深思因携”的存在,它可以超越一切实际存在的现象。成熟 的人总是把逻辑的历史的自我和“深思因携”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种最高的存在形式。因携不是静止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因携是由存在引出的,通过因携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自然意象性。人的意象性、自身结构等可以构成自己的因携。而因携又是天生的、完整的,通过自己的意向 来达到的。本体心理学的意向是一种行动的

3、准备和蓝图。因携就是自身不可见的蓝图,是具有意向性和潜力的。因携的潜力可以使人创造生命的奇迹,形成更高的价 值,更好的生存方式。因携是最具有智慧的。拉丁语中,智慧的含义是阅读自己内部的东西。因携的智慧在于,从内心深出发现自己,与自己对话,可以认识世界最 隐秘的、最核心的东西。因携帮你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如同雷达一样探测深层的心理活动及事物的本质。自我的结构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你现在看自己时,已进 入历史的我。因携在自我中是生命的种子、自我发展的种子,可以演化形成动力。只有把各种关系同个人结合起来,才能使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携,倾斜 屏常常会使自我偏离生命因携。如果自我总是受压抑、受阻碍

4、,总是屡犯错误,因携也可以抛弃他,使他成为一个没有发展力量的生物人。因为他的生命源头已经枯 竭,他也就失去了行为的意向性。人的行为如何进入意向的?因携不断把环境的信息传给先验的我,形成意向。它与行动的、伦理的意识不同,因携不是刻板的,它的标准是功能性的,而非社会公认 的标准。就象人和一把椅子的关系,不同情况下,对椅子使用的功能不同,可以座、可以当梯子,攻击时还可以当武器。所以,因携无固定的规则,不同的情况下, 因携的意向也不同,它不是刻板的,在灵活地选择方法时,它总是按先验的我的认识来进行的。因携有三种力量:1 自我的力量 包括自我认同、自我归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人的发展前提实现达到自我

5、归位,才能把握自我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最有潜力的特点,把握内在生存优势,最 大限度的实现自我。2 生存的力量 因携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更明确地、更积极地去满足本能要求和自然要求,不论是饥、渴,还是性、钱、情感等,这也是历史自我形成的力量。3 本体和存在的协调力量 因携不断指导我们把自己同存在之间相协调,不论是人际关系,还是社会现实或自然变化。因携可以使我们适应客观、与客观保持和谐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利用 客观生存的优势。因携帮助我们与内在的我相结合,获得更大的成功,以发展因携的功能性。这是一种智慧的艺术,是积蓄力量、自我保存以求发展。这时自然存在 的各种条件和关系就不会成为阻力、桎梏、而是随时

6、可提取的自然资源,和储备仓库。这就达到了人生的更高的境界。人不仅需要生存,更需要发展,这是因携所决定的。然而,发展需要回到最初因携设计上才会有更大的力量。发展又需要选择,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在自然演变发展中,实体是自我选择的,由自我来决定的。因携也需要发展,在自然成长中,人的内心世界也是不断变化的,不断成长的。这使因携更丰富、更具有 功能性。因携是不可消灭的,但又时常受到压抑。因为人永远不会满足自己,总渴望向更高层次发展,渴望做更大的、更多的事,这正是因携所激发的推动作用。一 个人即使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拥有很多的财富也不会满足、不会停止。尽管周围的人很羡慕他,他已经超越其他的人,

7、他还会有所追求。因为停止发展意味着心理 上、精神上的枯萎和死亡,就是因携抛弃了他,失去了充实有价值的喜悦,如同一条河不流就会干枯。倾斜屏 是安东尼奥教授在多年的心理治疗实践中逐步确定下来的,它是研究病态心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成果。本体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找出“倾斜屏”。人的本意是 积极的,但在儿童早期出现了一种情况,与生活相吻合的,特别是与人体内部的结构相反。倾斜屏有很好的组织作用,可以把人的存在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人的 痛苦就是倾斜屏干预的结果。倾斜屏是位于大脑中枢的产生干涉作用的一种心理机制。它以机械的理性来接收,选择并编制生物体的数据程序。个体只按程序中所预见的来认识和在认识自我,而

8、 偏离自己的现实存在。逻辑与传统道德的综合构成了倾斜屏,倾斜屏产生于思考程序得分解和再结合的过程之中。倾斜屏总是先于自我反射,在反射客观事物之前, 人已有了准备状态的心理定势-已固有的有先形象,或叫“原始的反射模板”。倾斜屏在这个基础上,歪曲了自我对客观的反射。倾斜屏是通过原始按原始模板的定 性刻板来起作用的。人的心理活动在生命因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我。而自我一经形成,倾斜屏就开始活动,它的活动使先验的我的表达被终止。倾斜屏干预并偏转 了自我对现实的反应。当自我对各种事物的知觉整和与自我对现实的慨括发生关系时,倾斜屏使某种程序固定化,并优先确立与其他各种因素之前,倾斜屏与我们共 生,先于我们自

9、己调整我们的行动。由于这一切发生在对自己的存在作出决定并获得行为程序之前,所以我们全然不知。它是无意识的组成部分。我们从不怀疑这种 现象,因为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倾斜屏已经发生作用了,像镜子一样反射出去了。倾斜屏是一个意象痕迹,能使人产生所有的威胁想象,而且它还有特殊的伪装。由 于人的自然本性,生活现实走进了人的视野,倾斜屏使你的视野发生偏移,并阻碍你的视觉。综合症的产生就是倾斜屏的结果,它先产生了情结导致了病症 ,倾斜屏的内容包括道德伦理观念、民族习惯、文化传统以及家庭及社会的影响,阻碍了自己对生命因携的了解。所以说,倾斜屏是消极公式化倾向的总和。倾斜屏和超我不完全等同,超我本身有积极的意义,

10、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积累和知识修养给人的约束。虽是固定的,却是必要的、有益的。而倾斜屏却是过度的、消极的。如子宫开始给婴儿以生命力,并营养他,九个月后不生产会破坏他,甚至扼杀他。倾斜屏就是起这种扼杀作用。倾斜屏是如何产生的?倾斜屏从3-4岁就以形成,主要是通过母亲影响而形成。不一定是生母,也可以是养母、保姆、奶奶、姥姥等人,即最初抚养他的人,保 护照顾他的人。大人通过他们的感情方式、思考方式、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了幼年的自我形成。幼年时自我的形成是通过反射模板来形成的,反射模板是给你的第一 印象,比较固定,因为它是通过形象反射来活动的。如通过视觉,即母亲与儿童的视觉形象来形成。儿童看到一种形象就传递

11、一种语义场信息,儿童的行为必须符合 这以语义场信息。如母亲受到挫折,通过视觉形象就影响到孩子,孩子就形成反射模板,进而就形成倾斜屏。倾斜屏的形象就是母亲受冲击的形象,以后会不断的重 现。在他以后接触现实时,选择是根据反射模板而不是活生生的形象,使得生命因携的动力遇到倾斜屏,反弹会无意识区,形成独立的我-情结。如果能理解反射 模板是幼年对母亲等人的反射而形成的,就能理解倾斜屏的产生是来源于早期第一印象-母亲等人的影响,以后会不但强化。这种形象的不但重复造成很大的影 响,形成人格的基础。这种影响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当你进入移情、梦、觉、意象等情况时,人的意识能力会下降,此时会加强倾斜屏的力量,就

12、象机器人一样,倾斜屏输入到你的脑 子里,在接受了各种的暗示的情况下,自然的意象性死亡,只按倾斜屏的要求去反应。第二种是间接的,它可以通过其它环境,如孩子在幼儿时,通过语义场,一个 眼神、一个表情等产生影响。幼时获得满足与否,是根据语义场来传达信息的,并不是成人有意传达的。幼年宜接受倾斜屏,因他是一个开放的发展个体,全部信息 都被吸收,如一块大海绵一样。幼儿是根据环境来成长的,在幼儿时不能输入倾斜屏的信息,在成年后不可能在输入。幼儿时父母、教师的形象,即使在成人以后也 能在梦中看见。如同面具一般,倾斜屏使用此面具。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具-即反射模板,是幼年的刻板定型。倾斜屏起消极作用还是起积

13、极作用,要看接受 者的需要。倾斜屏有它的两面性,如幼年时,起初母亲起良性作用或中性作用的,渐渐对孩子形成感知形象。若母亲作用过于强大,甚至专横、苛刻,儿童具外部的形象来行动,学着适应母亲的要求。所以倾斜屏会对孩子起负性作用,即使到成年后仍有影响。自我 现在此时生存的“我”,我是一个人,我叫什么,我是男人还是女人。总之它先于一切。自我是历史现实的现象,是一种观察角度,它善于把现实的情况传递给自己的内心世界,善于协调内心世界和客观现实。自我位于一切可能的关系之中。 存在的位置使自我能确定多样化的关系,因此,自我是一个数学坐标点。用更独立的方法来观察,也可以界定自我存在的意识的坐标,它将划定综合想象

14、的范围,在此范围内,自我能控制自己的全部存在。大约在六个月时,小孩领悟了“我”的含义,这是一种投射,此时是使用领悟的开始,是按照所处自身的位置理解的结果。所以自我是一种能自动领悟主体的中介能力,是评价,自我就是评价的统一体。文明与道德的责任与自我一起出现 ,自我把个体的内心给了自己,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外部世界。总之,自我是一种想象,是各种形式汇合的结果。生命因携、倾斜屏、自我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三种结构运行的结果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富于创造力的健康状态;另一种是心理或精神的病态。1 富于创造力的健康状态自我逐渐地完成信息积累,不断地产生对未来的新设想,不断地决定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对自我

15、来说,存在的责任在生命因携。生命因携没有错误的决定,而 自我则不同,所以同一个体可以产生矛盾的内心状态。我们可以把自我比作一条河,不同的情境决定它象哪里流。因携还是无限的,自我处于有限的管理状态,是由 存在中的情境决定的。因携提供动力,自我确定方法。在因携与自我之间不断地交流信息,按造具体的、生动的、历史的情况决定健康成长的方向。自我总是靠聪 明、才智作出选择和更新,以便与发展变化的生活相一致。自我在因携的推动下,不断地改变存在的方式,不断地为新的存在产生新的构想。自我能在因携的支配下 调制历史形成的个性特征。因携与初始的自我意识交流并实现一致,在几乎所有的瞬间信息中作出最佳的选择。而倾斜屏的

16、作用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健康和富 于创造力就不仅是一种选择,而是必然发生的事。2 心理和精神的病态在病理情况下,人们不能获得全部的存在,因而感到丧失,即有“天堂丧失感 ”。“天堂丧失感”使人产生持续追求完美的行为,而紧接着就会产生挫折体验,挫折是付出“100”的代价,仅得到“10”或“20”的收获。按照人类的准则,这不断不是收获,反而是赔本。挫折是能量的付出与收获的不平衡。是什么使这种错误持续存在?为什么本能不按它的优势行事?如果错误存在于因携,生活将是不可能的。分析个性不考虑因携、自我与倾斜屏的关系,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倾斜屏本能的表达挫折感,引起人们的烦恼。这些烦恼 反过来投向自身,控制、奴役内心深出的部分,因此可能会攻击他人,攻击会影响到自己的外部世界,仇恨外部标准限制了他的内心世界。例如:宗教引入人的欲 望,反而导致人的安宁。错误存在与人的行为与潜能之间,并且是固化的、插入性的因素。不管这些错误的意义是什么,能量不受破坏。倾斜屏吸收自我的潜能,而 后固化于自我,造成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