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牧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77335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拉特后旗牧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乌拉特后旗牧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乌拉特后旗牧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乌拉特后旗牧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乌拉特后旗牧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拉特后旗牧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拉特后旗牧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拉特后旗卫生局乌拉特后旗牧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2.项目背景33.编制依据94.研究过程及范围9第二章 背景分析101.项目区基本情况102.*旗人民医院现状133.存在问题15第三章 建设必要性17第四章 建设内容191.建设性质定位192.项目建设内容19第五章 项目组织管理211.组织机构212.项目管理21第六章 项目效益评价241.社会效益分析242.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253.结论25第七章 投资估算261.工程概况262.运营模式263.资金筹措26第八章 风险分析27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281.结论282.建议28乌拉特后旗牧

2、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旗牧区巡回医疗车建设项目建设地点:*旗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旗卫生局建设法人代表:*建设单位概况:(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在旗委、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坚持以农牧区卫生工作为重点,以初保为龙头,以实施三项建设和农牧民健康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加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全方位推进卫生改革进程。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因事设岗,竞争上岗,实行全员聘用和奖惩分明的激励竞争机制,推行“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单病种最高限

3、价制”等制度,积极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特别是2007年1月实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以来,各医疗机构业务量显著增加,业务收入较以往年份明显增加,且农牧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卫生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出现蓬勃兴旺的态势,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一些重要的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获得重要进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旗卫生局内设办公室、业务股、财务股、合管办、执法队,共5个职能股室。卫生局下属旗直医疗机构4所(旗医院、蒙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苏木镇卫生院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嘎查村卫生室28

4、所。(二)职能职责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自治区、市关于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加强宏观管理,研究拟定全旗卫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2.研究制定全旗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组织指导对全旗卫生工作的管理体制,医疗布局,卫生防疫,地方病防治,农牧区基层卫生组织的建设,并组织检查、实施。3.制定组织实施全旗医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教育。4.研究制定全旗爱国卫生工作的规划和措施,并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5.在旗委、政府领导下,负责应急处理暴发性流行传染病、大型食物中毒、突发性灾害的医疗抢救和防范工作;防止和控制疫情、疾病的

5、发生、蔓延。6.组织实施全旗妇女、儿童保健工作。7.研究指导全旗医疗机构改革,监督实施有关执行的标准、医疗质量标准和服务范围。8.依法监督管理采供血机构的采血及临床用血质量。9.制订全旗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严格执行卫生机构编制标准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认定标准,并组织实施。2.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牧区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牧区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牧区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牧区的社会稳定。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进行医疗改革试点,1998年医疗改革进入组织实施阶段。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6、工作会议召开,农牧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以全面展开。但从总体上看,改革成效甚微,农牧区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一)困扰我国农牧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建国以来,农牧区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牧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对保障农牧区居民健康,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牧区医疗卫生体系失去了活力,农牧民的医疗保健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1.农牧区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牧区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主要由

7、于人员经费增长拉动,公务费和业务费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下降。农牧区公共卫生的公务费和业务费中,政府支出逐渐走低,公务费和业务费从1991年的258亿元下降到2000年的184亿元,剔除价格影响因素,年均增长速度为-10.7%;致使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来解决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农牧区基层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严重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削弱,某些已经消灭或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在一些地方时有回升,而且新发生的病种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2.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农牧民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严重的不合理,据统计,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5亿元,其

8、中政府投入为587.2亿元,而用于农牧区的卫生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当年,城镇人口约为3.79亿人,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30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乡村人口为8.66亿,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0.7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前者是后者的13倍。农牧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严重,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说,现在中国的农牧区确实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根据统计数字和农牧区调查研究的结果,估计有40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世界卫生组织通常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即孕产妇死亡率、

9、婴儿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根据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明显。2002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2.3/10万,而农牧区孕产妇死亡率是58.2/10万,高出城镇2.6倍;城市婴儿死亡率是12.2,而农牧区婴儿死亡率33.1,高出城镇2.7倍。卫生部2004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过去五年,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8.9%、农牧区增长了2.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城市、农牧区分别增长了13.5%和11.8%。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en(1989)在80年代末就指出,尽管改革后中国农产品和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但在生命统计上却相对停滞或退步。可见,农牧民医疗保健问

10、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牧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农牧区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截止至2000年底,我国有乡村医生1067269人,比1990年的776859人,增加了29万余人;平均每村乡村医生数为1.56人,比1990年的1.01人,提高了55个百分点;乡村医生培训合格率为86.01%;其中45岁及以下的乡村医生接受“两化教育”(系统化、正规化中等医学教育)合格比例达到了82.27%;46岁及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中专水平、逐项业务培训合格比例达到了89.77%。根据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表明,

11、我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零,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6%,大专学历人员17.1%,中专学历人员59.5%,高中以下学历人员21.8%人。以上数据反映出中国农牧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是:高学历人才奇缺,卫生人员素质低。 4.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举步维艰。建立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牧区、农牧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但经过试点工作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农牧民对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认识不足,疑虑重重。这里有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牧民对国家的农牧区卫生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信心不足,可预期性

12、的利益渺茫。其次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农牧民不堪负重。改革开放后,虽然农牧民收入增加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看病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2003年我国农牧民人均收入是2622元,而农牧民住院例均费用是2236元。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农牧民住院,他全年的收入可能都要花在医疗费用上。第三,农牧区医疗机构管理混乱。到2003年末,全国共设立51.5万个村卫生室,其中:村办27.7万个,联营3.6万个,乡卫生院设点2.6万个,私人办15.8万个。而且相当多的村办卫生室也名不符实。所以私人或家族式的医疗服务网点,使农牧民对自己的资金投入缺乏安全感。(二)农牧区卫生改革的定位和方向为推动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

13、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医药分家、药品的招标采购、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立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等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医疗保健问题。改革的成效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深远,其中农牧区卫生改革的定位和方向不明确是重要原因。首先要坚持一种思想,就是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而决不能简单市场化。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双轨”制。为农牧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有利于打破城乡分治的基本格局,有利于

14、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党的农牧区基本政策与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牧区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多数农牧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由于农牧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广大农牧民来说,“健康就是财富,疾病就是贫困”。所以,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应作为基本的公共产品,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只有政府有效提供农牧区公共卫生服务,化解农牧区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才能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树立一种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农牧民为本,缩小城乡差距。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计,在广大农牧区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5、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如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对农牧民实施“两减免、三补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牧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使我国农牧民直接得到实惠451亿元。同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减免,对种粮农牧民进行补贴,以激励粮食生产、农牧民增收,属于公共经济决策中的相机决策。对我国七年来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和粮食生产滑坡等进行紧急矫正性干预,效果非常明显。在农牧区医疗卫生方面,2005年一号文件规定:“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需要实质性的惠农措施来保证。第三要增强一种意识,就是坚持依法办事,强化卫生立法。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稳定的政策,切忌朝令夕改。否则,农牧民就会疑虑重重,以至于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采取等待、观望甚至抵触。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多个改革配套文件,并制定了有关区域卫生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卫生监督体制、卫生人事制度的改革文件,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