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773111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论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笔者引用工程实例,结合转换层施工经验,并根据叠合施工原理,对高层建筑物综合楼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达到控制结构转换层整体施工质量效果的目的,以供业内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竖向荷载均很大,致使它的截面尺寸高而大,混凝土的连续浇捣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基于以往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实践,本文笔者引用厚板转换层施工实例,详细阐述了钢筋混凝土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以供业内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上海市某建筑工程项目是一座多功能的综合性大楼。地下1层

2、,地上18层,建筑物最高的高度为61m,建筑总面积为30380m2,第4层为厚板结构转换层,将其上部518层的剪力墙结构体系转换成框架结构体系。转换层厚板的平面尺寸为1318m2,钢筋重达850t,凝土总量为2430m3,强度等级C40。厚板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为/m2。采用常规的支模体系。单靠下层楼板承受如此大的荷载势必会破坏下层结构。而采用分层卸载的方法则必须从地下室底板起搭设4层支撑架,靠各层楼面的变形协调来传递扩散荷载,这样既不经济,也不能保证结构楼板不产生开裂现象,经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确定采用叠合梁的原理转换厚板第一次浇筑厚,待其强度增长达到90后再浇筑第二层厚混凝土,利用第一层先浇

3、板承受第二层后浇板的施工荷载,转换板的钢筋相应分两层绑扎。模板支撑工程模板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的焊接钢管。立杆用的整根钢管,中间不设接头,间距为。立杆T满铺厚木板,水平方向拉杆设4道,并设剪刀撑。顶端横杆与立杆的扣件下加设1个扣件,以增大抗滑移能力。顶端横杆上放10cm10cm木檩条,间距为40cm。模板采用竹节板。转换层的侧模用14钢筋在相应位置与暗梁主筋拉接,横纵间距见图2、图3,外部与模板背楞固定。经验算,上述模板支撑体系满足第一步厚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在转换层施工期间,I3层的梁板支撑均不拆除,在第一步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第二步厚混凝土浇筑前松开三

4、层模板支撑顶端横杆与立杆的扣件进行卸荷,然后再全部上紧,使第一步厚混凝土板和模板支撑体系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在第二步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全部模板及支撑。钢筋工程钢筋绑扎分两次完成,先绑扎下层范围内32110和20200两层钢筋,待混凝土浇筑完并处理好上表面后再绑扎上部范围内钢筋。转换厚板高整板各层钢筋网片的固定,使用钢筋作立杆焊接形成间距1m的架立网。作为各层钢筋的支撑体系在高位置增设201CO双向钢筋网。提高混凝土抗裂性,避免温度应和收缩应力引起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转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提前进行试配。采用三掺技术,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石于水:粉煤灰:外

5、加剂=1:,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适量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可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统筹改善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掺加适量UEA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可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出现,掺加适量缓凝早强减水剂,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可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的水胶比控制在以下,砂率控制在44以内,水灰比控制在以下,混凝土的人泵坍落度控制在140160mm,混凝土总含碱量不大干3kgm3。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为使转换板的整板的承载性能不同混凝土分两次浇筑而下降,必在两溃筑层结台面采取特殊处理措施,来保证两层混凝土板协同工作。预留坑槽:在先浇层板表面留设间距1m呈梅花形布置的混凝

6、土坑槽,槽深为100mm,平面边长300mm,通过预埋木盒来实现。混凝土表面处理。对先浇层板混凝土上表面在混凝土初凝前活刷一道高效缓凝剂即界面剂,混凝土终凝后立即用水洗即可露出表面。下次混凝土浇筑前再充分水润。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泵送商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捣实混凝土通过检测厚混凝土浇筑时留置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判定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确定第二步厚混凝土的浇筑日期。混凝土测温测温点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灌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为500mm,水平测点间距为5m。当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时,其插人深度可按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热电偶体径的610倍。测

7、温点的布置距边角和表面应大于50mm,并对测温数据进行分析,实施动态控制。混凝土养护由于转换层在春季施工,所以采用吸水法进行养护,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3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水高度为100mm板侧面挂草袋(或麻袋)进行浇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根据在转换厚板不目深度各相关部位埋谊的删温点所显示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混凝土养护水温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小于25当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5时,可提高养护水温,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超过25时,可适当降低养护水温反之亦然。测温数据显示,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期间,第一次浇筑时间XX年3月1日至3月3日

8、、第二攻浇筑时间为XX年3月19日至3月21日环境温度为1226混凝土入模温度为19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为。低于预控极限75最大温升为364O,低干预控极限值45,内表温差最大值为24c,表外温差最大值为,远低干预控极限值30温差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实践证明混凝土配台比设计达到了低水化热温升的预期目的。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显示,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20140,均值126试驻结果表明按设计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完圭满足设计要求,质量稳定。该厚板转换层凝土浇筑2个月后,经现场全面检查14层楼板(包括转换层)未发现可见裂缝。施工实践证明,采用叠台梁法原理将转换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很好地解决了厚板的施工荷载传递问题,同时将第一次与第二次浇筑的施工缝做成梅花形布置坑槽,解决了混凝土叠合面的抗剪承载力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1王丛菲,戴大志.浅谈厚板转换层结构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XX,(03)。2任文锋,李芳.考虑楼板变形时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层合理设计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XX,(02)。3展卫,孙建飞.关于高位转换结构设计中的若干建议J浙江建筑,XX,(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