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77402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第二章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一节 早期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在资本主义社会前的形式:氏族保障:原始社会中 首先,让有劳动能力的成年男子吃饱 其次,是让这些人的妻子吃饱 再次,才轮到孩子和老人。 主从保障:奴隶社会中 奴隶的生活保障完全由其主人奴隶主负责。家庭保障 :封建社会中 依靠血缘关系的家庭提供的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家庭既是生产实体,又是消费实体。 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但是以上的氏族保障、主从保障和家庭保障这三种经济保障,其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还是极为有限的,与现代社会保障有着本质的区别,只能看做是社会保障的雏形。

2、第二节 现代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 (一)时代背景 “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二)萌芽标志 英国1834年 新济贫法 1601年伊丽莎白43号法-旧济贫法内容: 1、贫民救济由地方教区举办,教区每周向地主和房产所有者征济贫税 2、立法将贫民分为三类并规定相应的济贫办法:健壮贫民,做工自给,这是最早的以工代赈法;对失依儿童,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无工作能力的老病残者,设救贫所收容救济,并辅以院外救助。 3、救济工作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助两种 4、提倡父母子女的社会责任; 1834年新济贫法 1、规定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接受三个苛刻的条件: 一是丧失个人尊严 二是丧

3、失个人自由 三是丧失政治自由 2、社会救助是公民应该享受的合法权利,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 (三)主要思想理论依据 古典学派的反社会救济思想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马歇尔等 主要观点 1、贫困是个人原因造成的,与懒惰有关,懒惰是不值得怜悯的,对穷人的救济应让位于对穷人的压制 2、济贫行为不是使穷者富而使富者穷,它反而制造了一个穷人的世界,使人人都变得懒惰而傲慢。二、产生时期(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一)现代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1、经济条件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工业生产取代农业生产、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职工成为社会阶层的主体。家庭或个人风险成为社会

4、风险。 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财富的增长2、社会条件 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工人运动的高涨(二)标志性事件 1883年疾病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老年和残障保险法(三)时代背景 德国统一;工人运动兴起 “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四)主要思想理论依据 新历史学派 1、代表人物:施穆勒、布伦坦诺 2、主要观点 (1)国家至上 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是公务机关。在进步的文明社会中,国家的公共职能应不断扩大和增加,凡是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都理应由国家实现。 (2)用道德因素解释社会冲突 劳资冲突不是经济上的对立,而源于情感、教养和思想上的差距

5、,归根到底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 3、政策主张 国家应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 即国家必须通过立法,自上而下地实行新的社会政策,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借以改变工人阶级的教养和心理状态,从而缓和劳资矛盾。 为何以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 2)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权责对应、风险共担的机制; 3)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质的飞跃: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

6、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社会政策,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一种法定权利三、形成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到二战)(一)时代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二)标志性事件 美国 1935年社会保障法 (三)主要思想理论依据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1934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凯恩斯革命”财政政策是凯恩斯经济政策主张的重心。 赤字财政 承担社会福利责任,并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实行福利开支救济、对私人企业进行订货和贷款等 货币政策居于次位。 通货膨胀 增加货币发行量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有效需求: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它直接

7、表现为货币的需求和能力。 有效需求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主要因素,能否达到充分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有效需求不足原因: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凯恩斯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国家出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提高消费倾向;二是稳定宏观经济。( 有限再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充分强调个人责任,国家承担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有限保障) 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1、以边际效应价值为基石,将福利分为两类: 广义的福利 由于对财物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满足 ,涉及自由、家庭幸福、精神愉快、友谊、正义等内容

8、,但这些是难以计量的。 狭义的福利 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计量。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这部分福利。2、指出了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密切关系。 个人的经济福利之和一国经济福利 国民收入就是一国的经济福利 “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这两个概念是那样对等,对其中之一的内容的任何表述,就意味着对另一个内容的相应表述”3、提出检验经济福利的两个因素 (1)国民收入的大小 (2)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状况 认为:凡是能增加国民收入的总量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者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影响国民收入的总量,都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国民收入的大小 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经济福利就越大 最适度配置生产资源 标准边际私人纯产值

9、边际社会纯产值 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状况 国民收入平均分配 收入均等化 政府通过税收机制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社会保障思想:实施社会保障,实现收入均等主张国家实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制度 认为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扩大一国的经济福利 (1)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患病、残疾、失业和年老时能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2)向高收入者征收累进所得税,向低收入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以实现收入均等化,从而增加普遍的社会福利效果; (3)实行普遍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现社会公平。

10、 (四)特点 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四、多样化发展阶段(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一)时代背景 二战结束,产业结构调整;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福利的高度保障,给资本主义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二)标志性事件英国在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Welfare State) 世界上形成了几类社会保障制度 1948年7月,英国首相艾德礼率先宣布英国已建立起“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政治权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通过立法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国民基本福利的责任,在某些领域(主要是分配领域)减缓市场机制在对

11、无劳动能力者分配方面无能为力的缺陷,从而为一部分特殊社会成员提供物质生活帮助。 其典型框架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普遍的社会保障计划。 (三) 主要理论依据 贝弗里奇报告 1942年发表关于社会保险与相关服务的报告即贝弗里奇报告,被誉为“福利国家之父“。 报告指出了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惰是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五大障碍。 报告中确立了战后英国福利体系重建的四条基本原则:(1)普遍性原则(2)满足最低需求原则;(3)充分就业原则(4)费用共担原则。报告提出了社会保障的范围包括养老金、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和家庭津贴七大保险项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三年中,英国政府通

12、过并实施了家庭津贴法(1945年)、国民保险法(1946年)、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1946年)、工业伤害保险法(1946年)和国民救济法(1948年)等五部社会保障法案。 在英国之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先后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四)特点1、保障目的上的战略性 2、保障层次上的福利性 3、保障对象上的全民性 4、保障项目上的完备性五、改革调整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一)时代背景: 石油危机引发的“滞胀” 型经济危机 改革阶段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 “福利国家危机” “福利困境” 1、经济危机 2、人口老龄化 3、财政赤字增加 4、举债累累 5、税收负担加重

13、 6、高福利造成劳动积极性下降 7、社会保障管理效率低下 (二)标志性事件 发达国家针对“福利病”开始改革;发展中国家探索新的社会保障模式。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削减福利支出;第二,调整福利结构;第三,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第四,引入私营机制。 (三)主要理论依据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 1、主要观点 (1)提倡政府的有限责任 (2)倡导家庭责任和自我保障意识 具体政策主张 : (1)社会保障目标只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2)在社会保障资金负担上,应遵循个人自由、自主、自助的原则 (3)在社会保障的管理上,主张民营化、私有化、市场化 简化示意图发展阶段历史背景理论依据社保实践萌芽工业革命反社会救助思想英国新济贫法 产生工人运动新历史学派德国社会保险法柜架形成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美国社会保障法案发展二战贝弗里奇报告福利国家改革石油危机新自由主义社保改革每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参见课本第112至122-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