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处理技术.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77197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暗室处理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暗室处理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暗室处理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暗室处理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暗室处理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暗室处理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暗室处理技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暗室处理技术 暗室处理技术 射线检测一般需要三个工序过程 即:射线穿透工件后对胶片进行曝光过程; 胶片的暗室处理; 底片的评定过程。 暗室处理又是射线照相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胶片在暗室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底片质量以及底片的保存期,甚至会使透照工作前功尽弃。 此外,正确的暗室处理是透照工艺合理与否的信息反馈,为透照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胶片暗室处理,按操作方式区分,有手工和自动之分。目前国内多数仍采用手工操作。 胶片的处理程序主要包括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五个过程。 1. 暗室基本知识 1.1 暗室布局知识 暗室是射线照相进行暗室处理的特殊房屋,是工业射线照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设施

2、。 暗室设计应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显定影方式以及设施水平等具体条件统筹安排,但必须满足防辐射、不漏光、安全灯的安全可靠、室内机具布局合理、室内通风以及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等原则。对手工暗室操作的暗室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下几点: (1)防辐射 暗室不得有任何射线的辐射线(包括散射线),射线不仅使胶片感光,同时危及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无法远离射线源的暗室(包括暗室门),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暗室基本知识 (2)遮光性良好 胶片在显影及装片时暗室是不允许任何室外光透入的,以免胶片感光,影响底片质量。暗室一般不开窗户,设有前室或迷路口的暗室门,可有效地防止暗室门漏光,而工作人员出入也很方便。此外,暗室的

3、排风装置、空调机、供水管线穿墙等也是漏光点,应采取适当措施堵实,以防漏光。 (3)暗室应有适当空间,器具布局合理 暗室主要用来装片和处理已摄胶片,若有条件宜分室进行。共用一室的平面布置应分成干燥和潮湿部分,干燥区用来布置存放暗盒、增感屏以及胶片的橱柜及工作台,潮湿区布置成显影停显定影一水洗作业。 (4)要有通风设施 暗室不仅潮湿,而且常有醋酸气体,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容易引起电器设备漏电,同时对材料器具使用寿命也不利,故应有通风设施。一般可以装排风扇或自然排风管解决。 暗室基本知识 (5)保持一定的温湿度 温度15-20,湿度50-60(相对湿度)保证显、定影工作质量和胶片的有效期。 (6)注意

4、用电安全 暗室潮湿,容易产生电器设施漏电,且一般暗室操作人员又少,能见度低,一般应在总线路上加装触电保护器,保障人身安全。 (7)室内应易于保持清洁。 暗室基本知识 手工冲洗的暗室简图如下: 暗室基本知识 1.2 暗室设备使用知识 暗室常用器材包括安全灯(三色灯)、温度计、天平、洗片槽、烘干箱等,有的还配有自动洗片机。洗片机等设备的使用有专门的操作规程。其他设备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安全灯用于胶片冲洗过程中的照明。不同种类胶片具有不同的感光波长范围。工业射线胶片对可见光的蓝色部分最敏感,而对红色或橙色部分不敏感,因此,用于射线胶片处理的安全灯采用暗红色或暗橙色。 (2)为保证安全,对新

5、购置的安全灯应进行测试,对长期使用的安全灯也应作定期测试。 测试方法为:在工作位置放置胶片,上盖黑纸,打开安全灯,每隔数分钟移动一下黑纸,使胶片不同部位在安全灯下经受不同时间的曝光,然后进行标准显影处理,将曝光部分与未曝光部分比较,以黑度不明显增大为安全,据此可确定安全灯的性能以及允许工作时间和工作距离。 暗室基本知识 (3)温度计用于配液和显影操作时测量药液温度,可使用量程大于50,刻度为1或05 的酒精玻璃温度计,也可使用半导体温度计。 (4)天平用于配液时称量药品,可采用称量精度为01g的托盘天平。天平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以防腐蚀造成称量失准。 (5)胶片手工处理可分为盘式和槽式两种方式,

6、其中盘式处理易产生伪缺陷,所以目前多采用槽式处理。洗片槽用不锈钢或塑料制成,其深度应超过底片长度20以上,使用时应将药液装满槽,并随时用盖将槽盖好,以减少药液氧化。槽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6)配液的容器、搅拌棒应使用玻璃、搪瓷或塑料制品,也可用不锈钢制品,切忌使用铜、铁、铝制品,因为铜、铁、铝等金属离子对显影剂的氧化有催化作用。 暗室基本知识 13 胶片处理程序和操作要点 胶片手工处理过程可分为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燥五个步骤,各个步骤的标准操作条件: 暗室基本知识 1.显影温度对底片质量影响很大,必须严格控制。 2.胶片放人显影液之前,应在清水中预浸一下,使胶片表面润湿,避免进入显影

7、液后胶片表面附有气泡造成显影不均匀。 3.显影时正确的搅动方法:在最初30秒内不间断地搅动,以后每隔30秒搅动一次。 4?停显阶段应不间断地充分搅动。 5.停显温度最好与显影温度相近,停显温度过高,可能会产生“网纹” “皱榴”等缺陷。 6.定影总的时间为“通透时间”的2倍,所谓“通透时间”是指胶片放进定影液开始到乳剂的乳白色消失为止的时间。 7.水洗应使用清洁流水飘洗,水洗不充分的底片长期保存后会发生变色现象。 8.水洗水温应适当控制,水温高时水洗效率也高,但药膜高度膨胀易产生划伤药膜脱落等缺陷。 9.底片干燥应选择没有灰尘的地方进行,因为湿底片极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 10.热风干焊能缩短干燥

8、时间,但如温度过高易产生干燥不均的条纹。 11.水洗后的底片表面附有许多水滴,如不除去会因干燥不均产生水迹,可用湿海绵擦去水漓,或浸入脱水剂溶液,使水从底片表面快速流尽。 暗室基本知识 二、显影液的配制及显影操作 (一)显影液的配制 1.显影液的组成及作用 一般显影液中含有四种主要成分: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剂和抑制剂,此外有时还加入一些其他物质,例如坚膜剂和水质净化剂等。 (1)显影剂 显影剂的作用是将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 常用的显影剂有米吐尔、菲尼酮、对苯二酚,它们各有不同特点。通过选择不同显影剂和不同的配方来调整显影性能。 米吐尔为白色或灰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不易溶于亚硫

9、酸钠溶液,因此配制显影液时将米吐尔在加入亚硫酸钠之前溶解。 暗室基本知识 米吐尔显影能力强、速度快、初影时间短,得到的影像较柔和,反差小,称为软性显影剂。米吐尔适用的溶液PH值范围很宽,在6-10之间均可使用。温度的变化对米吐尔的显影能力影响不大。 菲尼酮是另一种软性显影剂,呈白色结晶粉末状,常温下不溶于水,但易溶于碱性水溶液。菲尼酮与对苯二酚配合使用时表现出极强的显影能力,且性能稳定。 对苯二酚为白色或黄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和亚硫酸钠溶液。对苯二酚显影速度慢,初影时间长,一旦出影,则影像密度急增。对苯二酚可使影像具有很高的反差,称为硬性显影剂。对苯二酚在PH值9-11之间的碱性溶液中才有较好

10、的显影能力,同时它对温度敏感,在10以下时几乎无显影能力,温度过高则易引起灰雾,此外它对溴化钾也很敏感,如显影液中溴化钾过量会大大抑制对苯二酚的显影作用。 暗室基本知识 (2)保护剂 保护剂的作用是阻止显影剂与进入显影液的氧发生作用,使其不被氧化。 最常用的保护剂是亚硫酸钠。 显影剂在水溶液中,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很容易氧化,一旦氧化便失去显影能力。而产生的氧化物又会使溶液变黄,污染乳剂。亚硫酸钠具有更强的与氧化合的能力,因而能够优先与氧化合,减少显影剂的氧化。同时亚硫酸钠还能与显影剂的氧化产物作用,生成可溶的无色显影剂磺酸盐,从而延长显影液的使用寿命。 暗室基本知识 (3)促进剂 促进剂的作用

11、是增强显影剂的能力和速度。各种有机显影剂的显影能力都随着溶液的pH值增大而增强,因此大多数显影液都是碱性溶液。 通常使用的促进剂是一些强碱弱酸盐,如碳酸钠、硼砂,有时也用一些强碱,如氢氧化钠。 显影液的pH值在8-11之间,可通过改变促进剂的种类和数量来调节pH值。显影液中加人硼砂,pH值为8-92;加入碳酸钠,pH值为911;加入碳酸钠和氢氧化钠,pH值为10512。显影液的pH值越低,则显影速度越慢,所得影像颗粒较细,反差较小。显影液的pH值高,则显影速度较快,所得影像颗粒较粗,反差较大,灰雾也增大。根据性质和作用,称硼砂为软性促进剂,碳酸钠为中性促进剂,氢氧化钠为硬性促进剂。 暗室基本知

12、识 4)抑制剂 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灰雾。 常用的抑制剂包括溴化钾、苯并三氮唑等。 不加抑制剂的显影液对已曝光和未曝光的溴化银颗粒区别能力很小,从而有形成灰雾的倾向,在显影液中加入溴化钾后,离解出的溴离子会吸附在溴化银颗粒周围,从而阻滞显影作用,但这种阻滞程度有所不同,对末曝光的颗粒阻滞作用最大,而对已曝光的溴化银颗粒阻滞作用最小,从而使显影灰雾降低。抑制剂在抑制灰雾的同时也抑制了显影速度,这样有利于显影均匀。此外,抑制剂对影像层次和反差也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暗室基本知识 2显影液的配制 显影液的配制比较简单,但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某些原则,如果粗心大意引起操作不当,往往会造成不应有的

13、损失。 配制时,先量取约占总量34的清水,例如配制1L显影液可量取约750ml的清水。 使用的水不得含有害杂质,最好用蒸馏水,或用煮沸冷却并过滤的自来水。水温以50为宜,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显影剂氧化,过低则药品溶解速度太慢。然后按显影液配方中的排列顺序和数量逐一加入其他药品,待前一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种药品,待全部药品溶解后,再加入清水至全量。 暗室基本知识 合理的显影液药物加入顺序应当是:保护剂、显影剂、促进剂,最后加入抑制剂。 但由于米吐尔难溶于亚硫酸钠溶液,故一般配制顺序是:米吐尔、亚硫酸钠、对苯二酚、无水碳酸钠、溴化钾。 显影液的配制应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1)各种药品应按配方

14、中规定的数量称重。 (2)溶剂水温应控制在50度左右。 (3)按配方中规定的顺序顺次溶解药品。 (4)一定要在前一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种药品。 (5)新配显影液应经过滤并停放24h后再使用。 (6)配制显影液的器皿应使用玻璃、搪瓷、塑料或不锈钢器皿,不可用黑色金属,以及含锌或铜的器皿。 暗室基本知识 显影液中虽然有亚硫酸钠起保护作用,但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仍然会受氧化而 失去显影力。因此,显影液应密封保存、避免高温。槽中显影应加盖保存,盘中显影时 用毕应及时倒人瓶中密封保存,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显影操作 1显影的目的及原理 显影的目的就是把胶片乳剂中已曝光形成

15、的溴化银微晶体还原为金属银。然后,用定影把未曝光部分的溴化银溶解去除,使不可见的潜影变成由银粒所组成的可见影像。 经射线透照曝光后的胶片,不能存放过久,不然,影像可能变淡,这是由于形成“潜影”的银再次被氧化所致,这种现象称为“潜影衰退”。胶片乳剂颗粒愈细,存放环境的温度愈高,则衰退愈快。 显影在整个胶片暗室处理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显影条件对感光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影响,即使是同一种胶片,由于显影液的配方、显影温度以及显影时间等的不同,所得底片的反差和黑度各不相同。 暗室基本知识 2显影操作要点 胶片显影是一种化学反应,胶片显影效果,如底片黑度、衬度、灰雾度、颗粒度等与显影配方、显影时间、温

16、度、搅动次数以及药液浓度等因素有关。正确的显影应当把这些影响因素控制在满足胶片感光特征所规定的条件范围,这样可以得到最佳显影效果。当不能满足最佳显影条件时,必须了解其因果关系,保证显影质量。 暗室基本知识 (1)显影时间 在其他条件固定的前提下,正确的显影时间能使底片获得黑度和衬度适中的影像。过分延长显影时间,胶片上被还原的金属银过多,影像黑度偏高,同时也使未曝光的溴化银粒子起作用,使底片灰雾度增大,并使银粒变粗,底片清晰度下降。显影时间过短,底片黑度下降,同样影响底片灵敏度。使用过分延长显影时间补救曝光不足或衰退的显影液使底片达到一定黑度的办法,或使用过分缩短显影时间补救曝光过度的胶片,都将影响底片灵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