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768514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7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二二一年十二月 2 目 录一、发展环境4(一)发展成就4(二)面临形势7二、总体要求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8三、重点任务12(一)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12(二)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22(三)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23(四)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突破发展28(五)构建灵活开放终身教育体系30(六)打造专业一流干部教师队伍28(七)提高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能力35(八)增强教育薄弱环节基础能力34(九)深化教育领域体制机制改革35(十)不断提高教育开放合作水平41四、保障措施44(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44(二

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44(三)发挥教育督导作用46(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46(五)推动规划统筹落实47 3 为推进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区来源:重庆市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强区、体育强区、健康綦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有关要求,结合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

3、0212025年)重庆市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考虑全区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条件,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为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

4、述学习宣传工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大家访、大回访、大调研”活动有效推进,教育系统总体呈现良好政治生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推进,实现教委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单位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成功创办“红军学校”4所,获批全市首个红军中学和长征红军学校。教育整体质量实现新提升。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普惠率分别达90.2%、86.5%,义务教育入读率及巩固率分别达100%、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6%。开展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学前教育规范有序。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高分数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验收。扎实做好高考综

5、合改革,新高考首考平稳落地,并取得优秀高考成绩。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更合理、专业更完善、针对性更强、产教融合更深入,基本形成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终身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创建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部通过国家语言文字达标建设验收,学校、单位、教师获国家级奖项27个、市级奖项5800余个,学生获国家级、市级奖励和荣誉称号800余人次。教育公平惠民彰显新成效。教育脱贫攻坚工程和教育惠民工程有效实施。教育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完成,在历次国巡、国考、市巡、市考中实现“0差错”。学前教育至大学阶段资助精准实施,五位一体“控辍保学”机制全面运行,城乡、校际差距不断缩小,教育公

6、平迈出更大步伐,实现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学”、建卡学生“不失学”、乡村边远学生“上好学”。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教育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五大改革行动”稳步实施,“区域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体系构建与实验研究”等一批研究成果荣膺国家、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依托校园开心农场,培养四商核心素养”“学区自治教育治理体制改革探索”等改革经验为中西部农村教改提供了“綦江探索”。义务教育“领雁工程”有序推进,研究成果多次获市级奖励。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扎实开展。教育“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教育行政审批服

7、务高效推行。教育开放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多项改革成果赴市外交流,连续五届参加“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并得到大会组委会及业界充分肯定。教育保障迈上新台阶。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逐渐完善,全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建学校8所,改扩建、改造学校共60所,新增学位23860个;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教育城域网实现全覆盖,“宽带网络校校通”和普通教室多媒体配备率均达100%,中小学百生拥有终端数达14.3。教师队伍规模结构不断优化,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多次在考核中名列全市前列,共引进研究生、免费师范生和公开招录及区外引进

8、选聘优秀教师近千名,市级骨干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教学名师、特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数量稳步增加,师资力量不断加强。依法治教全面推进,教育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表11 綦江区教育事业“十三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15年2020年变化情况属性学前教育在园人数(万人)2.082.03-0.05预期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790.23.2预期性在园幼儿普惠率(%)-86.5-预期性义务教育在校生数(万人)7.166.87-0.29预期性义务教育巩固率(%)98.1990.9约束性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万人)2.562.12-0.44预期性 其中普通高中人数(万人)1.511.37-

9、0.14预期性 其中中等职业人数(万人)1.050.75-0.3预期性初中生升入高中比例(%)98.5990.5约束性毛入学率(%)94.197.63.5预期性(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綦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国家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实施、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战略布局及綦江作为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战略定位为綦江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和市级层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部

10、署,为綦江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带来时代机遇。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也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整体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发展中国特色、重庆特点、全国先进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为綦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带来战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为綦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带来战略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

11、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深入推进,必将为綦江教育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綦江与自贡、攀枝花市等川南城市签署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遵义市、桐梓县、习水县等黔北地区强化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将为推动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新契机。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为綦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谋划实施“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着力将主城都市区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明确綦江、万盛作为主城向外拓展的四大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之一。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为基本路径,主动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协同创

12、新、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更高水平开放合作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加快建成重庆主城都市区南部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努力在全市发挥“三个作用”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新的城市定位、新的政策措施,将为綦江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带来新的机遇,为教育发展形成有力支撑。面对新形势,綦江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城乡发展需求不够匹配,城区小学学位供给保障不够充分,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教育信息化相对滞后,教育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任务较重,服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亟待提高,与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干部和

13、教师素养仍需加强,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要求的自觉性还不高,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较为严重;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综合改革亟需深化,教育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破除,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教育生态还需进一步优化。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14、,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主题,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主线,聚焦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深入推进“塑名师、创名校、育新人”,推动教育发展水平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由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质量跨越,由条件达标向智慧教育跨越,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为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为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把

15、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入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就学问题,让每一名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全区各项事业的重要先手棋,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教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促进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教育评价改革促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持以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先进办学治校经验,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不同学段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