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6 (2).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771591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6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再别康桥6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再别康桥6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6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6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了解诗人创作背景,正确把握诗歌情感;在概括内容和细节研读中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诗歌审美情趣,培养诗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从小学至今都学过哪些有关送别的诗?(学生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诗人笔下的赠别对象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何不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二、介绍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见注释)三、朗诵品味音乐美:老师朗读及学生自由读、齐读并识记字

2、词荡漾(yang)青荇(xng)浮藻zao 长篙(go)漫溯(s) 满载zi 斑斓这首诗的音节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表现在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其次是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再次是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四、观察欣赏建筑美 诗歌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字、七字(间有八字句),节的匀称,句的均齐,体现了错落有致、曲折回旋的建筑美。五、想象体会绘画美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选出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进行扩写,要求一定要与诗歌提供的意境相吻合。 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3、,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六、再次感受音乐美,加深对诗的感悟。七、读下列历代离别名句,想想本诗构思特点。八、拓展赏析 简析下面这首诗的手法和感情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八、课堂小结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是一个为爱为美为诗歌而生活的人。他短短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希望我们同学们把他的诗歌拿来读一读。九、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默写全文。2、找来徐志摩其他经典诗作,加以积累,朗读或摘抄。 九、板书设计 再 别 康 桥徐志摩音节(轻盈舒缓)可耳(音乐美)情 思(可感)(人性美)意境 (美艳如画)可心(绘画美) (甜蜜优美)句式(错落有致)可目(建筑美)十、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