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769465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一、初中学生区域地理学习学情分析1、区域地理教学在初级中学的意义(1)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地理事物具有空间性,有具体的位置,对地理事物的把握必须立足于区域,同时,区域地理能鲜明地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2)初中阶段掌握必要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是学生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地理高考的趋势是要加强区域地理考查的力度,广东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是以区域为背景、图文材料为载体,综合考查自然、人文等地理知识和获取、描述、分析、论证信

2、息等能力。由于初中地理以案例教学为主,教材侧重的是地理分布及特征,不求深入考究成因,与高考着重考察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相距甚远,使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遗忘率极高,因此,在初中阶段掌握必要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学生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2、学生未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有:“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2.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3.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特征的成因。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1可见,区域

3、地理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初中地理案例式教学方式,使师生更侧重具体区域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忽视系统的区域地理教法、学法研究。因此,未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初中学生区域地理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二、初级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1、强调学生把握区域主要特征,并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区域间的异同更好认识区域的独特性。 人教版初中地理的区域地理知识集中分布在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涵括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具体内容。教材中选择让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案例区域均有其独特的、与其他区域相区别的特征,也就是地域性,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高原的高寒等。学生需要按照课程标准中关于特定区域的具体

4、知识去把握每一个区域的特征,并学会通过比较分析去认识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例如,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的季风区,但自然条件差异大,学生若是能把握南方高温多雨、北方寒冷干燥的突出特征,就能很好地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人的生活方式。抓住地域性差异是区域学习的突破口。2、教会学生找到学习区域地理的主线,构建自己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 每一种地理要素都有其认知结构和认识方法、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如何进行信息阅读、提取、分析、解释和地理原理描述融合为一体的思维模式和能力传授给学生。例如: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部分,每一个大洲或国家的学习,都涉及到大洲和国

5、家的位置范围(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河湖、气候、居民、经济等内容。教师只要教会学生抓住“自然环境特征(位置范围、地势地形、气候、河湖)+人文环境特征(人口人种、交通、经济、习俗)”这一主线,他们就可以通过阅读某一大洲或国家在世界的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和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图来进行学习,构建属于自己的区域地理认知结构。又如:气候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学生抓住了这一个要点,就能在分析区域气候特征的时候从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入手进行分析。3、抓住人地关系主线,明确人类的一切活动均受自然环境影响,并反作用于自然。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人地关系”也就是自然

6、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辩证地分析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突出“人文”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在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时候注意两方面:一是区域的独特性,二是其主导因素影响下地理事物的关联性。在区域特征的表述和成因分析过程教学中,要抓住其独特性的主导因素及其所引起的综合性、关联性,教会学生注重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结合,把人文地理落实到具体的区域,掌握区域内各要素的作用、联系及其变化。4、强化读图技能培养,学会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运用地图,是教与学区域地理的最基本方法。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一切都很陌生,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强

7、化读图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教会学生从“读会图”向“会读图”转变,强调让学生养成三步读图法:第一步,根据图名确定图表反映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表中的线条、符合、数据中找出“有什么”;第二步,对获取的地图信息进行整理,认识图中各要素特征,明确“怎么样”;第三步,分析揭示图中各要素反映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为什么”。另外,在教学和练习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地图信息的叠加和图文转换训练,提高学生图表阅读的深度。5、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比较法、归纳分析法、综合法,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区域地理教学的基点是地理要素和学习能力,所学习的每一个区域只是一个“案例”,要求学生学会从案例区域中抽取

8、有共同意义的、能迁移到其他区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掌握必要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知识有效迁移运用的前提。区域地理知识看起来零散分散,但学习的规律总是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核心,推导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归纳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并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评价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区域发展的问题。所以,比较法、归纳分析法、综合法是区域地理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区域的地理要素学习后,能运用以上方法学会从案例区域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在独立认识新的区域时,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新学习地区的区域特征,知道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例如: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地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势决定河流流向的规律,在学习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时,也能从中推导出中南半岛河流自北向南流的特点。又如八年级地理下册,学习了西北地区干旱的特征及成因,也可以迁移到新疆地形、气候特征及绿洲农业的学习。 受课时和教材的限制,地理课堂教学不可能把世界或中国所有的区域都安排让学生学习,教学最关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方法,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这样就能真正达到地理教学“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