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以趣促学——《平移》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772920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情境以趣促学——《平移》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设情境以趣促学——《平移》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设情境以趣促学——《平移》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设情境以趣促学——《平移》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设情境以趣促学——《平移》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以趣促学——《平移》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情境以趣促学——《平移》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设情境 动手操作 以趣促学平移教学案例设计说明:平移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的学习内容,平移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所有点集合向一定的方向等距离移动。本节课,首先设计了一个掷骰子六个面的不同指令:“向上移2格”、“向左移3格”等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平移的特点。接着引出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乘火车来了,并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主题图,通过观察动手演示图中各物体的运动过程,多感官感受,平移现象的特点,并归纳总结出平移的本质特征:沿直线运动;物体本身的方向没

2、改变。判断生活中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现象。这节课研究两物体平移之间的距离是难点,我设计了“聪聪”和“明明”,一人在火车头,一人在火车尾,开火车,他们在争论谁平移的距离远,让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学习材料移一移,说一说,明确图形上的点移动的方向和距离与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一样的。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都本着“以趣促学”的原则,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教学内容:平移(义务教材 数学第四册P41-P42页 例1)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的运动特点,感知平移现象。2、 通过观察、操作,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 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建立空间观

3、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感知平移现象,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 具:围棋盘、棋子、学生的学习材料。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在玩中感知体验1、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掷骰子下棋的游戏,请大家观察棋盘上的线,有什么特点?指名说。师:这说明我们只能横着或竖着移动棋子。听游戏规则:这里有一颗棋子,这个骰子上有一些指令,转动骰子,按出示的指令移动棋子。(师演示一次)生跟着齐数格子,你们想玩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玩一次,别人下棋时,其余的同学边看边检查他走得对不对。(师巡视)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最快,奖

4、红旗。现在我有颗棋子。(看谁最仔细,奖红旗)2、师转动骰子(出示指令),我想把这颗棋子都按这条指令移一移,谁来帮帮我。(我先走,生再走,生齐数格子)3、老师再摆3颗棋子,请四位同学上台玩这个游戏(一人掷骰子,三人先后移,生齐数格子)你们玩得开心吗?二、创设情境,感悟平移现象的特点师:今天还有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乘着火车和我们一起来上课,你们高兴吗?(我们掌声欢迎他们)师贴在棋盘上,他们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出示挂图),观察图。1、 你能用动作模仿它们的运动过程吗?(自由用动作模仿)2、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幅图是观光缆车,缆车在缆绳上缓缓移动,(边说边跟学生齐做动作),并在挂图的旁

5、边画出它的运动方向;第二幅图是建筑工地的升降机,升降机沿钢贺垂直上下移动,(边说边做)师画出运动方向;第三幅图是推拉窗,推拉窗可以左右移动(做动作,画方向)。3、 观察它们的运动路线,有什么共同点?指名说,师板书:沿直线运动4、 观察运动的物体本身,方向有没有什么变化?师拿一个物体沿着它们的运动路线移一移,一幅图一幅图地观察。指名说,师小结:物体本身的方向没改变。像这样沿直线运动,物体本身的方向没改变的运动现象叫平移。师板书课题。5、 观察课题上的梅花鹿,请大家判断这是平移现象吗?师出示:(1)将黑板擦平移后转方向,判断是平移吗? (2)将粉笔盒作曲线运动,是平移吗?为什么?6、你能说说生活中

6、有哪些平移现象?(出边边演示其运动过程)三、动手操作,研究两物体平移之间的距离聪聪和明明看到大家学习这么认真,想让大家轻松轻松,我们跟他们一齐唱开火车的歌吧!师起:呜停!听:明明对聪聪说:“我在你的后面,我比你平移的距离远一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拿出学习材料里的小火车图,移一移)指名汇报:你同意明明的观点吗?为什么?谁愿意上台移一移?(指名移,生齐数格子)。师小结:哦,聪聪和明明都向右平移了10格,我最喜欢小火车的这个点啦(用旗子标出),它平移之后在哪里?(谁上来帮我找)那这个点又向右平移了几格呢?生指,其余数(大家一起数一数)。我们一起来移一移小火车吧!(师移,生数)通过刚才我们移小火车

7、上的点到移整个小火车,你发现什么?指名说:它们移动的格子同样多,那我们以后要数一个图形移动了几格,只找一个点,移一移,数一数就行了。四、练习试完成P41房子图,找你最喜欢的一个点移一移,数一数(指名汇报)。五、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开放题:老师跟大家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我们来看,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不少障碍物,你们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反思: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主动地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8、。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从熟悉的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找准支点,提取经验“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总结与升华。”数学教师要关于发现,让孩子将数学学习和自己生活相结合,在儿童世界中寻找生活原型。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随课堂信息及时走入儿童世界,创设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找准思维的支点。在本节课,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掷骰子下棋的游戏,让学

9、生通过骰子上的指令为教学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作辅垫作用,根据指令移动棋子,实际上就是点的平衡学生在方格棋盘上下棋,平时经常玩这些游戏,所以里面蕴含着的知识,是学生本身就具备的旧知识,如只能横着或竖着移动,该如何移等等,都是学生的经验之谈。让学生在熟悉,又有浓厚兴趣的活动中体验、体验感悟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学生积极性很高,气氛特别活跃。2、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拓宽思维外显渠道。在教学空间图形中,学生往往需要借助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认识和把握与空间观念有关的内容。因此,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对于他们形成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除常用的语言表述外,还要借助各种符号、图式、手势等形形色色的“语言”来表达

10、。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机会,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组织多种活动,如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应用等,让学生经历生动的数学活动过程。如本节课中在教学平移现象的特点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用手势模仿它们的运动过程,师用线表示出它们运动的路线图,用黑板擦模仿物体的运动过程,让学生观察、模仿并小结出“观光缆车”、“升降机”、“推拉窗”运动的共同点:(1)沿直线运动;(2)物体本身的方向没改变。整个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体验内容丰富的图形符号,经历观察、操作的探究过程,强化体验、积累、归纳和类比的经验,从而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3、有效的

11、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享受数学思维成功的乐趣。在本节课中教学两物体平移之间的方向和距离,创设了聪聪明能干和明明开火车,聪聪在第一节车厢,明明在最后一节车厢,开了一定的距离,明明说:“聪聪在我的前面,我平移的距离比他远一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学习材料开始数方格,并与同桌讨论,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学生很快将平移知识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激烈的探讨。4、开放式的游戏活动,让学

12、生在操作中巩固知识。数学游戏是把数学学习变得趣味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寓数学知识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感悟到数学之美,并激发出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会使学生饱含激情,在积极思考中,在热烈的讨论中,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自主探索出知识的真谛。本节课最后设计了一个猫捉老鼠的开放式的游戏活动,狡猾的老鼠在途中设置了很多阻碍物,请你帮它设计一条合理的方案,让猫能很快地捉住老鼠。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