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控制风险评估.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785500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控制风险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开展控制风险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开展控制风险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开展控制风险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开展控制风险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控制风险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控制风险评估.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风险是指组织在未来经营中面临的、可能影响其经营目标实现的所有不确定性。风险又分为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管理当局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组织所面临的风险;而剩余风险则是在管理当局进行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的任何主体都面临着各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风险行政事业单位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履行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其面临以下风险:1. 法律政策风险。2. 经济风险。3. 社会风险。4.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产生的风险。二、行政事业

2、单位的内部风险因素行政事业单位经济面临以下内部风险:1. 管理风险2. 道德风险3. 财务风险4. 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产生的风险。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组织及时识别、系统分析运行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此处的风险评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即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风险评估是指内部控制应该能够有效防范和遏制履行其职责和自身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和程度之内。管理者要对单位的

3、外部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级,并了解风险变化的情况;各职能部门应通过每月的管理服务活动分析向管理层汇报其所了解的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管理层应建立一定的监控和沟通机制,使业务部门将其在日常管理中意识到的内部风险向管理层及时汇报并提请其注意;同时,内部审计应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对单位和个人进行高层次风险评估,从策略管理机制、核心业务流程以及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单位的业务流程风险,尤其是内部风险进行评级,并取得适当管理层的确认。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一次风险评估并不能一劳永逸。篇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摘要:由于市场结构逐渐趋于复杂

4、化,竞争逐渐提高,使得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持续加强,甚至会出现危机。内部控制属于强化风险管理,是用于规范管理行为的主要保护措施。事业单位因其性质较为特殊,使得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强化风险管理更加具有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防范以及控制财务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以此更好的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编排。由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筹资渠道逐渐丰富,出现了内部控制的需求,可是其内部依旧具有资产管理紊乱、预算管理随意、对外投资盲从、财务监管不当等内部不完善的现象,使得需要面对较大的财务风险。在这样的状况下,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

5、行),并在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如何可以让事业单位能够有意识的进行实施,成为了事业单位急需处理的问题。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和特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将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当做主线,透过制定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程序以及方法,面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风险采取有效识别、监督和控制的机制。从理论角度来讲,内部控制属于一个持续发展并完善的过程,而且处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当中,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是在这样的管理活动当中创建起来的,是通过内部管理人员一步一步总结和完善才构成的自行调整以及自我监督的体系,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首先,控制

6、环境。控制环境指的是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通常包含了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等。其次,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值的是组织和识别以及系统分析经营活动里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有关的风险,积极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再次,信息沟通。信息和沟通属于组织正确、及时的采纳、传递同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保障信息在组织内部以及外部之间获得有效的沟通。篇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实际上是收集有关损失原因、危险因素及其损失暴露等方面信息的过程。风险识别作为风险评估过程的重要环节,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存在哪些风险?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风险所

7、引起的后果及严重程度如何?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哪些等。行政事业单位在识别风险时,必须明确:1. 风险识别必须与目标联系。2. 风险识别是一个持续性、反复的过程。3. 进行风险识别时应当关注单位各个层面的风险。单位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当更关注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有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1. 行政事业单位在识别内部风险时,应当关注和考虑的因素包括:(1)管理层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5)营运安全、员

8、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上述因素的现状往往是风险存在的基础,上述因素的变动则往往会诱发新风险的产生。2. 行政事业单位在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和考虑的因素包括:(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上述因素实际上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管理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和经营活动,

9、有可能给单位带来新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应选择适当的风险识别方法,保证风险识别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体措施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1. 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体系。2. 对风险识别方法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3. 利用历史事件。4. 建立损失事件数据库。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风险评估时,既要考虑预期事项也要考虑非预期事项,对可能对组织存在重大影响的非预期的潜在事项和预期事项的风险都要进行评估;同时,既要考虑固有风险,也要考虑剩余风险。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进行描述、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重要性水平的过程,是风险评估的独立环节。风险分析的程序主要包括:

10、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捕捉风险征兆,确定风险的存在;分析风险可能性即风险发生的概率;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影响。风险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1. 定性分析法。2.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的,其步骤一般是:(1)列出构成风险的所有要素(风险因子); (2)对所有风险要素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水平;四、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评估风险对单位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确定风险的重要性水平的过程。风险评价的关键点有:1. 对于重要事项面临的重要风险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2. 应当按照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的大小。3. 应当对重要风险予以特别的关注。五、风险

11、应对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范围之内的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一般有四种基本类型: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单位应当综合运用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1. 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单位在选择风险回避策略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某些风险即使能够规避,但从单位管理绩效角度而言也许不可行; 某些风险可以规避,但其潜在利益将大大超过潜在损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规避某些风险的同时产生了新的风险

12、。2. 风险降低。风险降低是指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是把不利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单独或一起降低到可以接受的限度的策略。3.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行政事业单位就是借助他人力量,将风险的所有权转移给最有能力抓住对项目有利的机会的第三方,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4. 风险承受。风险承受是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的监督和评价风险评估的监督和评价过程,包括:监督和评价风险识别的

13、充分性;风险分析的合理性;风险评价的准确性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所采取风险应对策略的恰当性。风险评估的监督和评价应主要考虑:(一)单位是否已建立、沟通整体目标,并辅以具体策略和具体管理服务活动的开展计划:(二)单位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并保证运行,包括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的重大性、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确定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三)单位是否建立一套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判断标准,即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单位的风险承受程度确定不同的决策。(四)单位是否已建立某种机制,识别和应对可能对单位产生重大且普遍影响的变化,如在学校建立学生人身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等;(五)风险控制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某种流程,以识别外部环境、

14、内部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风险应对措施的调整机制是否运行有效。(六)单位是否持续获得风险变化信息,有效地控制、管理风险,对重要风险进行实时监控,防范新风险的产生。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反复的过程,风险评估一次并不能一劳永逸。不同方式下的采购业务流程有所差别的,以招标采购方式下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为例,其采购流程如下:第一步,接受委托。第二步,供需调查。第三步,发布招标公告或招标邀请函。第四步,发售招标文件。第五步,接标。第六步,开标。第七步,评标。第八步,签订合同。第九步,提供货物、工程、服务。第十步,验收。第十一步,结算。第十二步,归档。1. 风险评估 预算管理失效。 由于其只在本

15、市的报纸和电台发布招标公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的范围,属于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也违反了政府采购公开、公平的原则。其次政府采购法将保护民族产业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这虽然在短期内扶持了我国企业,但从长远来说,对于民族产业的发展有害而无益。 由于未对标书费规定一个相应的标准,使得采购中心可以自己定价。聘请的专家多年来一直是少数几个人,各方面的专家供应商都很清楚,这也就使得评标的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在评标过程中,采购实体的意见是主要的,也使得采购活动的公平性受到影响。2.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第一,要从源头上制止预算管理失效。第二,要在政府采购报上刊登采购招标信息,以保证政府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实现。 第三,要由制度来规定标书费的收取。第四,要规范评标方式。3. 案例对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启示从上述案例我们可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应在全面、深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画出每个业务的流程图,评估每一个控制点可能存在的风险,从中寻找出每个关键控制点,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职能特点,制定出符合该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防止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发生违法乱纪的犯罪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