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77901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月光下的凤尾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四单元青青竹海。本单元以竹搭桥,用音乐引导孩子走进自然去感觉竹的成长和趣味。本课以竹制乐器葫芦丝为主要内容,通过聆听月光下的凤尾竹展开关于葫芦丝演奏的音乐作品欣赏活动。【设计理念】本节课是欣赏课,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由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产生受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少数民族。本节课将使用图片,及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较强等特点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既

2、陶冶情操,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音乐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学生学习方法上,以学生自主欣赏音乐为主,通过图片、音乐、问题等形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并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热爱音乐、喜欢音乐。【教学目标】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和部分歌词。2、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并能够吹奏简单乐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1师:同学们,这节音乐课,看看老师今天都给带了些什么?(出示竹餐垫,夹子,尺等)生:答。师:这些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生:竹子。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竹制品?生:(竹笛、竹筏等)设计意图:出示竹制

3、品实物引出“竹”,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竹与生活的联系。2师:竹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国家就分布着250多种,有竹竿通体紫色的紫竹,竹竿上带有斑纹的斑竹,还有竿型高大的毛竹和竹叶形似凤尾的凤尾竹 (课件同时出示图片)从古至今,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大画家、大诗人都以竹为题材作画作诗呢! 特别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先生就最擅长画竹(同时出示相关书画作品图片)。其实竹除了这些作用以外啊,还可以用来建造房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去看看吧!设计意图: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生动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学习。二、欣赏1片段欣赏师:刚刚看

4、到的景色漂亮吗?走进这片美丽的地方,你听到了什么?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生:答。师: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设计意图: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要让学生真正喜爱民族音乐,就得让学生人音乐中去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这部分重点讲述了傣族的民俗风情文化,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少数民族,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参与音乐教学。2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么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更有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3完整欣赏(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 提问:这首

5、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生表述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设置疑问,使学生在聆听音乐后结合自己看到的和对傣族的了解来进一步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2)师简介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生:葫芦丝。(3)出示葫芦丝实物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师: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生: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

6、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师: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葫芦丝的构造、传说、音乐特色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这件少数民族乐器。4、小小音乐会师:其实葫芦丝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平时在兴趣班上我们也学会了吹

7、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下面谁自告奋勇来为大家表演一曲?生:(独奏军港之夜)师:他的表演同学们喜欢吗?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露一手?生:(五人齐奏月朦胧鸟朦胧)师:表演的真棒!在坐的同学们也跃跃欲试啦!下面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乐器,尽情的演奏吧!(全班齐奏金孔雀轻轻跳)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参与,自主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学习和表演中充分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感。5、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师:葫芦丝美妙的音色真让我们陶醉,同学们,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不仅能用乐器演奏

8、出来,人们还填入歌词并把它唱出来了,同学们想不想听呀?生:想。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合唱版)课件出示歌词6、学唱主要旋律。(播放片段)师:让我们一起试着唱一唱这优美、动听的旋律吧!生:用“呜”哼唱旋律片段。设计意图:本环节回到这课的欣赏主题,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从不同的审美角度,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发现不同的音乐美。三、拓展师:同学们,除了葫芦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是用竹子做的?(课件:考考你)生:笛子,笙,箫等等。师:今天老师准备了竹笛和箫的音乐片段,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完后对比一下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欣赏竹笛、箫等竹乐器演奏的乐曲片段。(播放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春江花月夜片段)说

9、一说每一种乐器的音色或你的感受。生:答师:总结竹笛:嘹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箫: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设计意图:结合“采集与分享”活动,让学生发现更多的竹制乐器,并通过不同的乐器片段欣赏来了解其他竹制乐器的音色特点。四、小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美丽西双版纳。在这儿,大家认识了用竹子制作的乐器葫芦丝、竹笛等等,还聆听到了优美婉转、富有傣族风情的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在欢快的乐曲中,同学们自由地走出教室。)【教学反思】本课从竹文化切入课题。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次片段聆听、一

10、次完整欣赏及一个合唱版本的欣赏。在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风景时加入了一个简短的音乐片段,结合音画避免了学生枯燥的学习,第二次完整欣赏,在课件中插入了一段视频,让学生在初听的基础上,再次聆听、感受,更直观地体会乐曲的情绪、表现内容以及演奏乐器的音色等音乐元素;第三次欣赏,变换了不同的音乐版本,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体验不一样的音乐美。在“小小音乐会”环节中,根据少年儿童好动的特征,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运用这样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在拓展部分让学生认识到其他竹制乐器,结合片段欣赏了解各种竹制乐器的音色特点。整节课通过听、唱、奏、等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方法,充分

11、运用听觉、视觉等综合反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虽然本课的内容较多,学生表述欣赏感受时回答比较单一,但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欣赏课中多注重这方面的练习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就一定会让学生得到丰富的听觉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音乐这门功课。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学点评】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分析能力,它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以乐器为载体,以美育为核心,引导学生去参与、去发现、去体验与创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及完善自我的目的。本节课在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量体裁衣选教

12、材选择好欣赏曲目及相关音响版本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基础。本节课是一节以教学音乐中竹文化为主线,以欣赏葫芦丝乐曲月光上的凤尾竹为主载体的欣赏课,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选择了教材中提供的葫芦丝独奏版本的月光上的凤尾竹外,还增加了合唱版本。另外本堂课教师还在教材之外增选了竹笛、箫为主奏乐器的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春江花月夜,使学生对音乐中竹文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二、精心设计定教法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互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可是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想听,能听进去,有时间听,这就需要教师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予以实施。本堂课第一亮点是精

13、讲,教师通过精炼的语言对所作品及相关竹文化进行了讲解,使得学生在听赏时不至于陌生。第二是多听,通过让学生听赏不同版本的月光上的凤尾竹、听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春江花月夜,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系统,使学生对音乐中竹文化有更深刻的感受和了解。第三是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本堂课听赏的均为中国民族或传统的优秀名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了较为典雅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宁静中感悟美、体验美。三、理性引导求升华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中心。因此,音乐欣赏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发现美并体验美的同时,深化对音乐作品内涵的认识,并把它深化为自己对理想追,求的自觉行动,从而创造美。本堂课教师要抓住时机,紧贴教学内容,画龙点睛地归纳、分析、评价、引申,并引领学生通过语言、葫芦丝独奏等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层次的东西有了较为深透的了解,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