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767646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七册第14、15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在活动中使学生会用字母正确的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和射线。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学准备:直尺等。教学过程: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活动一:认识线段。师:请第三小组的同学,起立!他们站得直吗?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后面做裁判,看是否站得很直。生:站得很

2、直!师:再请第四小组的同学,起立!裁判观察,看是否站得很直?生:站得很直!师:同学们,哪个小组的队伍排得长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老师特意选择不同人数的两小组站起来,第三小组四人,第四小组六人)生1:把两个小组的人前排对齐,第四小组多两人,所以第四小组排的距离长。生2:因为第三小组有四人,第四小组有六人,第四小组人数多,所以第四小组排的距离长。生3:我是用目测的。师:刚才三位同学想的方法很好,还有其它什么方法吗?生4:我可以用长尺量出两小组站的长度,再进行比较,第四小组要长。师:大家同意他的方法吗?全班生:同意。师:那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量的?生4:我用一把长尺从每组的第一个同学量到最后一个

3、同学。师:这两组同学请坐下,裁判回位,谢谢配合!生4,你能在黑板上画个示意图吗?并标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生4板演,其他同学用尺在练习本上画)师:像刚才这位同学画的线,我们认识吗?(教师板书:线段)师:这条线上站了多少个同学呢?第一个是谁?第二个是谁?最后一个呢?(第一个是陈智豪,最后一个是梁小欣)师:我们给这条线段取个名好不好?生1:线段陈智豪梁小欣。(全班同学大笑)师:这位同学取的名字挺逗的,这个名字取得很有价值。大家给他来点掌声。这个名字叫起来麻烦吗?大部分学生:麻烦。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小组讨论,然后学生汇报。生2:陈智豪简称陈,梁小欣简称梁,叫做线段陈梁。师:是简单多

4、了,还有更加合理更加数学化的取名吗?生3:我用字母来表示这些同学的名字。(该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展示台上汇报)叫做线段AB。生4:也可以叫做线段BA生5:也可以叫做线段AC、线段AD、线段EF师:好像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同意吗?部分学生:同意。 生6:老师,我反对!他说得并不是这条长的线段。师:你们到底同意谁的说法?小组简短交流。全班生:同意生6的。师:对,我们数学书中就把这条线段叫做“线段AB或线段BA”, A、B这两个点叫做这条线段的端点。师:原来线段有两个端点,是可以度量的。(板书:两个端点,可以度量)师:那么线段AC、线段AD、线段EF指的是哪一条线段呢?请一生上黑板指出。师:你能找

5、出我们生活中的线段吗?学生找生活中的线段。生1:桌子的边线长和宽是线段。生2:黑板的边线长和宽。生3:还有门、三角板、书上都能找到。师:是的,我们生活中的线段举不胜举。活动二:认识射线1(请第三小组同学起立站直)师:同学们,如果现在全世界的小朋友一个接着一个站在最后一个同学的后面,你还能量出它的长度吗?全班生:不能。师:请第三小组同学坐下,谢谢配合!为什么不能量出它的长度呢?生1:因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师:像这样的线还是线段吗?生2:不是,因为它只有一个端点不能度量。师: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吗?全班生:同意师:给这两个同学来点热烈的掌声!像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板书:射线)师:你们能用一

6、条线表示吗?(学生画线)师:你们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学生犹豫,因为没有终点。)大多数学生:不能。师:是不是没有名称呢?生3: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我也给一个端点标上字母A,另外随便在线上标上一个字母B。把它叫做射线AB或射线BA。师:大家有什么看法吗?生4:可以叫做射线AB,但不能叫做射线BA。因为射线是有方向性的。师:大家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全班生:有道理!(全班学生不约而同的鼓掌)师:原来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不可以度量的。(板书:只有一个端点,不可以度量)师:你们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生1:射向天空的灯光像射线。生2:太阳光线像射线,手电筒发出来的光线像射线。师:大家平时观察得还挺仔细的

7、。活动三:认识直线师:同学们,如果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站在刚才第三小组的两端呢?你们能量出这条线的长度吗?全班生:还是不能。师:为什么不能量呢?生1:因为没有端点。师:像这样的线是线段吗?全班生:不是。师:是射线吗?全班生:不是。师:那是什么线呢?大家先用尺画个示意图吧。学生画图。师:谁来描述一下刚才这种线的特征?生:没有端点,无限延长,是不可以度量的。师:这位同学描述得真好!大家给他来点掌声!像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教师板书:直线 没有端点,不可以度量)师:你们能给直线取个名吗?生:我能!我能! 一生汇报。生1:随便取两点为A、B,叫做直线AB或直线BA。师:这位同学很不了不起!已经能仿照

8、刚才的方法给直线取名了。生2:老师!老师!我还可以用其它的字母表示。如用EF表示,叫做直线EF。师:大家同意吗?全班生:同意!师:你们找找看,生活当中哪里有直线呢?生1:笔直的铁路线。生2:笔直的马路像直线。生3:太阳射到地球的光线像直线。生4:我反对!他们说得都不正确!师:那你有什么看法呢?生5:铁路线不可能是无限长的,马路也不可能,总有个尽头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像线段。师:大家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大部分学生:有道理。师:大家给他来点掌声!他说得太好了!同学们,你们想想看,生活当中的直线多吗?生1:不多。生2:好像没有。师:是的,直线在我们生活中太少了,几乎可以说没有。直线是数学家们为了研究数

9、学的需要而想象出来的一种线。二、解决问题。(一)基本练习。师:我们刚才认识了三种线,你们看看。1.判断下面的线哪是直线?哪是射线?哪是线段?(图略)师:会认不算本事,你们会画会数吗?想不想挑战?生:想!2.画一画。 (1)师: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呢?学生汇报展示得: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师:经过两点呢?学生汇报展示得: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师:同时经过三点呢?学生汇报展示得:要看三点在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可以画一条直线,不在就不能画出直线。3.看一看、量一量。 (1)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二题。(图略)师: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让学生观察得:两点

10、间线段最短。 (2)教材第15页下面第1题。(图略)师:哪条线段长呢?让学生先猜一猜哪条线段长,然后再量。(让学生感受线的魅力。)4.判断。(1)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2)一条直线长6米。( )(3)直线比射线长。( )(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 (二)拓展练习。师:这条线上一共有多少直线?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呢?(图略)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汇报。生1:一条直线。生2:三条线段。生3:我不同意,应该有六条线段。师:你能不能数给大家看看?生3:线段AB、线段AC、线段AD、线段BC、线段BD、线段CD。师:你比划给大家看看。

11、生3用弧线示意。师:有几条射线呢?生4:有两条射线。师:哪两条?生4:向左一条,向右一条。师: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疑惑)师:生4,那你比划给大家看看。生4比划着点A左边的一条射线和点A右边的一条射线。生5:好像有8条射线。师:你为什么认为有8条呢?生5指出8条射线。师:你们找到方法了吗?如果再在上面点两个点,你知道有多少射线吗?生:12。师:如果把左边这一部分擦掉呢?那你们还会数图中的直线、线段和射线吗?(图略)学生数到:还是六条线段,没有直线,有四条射线。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互相说一说有什么收获,提出问题。生1:我们认识了射线、直线和线段。我发现这些线都是直的。师:哦,原来今天我们学的线都是

12、直的线。(板书:直的线)生2:直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容易找到的。生3:我学会了数直线、射线和线段。生4:我想知道这些线还有哪些关系和运用呢?师:我们将在以后的几节课中进一步研究这些线的关系和运用。四、课后延伸。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线,课后仔细观察,你们能找到今天学的一些线吗?反思:一、从课堂生活中寻找素材。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需要生活化,靠生活来理解数学。学校和课堂是教学的第一生活资源库,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线的认识,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如果不让学生利用生活去理解,那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教师敏锐地抓住排队这一生活情境,感触线

13、段、射线、直线是笔直的。这种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始终渗透着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由线段延长后形成射线和直线的过程,初步感悟了线是由点组成的微分观念,以及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伸的无穷观念。二、充分让学生自主参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积极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予学生一个能够创造和发现数学问题的环境,没有一定的环境,任何空洞的语言都表现得那么苍白无力,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有

14、了排队的这一形象的感观情境,学生思维的匣子就打开了,一个个 “我发现了”应运而生,我发现了问题,我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发现是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的,当测量队伍的长度时,学生测量方法的多样化,令老师惊叹。就是那一个近乎平常的解决测量排列队伍的长度线段的长度只要拿尺测量两端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测量出队伍的长度。线段这一抽象概念的一系列特征就形象化、具体化了。如果把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来排队,一个非常贴切的假设。这么多的小朋友往一端排列,不正像无限延长的射线吗?往两端排列,不正像无限延长的直线吗?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尊重学生的看法。着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或

15、许课堂上学生的有些问题是稚嫩的,这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学生,才有真实的问题,也有其价值的体现。当学生探讨给线段取名称时,一学生说到“陈智豪简称陈,梁小欣简称梁,叫做线段陈梁。”多么有趣的回答,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回答,而是肯定了学生数学问题的简单化意识。有的学生的观点是鲜明而个性化的。“老师,我反对!” 这样近乎“叫嚣”的口气存在于课堂,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就是他的这样一个“叫嚣”铁路线不可能是无限长的,马路也不可能,总有个尽头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像线段。是的,一个这样深邃的问题,就被一个平常的学生发现了。生活实际中直线确实是很少的,几乎是没有,这是数学家为了研究数学的需要,而想象的一种线。这又上升到了一个数学理论研究的范畴,如果没有理论意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