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77202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资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策略教学反思 上传: 方兆根 更新时间:2012-5-26 6:38:4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也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不懈地追求着“高效课堂”。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要实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首先,应该在备课上很下工夫, 重视课前的备课(一)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二)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以合作探究为主线

3、,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课堂的效率。(一)主动质疑,激起探究的欲望。 著名的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发现知识、发展知识、总结知识、应用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服务者和合作伙伴,必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积极思考和主动质疑的习惯。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4、,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是丰富的,他们的学习是有效的。例如教学“中间有0 的三位数乘一数”时,我讲完新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一位学生问:“老师其一位数分去乘三位数个位上的数时其实可以直接进位”并且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计算4087时,算78时可以直接向十位进5个位写六。我听了很高兴,表扬这位学生敢于提出疑问,然后又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这时,有的同学立刻提出:“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如果个位乘出来没有进位那

5、么中间的那个0 也不能丢如1022.当时,我就让学生分别计算这两道题,比较这两种情况应该怎样来处理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加深了学生对因数中间有0的数的乘法的理解.虽然开始提问的同学最后肯定了自己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自己的质疑、互相启发与辩论、最后成功释疑,这既是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保护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了所以知识。(二)放开手脚,给予充足的探究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提倡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双边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主流。

6、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思考、探索知识,让他们经历从迷惘、迷惑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享受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才能让所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西路学校听了邓利平老师所上的探索规律一节课,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游戏性和趣味性很强,教师很善于置疑激趣,教学语言的运用非常得当,启发引导往往是恰到好处,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重视学生探索规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培养,通过互相的交流产生新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注意到了利

7、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教给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探索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这个算式的教学中大胆尝试了让学生在先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计算器不能显示出正确的结果产生困惑发现不能找到事物的终点时勇敢的退到事物的起点,由,再逐步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其中隐含的规律让学生产生顿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三)开展有趣的活动,玩中促进合作。 新课程教学以“玩”贯穿始终,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中,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为趣味性的活动。他们才能兴趣盎然的学习。我们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游戏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在

8、“玩”“乐”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例如在学习旋转与平移这个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带了纽扣,光碟,绳子,在分组动手操作把绳子穿入纽扣和光碟中间的孔里做旋转运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旋转现象必须有一个固定的点不动,其他部分都在围绕这一点在作曲线运动,并且那出自己的文具盒,在桌上做平移运动,一个做另一个观察,然后交换从中体会到了平移现象的特征学生不仅尝到了合作的乐趣,也获得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其知识和技能将成为人们不断发展、生存的“通行证”。教学中,我们要创设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

9、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算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后的利息,教了“教了东南西北和比列尺后让学生在家乡的地图上找到自己家和学校的线路并量出自己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然后算出自己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多远的地方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丰富了学习过程,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第三、以学习评价为扶手,拓展学生的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10、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修订后的大纲把“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目的,对实施开放的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动力支持,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评价不是目的,应通过评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索和创新上。评价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切忌思想僵化、行为模式化。师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一句“你讲得真棒!”,“非常正确!”、“如果你再想一想,会说得更好!”,作业中的100加好、一朵“小红花”,一个“五角星”都能刺激学生的思维。这样,教师与学生展开了心灵的对话,师生情

11、感得到了升华,使学生受到了爱的感染与滋润。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们能轻松愉快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大胆质疑、释疑,在知识的传导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高效课堂的构建。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

12、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总之,实施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相信随着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实施高效教学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