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授课重点.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770810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分析授课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药物分析授课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药物分析授课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药物分析授课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药物分析授课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授课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析授课重点.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分析授课重点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药物分析的定义、任务。第二节1中外药典缩写:中国药典C hP、USP、BP、Ph.Eur等。2中国药典的常用术语:近似溶解度、物理常数、储存条件、对照品和标准品、试药。第三节 GLP、GMP、GSP、GCP、GAP、SOP的意义。第四节 常用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重量分析、滴定分析)、仪器分析法(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色谱法)。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一节 基本概念:1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定义。2系统误差:有固定的方向,重复出现。偶然误差:无固定方向,随机出现。3 准确度、精密度定义。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计算公式。准确度、精

2、密度的关系。4 正态分布(高斯方程)特点:无数次测量后出现的理想公式、y 与、的关系、20页四条结论。5 t分布:有限次测量数据得出的公式。平均值可信区间的计算。第二节 误差传递: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传递方式、计算方法。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分类。第三节 有效数字的定义、运算中合理的取舍、可疑数字的取舍。第四节 相关与回归1 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2 回归方程的计算。第三章 滴定分析第一节 概述:1 滴定分析、滴定终点、化学计量点、滴定误差的定义,适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的条件,滴定分析的三种方式,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浓度表示法。2 计算公式 :基本公式、浓度的比较、标准溶液的标定、百分含量的计算

3、、浓度与滴定度的换算。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 1 酸碱滴定法的定义2 质子论概念:酸、碱、共轭酸碱定义,酸碱强度的衡量Ka。3 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4 基本原理 :强酸(强碱)的滴定曲线、一元(多元)弱酸(碱)滴定曲线。5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三节 非水酸碱滴定法1非水酸碱滴定法的优点2溶剂的分类、自身离解常数、极性、均化和区分效应、酸碱在溶剂中的离解、溶剂的选择。3 碱的滴定:溶剂的选择、标准溶液的滴定、指示剂的选定。4 酸的滴定:溶剂的选择、标准溶液的滴定、指示剂的选定。第四节 沉淀滴定法1 用作滴定的沉淀反应溶解度条件。(小于10-6g/ml)2 沉淀滴定的滴定曲线同酸碱滴定的不同。 3 指

4、示终点的三种方法的原理、 适用条件、注意事项。 4 标准溶液的标定及基准物。第五节 配位滴定法1 EDTA用于配位滴定的优点。2 配位滴定的原理、酸效应配位效应系数的计算、酸度的控制。3 配位滴定指示剂的指示终点的原理。4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1 氧化还原的特点。 2 能斯特方程,标准电位与条件电位的区别。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当反应物生成沉淀、形成配合物或存在酸效应、盐效应时,使反应物浓度降低,条件电位可大幅提高。根据电位差计算反应平衡常数的方法。电位差大于0.35-0.4使反应可完全进行。3 滴定曲线的特点,常用指示剂的特点。4 常用氧化还原方法: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

5、高锰酸钾的原理、反应条件,标准溶液的滴定。亚硝酸钠反应原理、指示剂使用方法,其他滴定方法的特点。第四章 电化学分析法 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法概述1 化学电池的分类,丹聂耳电池形成原理2 能斯特方程3 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电极的定义、各种电极的形成原理、分类。第二节 直接电位法 1 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的工作原理、H值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离子选择电极:电极的分类、膜电位、电极的选择性4 测量方法:三种测量法的原理(标准曲线法、比较法、标准加入法)。第三节 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的定义、原理 滴定终点的确定:曲线法的原理、2E/2V-V曲线法的终点计算法。第四节 永停滴定法 1永停滴定法基本原理

6、、可逆电对与不可逆电对的区别、特点。永停滴定法三种滴定曲线的不同第五章 光学分析法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电磁波的特性(两个基本公式),电磁波谱分区。 2 吸收光谱的定义,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的区别,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物质定量的关系。朗伯比尔公式、摩尔吸收度比吸收度的定义。影响比尔定律的因素。 3 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4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a.定性分析的三种对比方法:对比吸收光谱特征数据、对比吸收度、对比一致性。b.杂质检测。c含量测定:吸收系数法、标准曲线法、对照法用于单组分测定的原理、方法。线性方程组法、等吸收双波长法用于两组分样品测定的原理。6 电子跃迁的分类、常用

7、术语、吸收带、溶剂效应的定 义。 第二节 荧光分析法 基本原理,激发、吸收光谱的定义。 第三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定义。 1 红外光谱的表示法,与紫外光谱的不同(波长、检测对象)。 2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分子振动形式的分类。基频峰、泛频峰、特征峰、相关峰、特征区指纹区的定义。 3 主要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第六章 色谱法第一节 概述 1 色谱法的分类。 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分配系数的定义。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 1基本原理、比移值的定义。 2 吸附剂、展开剂的分类和选择。 3 定性分析的原理和比移值的应用。定量分析的原理和分类。第三节 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 2

8、色谱流出曲线的常用参数和术语。(保留时间、死时间、调整保留时间、保留体积、死体积、调整保留体积、峰宽、容量因子、分配比) 3 塔板理论的基本内容(将色谱柱分成许多个假设的塔板)。塔板数、保留时间、峰宽之间的关系。范氏方程各个常数的定义。5 色谱柱、固定相(载体、固定液)的分类。如何根据待测物质极性选择固定相。检测器的分类。定性分析的分类。定量分析常用方法的原理、方法。分离条件的选择(各种条件对分离度的影响)。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原理。正反相色谱的区别。3 固定相的分类。4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5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6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9、的分类。 第七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第一节 药物的纯度和杂质第二节 药物的杂质检查定义、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的分类、计算方法。第三节 一般杂质的检测方法1 氯化物、硫酸、铁盐检查法的基本原理。2 重金属检测法、砷盐检测法的原理方法及试剂。3 其它检测法的目的和意义。第四节 特殊杂质的定义、各种检测法的原理和意义。 第八章 巴比妥类药物第一节 结构和性质:丙二酰脲的结构的特性(酸性、电离后有紫外吸收、重金属反应、水解性)。第二节 鉴别反应:母核的鉴别(银盐法)、取代基的鉴别(不饱和烃与碘、高锰酸钾反应,苯环反应,与硫元素反应)。第三节 特殊杂质检查的意义、目的。第四节 含量测定法的原理和方法。第九章

10、 芳酸及其脂类药物的分析第一节 芳酸结构的分类,基本性质(取代基、取代位置对酸性的影响,水解的特点)。第二节 鉴别反应1 三氯化铁反应:具有酚羟基的芳香酸可与其生成配位化合物。2 水解反应的原理、反应步骤。3 重氮化-偶合反应:具有芳伯氨基芳香酸的特有反应。4 紫外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原理。第三节 杂质检查:芳香酸类药物所含杂质的种类、检测的原理。第四节 含量测定1 酸碱滴定法 :三种滴定法的原理、操作方法。2 双相滴定法的原理、操作方法。3 高效液相色谱法:内标物的选择,对照品、供试品的制备,测定方法。 第十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1 结构和性质2 鉴别反应:具芳伯氨基可发

11、生重氮化-偶合反应;酚羟基可进行三氯化铁反应;酰氨基与重金属反应;水解产物反应。3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亚硝酸滴定法的原理、条件的选择、终点指示法。第二节 苯乙胺类药物1 结构和性质2 鉴别反应:三氯化铁反应、氧化反应的原理。3 含量测定:非水滴定的使用范围;溴量法的原理、操作方法、要点。 第十一章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第一节 吡啶类药物1 结构与性质2 鉴别反应:a 异烟肼中的酰肼基可与硝酸银反应、与芳醛发生缩合反应。吡啶环可与重金属盐等发生沉淀。b尼可刹米的戊二醛反应、水解反应、沉淀反应。3 含量测定:异烟肼的氧化还原法的原理。第二节 苯并噻嗪类药物1 结构与性质2 鉴别反应 :

12、a利用紫外吸收进行鉴别的方法。B显色反应:硫原子可被氧化、同重金属络合3 含量测定:苯并噻嗪具有弱碱性可进行非水滴定。第三节 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1 结构与性质2 鉴别反应:水解生成芳伯氨可进行重氮化-偶合反应。3 有关物质检查: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4 含量测定法:苯并二氮杂卓类具有弱碱性可进行非水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内标物的选择。第十二章 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第一节 结构和性质第二节 鉴别反应1 氨基醇可发生双缩脲反应。2 沉淀反应、显色反应。3 含量测定:a 非水滴定法的原理,氢卤酸盐、硫酸盐测定的方法。b提取中和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c比色法原理。第十三章 维生素类药物第一节 维生素A

13、维生素A的三氯化锑反应,三点校正法的原理(消除干扰物质的影响)、方法。第二节 维生素E 1 鉴别反应 2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方法。第三节 维生素B1非水滴定法的原理。第四节 维生素C结构和性质,碘量法的原理、方法。第十四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 第一节 概述基本结构。第二节 鉴别反应羧基的缩合反应。醇酮基的氧化还原反应。异烟肼比色法的原理。第十五章 抗生素类药物 第一节 概述效价测定法:微生物法、理化分析法的原理。第二节-内酰胺类药物1 基本结构特点2 鉴别反应:羟肟酸铁反应、菲林试剂反应(双缩脲反应)、稀盐酸中的沉淀反应。3 含量测定:碘量法、汞量法的原理。第二节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1

14、 基本结构2 鉴别反应:结构与反应的关系。第三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1 基本结构与性质2 鉴别方法的基本原理。第十六章 药物制剂分析第一节 概述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原料药分析的不同。第二节 片剂1 基本步骤、常规检查的内容。2 均匀度、溶出度检查方法。第三节 注射剂 抗氧剂、等渗溶液、溶剂水、溶剂油的干扰,排除方法 。第十七章 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的分类、分析的特点。提取、净化方法,常用鉴别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优点和测定方法。注意:下画线为学习重点and performance test copies of the record. If necessary, review should be carried out; 4) for spring hangers (included simple spring, hangers and constant suppor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