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试卷.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77570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综合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综合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综合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综合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综合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综合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综合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试题命题人:邱海培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衣袂(mi)症结(zhng) 茅塞顿开(s)弄巧成拙(zhu)B讣告(b)缄默(jin) 炙手可热(zh) 岿然不动(ku)C装帧(zhn)供(gng)应鞭辟(p)入里怙恶不悛(qun)D剽(pio)窃掮(qin)客 莞(wn)尔而笑捷报频(pn)传1A(B项“讣”应读f;C项“供”读gng ;D项“剽”读pio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2012“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 ,以致有些地方传言出现了耸人听闻的所谓末日现象。但是2012年12月22日,大阳照

2、样升起,地球并未像谣传那样瞬间毁灭,“世界末日”的谬论也就。一切具有科学头脑的人们,应对这种无稽之谈,相信明天会更好。A不翼而飞土崩瓦解置之度外 B不胫而走不攻自破置之度外C不翼而飞不攻自破置之不理 D不胫而走土崩瓦解置之不理2(3分)C(不胫而走:胫,小腿;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土崩瓦解:形容彻底崩溃。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3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创作中“荒诞

3、化、幻化”的作用(限25字以内)。(3分)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更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3. 给作者和读者分别留下了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自由。(3分)4请仿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两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4分)生命的欢乐来自何处?雄鹰高傲地飞翔在蔚蓝的晴空,在与白云的嬉

4、戏中享受自由的快乐;,;旅行者坚忍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在与坎坷的较量中享受欣赏的惬意;,。无论是自然生命体,还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都要尽力释放生命的能量,将最美丽的姿态呈现给多彩的世界。4.示例:海燕翱翔在辽阔的大海上,在跟暴风雨的搏斗中享受洗礼的舒畅;耕耘者辛勤地劳作在贫瘠的土壤里,在与烈日的抗衡中享受播种的幸福。(4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曾巩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

5、,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

6、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

7、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去鄢百里,立堨去:距离B一有易于古一:一旦C沮止者不用 用:任用D独长渠之利较然较:明显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二人者之志”的“志”的一组是(3分)川饮食者无所取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 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AB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渠源流数易其名,春秋之世曰鄢水,其后曰夷水,其后为避桓温父讳而命名为蛮水。B曼叔修复长渠后,再将此事禀告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张公没有怀疑他的动机。C现实中谈论筑渠造堰的人很多,但他们的心里或有私欲,所以是欺世的多,务实的少。D作者写

8、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要州官们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从而积极兴修水利。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4分)(2)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3分)(3)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3分)5C (用:采纳) 6C (“二人者之志”的“志”指的是一心为民,发挥长渠之利的心愿。不符合要求,指干旱之害,指修复水渠的客观条件。)7B (时间顺序错,禀告在先,修复在后。)8.(1)(4分)县令孙永(曼叔)带领在长渠下游地区种田的百姓,疏通长渠毁坏阻塞之处,最终修好了旧时的水堰。(“民田渠下者”“堨”“完”各1分,句意1分)(2)

9、(3分)直到白起利用它来祸害楚国,后世反而依靠它得到好处。(“资”“顾”各1分,句意1分)(3)(3分)所以曼叔能根据故迹,把已废的长渠修复。(“因”“兴”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荆山和康狼山,是楚地西部的山。发源于这两座山中间、向东南方流去的一条河,春秋时叫鄢水。根据左丘明的历史记载,鲁桓公13年,楚国屈瑕攻打罗国,到鄢邑时,军队乱了阵脚而渡过的那条河,后来改称夷水。再后来又称为蛮水,就是郦道元所说的夷水因避桓温父亲的名讳,改称蛮水的那条河。秦昭王三十八年,派白起带兵,攻打楚国,在距离鄢一百里的地方,高堆泥土,堵此河为渠来淹灌鄢邑,于是攻下了楚国。鄢邑归入秦国,白起所筑的渠因而不废。引

10、鄢水来浇灌田地,使田地都成为沃土,这就是现在的长渠。长渠到了宋至和二年,毁坏不修已经很久了,而农田屡遭大旱,靠河饮水的人们无从取水。县令孙永(曼叔)带领在长渠下种田的百姓,疏通长渠毁坏阻塞之处,最终修好了旧时的水堰。从二月丙午日开始整修,到三月癸未日完工,受到渠水灌溉的农田,都恢复了旧貌。曼叔又与百姓制定盟约,要适时蓄水排水,禁止相互间侵夺争斗,百姓都认为应当如此。鄢水从西山流出,起初人们弃之不用,直到白起利用它来祸害楚国,后世反而依靠它得到好处。灌溉农田三千余顷,到如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曼叔又发动百姓协力修复了它,使渠两旁的人们饮食充足,那些多余的粮食分送到四方。因为渠水出于西山的许多山谷,水

11、源丰富,而流到东南时地势渐低,至今一千多年,山川高下的形貌地势并未改变,所以曼叔能根据故迹,把已废的长渠修复。如果水的源流与地势的高低一旦改了古貌,那么,曼叔即使用尽力气也不可能使长渠恢复。当初,曼叔准备修复长渠时,曾把此事向襄州知州张瓖唐公禀告。张公听任他,毫不猜忌,对于那些阻挠者的话不予采纳,所以曼叔得以成功。这样看来,长渠的修复是由于这两人之力啊!当两人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想到的是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并未想到有求于当世。到后来,谈论筑渠造堰的人纷纷出来,但他们的心里或有所求,所以是欺世的多,务实的少,唯有长渠之利十分明显,因而两人的志向也就愈加明白了。熙宁六年,我移任襄州,路过京城,曼叔当

12、时在开封任职,到东门来拜访我,对我说起有关长渠的事,还委托我考查当时与百姓的盟约是否遵守执行。我到襄州后就查问这件事,百姓都认为这是贤君制定的盟约,大家相约共同遵守,传了几十年一如当初。这一年秋天大旱,只有受到长渠灌溉的农田没有遭害。应该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那都是州官的责任,所以我不得不写下来告诉后来的人,而且又让他们知道修复长渠这件事开始的原因。八月丁丑曾巩记。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1)请

13、赏析第三联中“邀”、“纳”二字的妙处。(4分)答:_(1)“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2)具体说明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3分)答:_(2)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3)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3分)答:_(3)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1分)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或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诗经氓)(4)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5)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6)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