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择业》自测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76404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与择业》自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与择业》自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与择业》自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与择业》自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与择业》自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与择业》自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与择业》自测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与择业自测题(二年级学生必须完成)0、注:以下题目每份试题的答案编排顺序不同,但答案相同,做题时务必对照答案在做。1、“发报员”、“臭老九”、“导游”、“大学生村官”等这些词折射出了职业的哪个特征。选择一项:A. 社会性 B. 多样性 C. 时代性 D. 经济性 2、一般来讲,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之前,要做好 选择来作为职业选择的前奏。选择一项:A. 时代 B. 社会 C. 升学 D. 实习 3、下列对职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 职业意味着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B. 职业是社会分工产物 C. 职业是任何有经济收入的工作 D. 职业是合法、相对稳定、有报酬的工作 4、关于职业的社会功

2、能以下表述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 职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 职业是社会控制的手段 C. 职业是促进个性发展的途径 D. 职业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5、在当今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氛围下,打破了“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代之以 观念的确立。选择一项:A. “适时跳槽”的观念B. 专业对口 C. 终身教育的观念 D. 自主创业 6、择业观是人们对 的根本认识和基本态度,它决定着人们择业行为自身内部心理动力的强弱,对人们的择业行为起着决定的作用。选择一项:A. 生活问题 B. 学习问题 C. 道德问题 D. 职业问题 7、掌握了解职业、择业的基础知识,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 纯理论,没必要了解

3、掌握 B. 对我们选择职业、寻求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 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D. 为毕业后顺利就业 8、日本的一家企业招聘员工,一个应聘者因未被录取而企图自杀,被及时发现,经抢救脱离危险,不久传来新的消息,原来他是所有应聘者中成绩最好的,只因为工作人员电脑操作失误,把他的成绩搞错了,公司向他道歉,此时的他春风得意,自认为被这家企业录用已是“板上钉钉”“没跑的事”了。可没想到的是,又传来更新的消息,企业还是不准备录用他。这个案列说明选择一项:A. 企业并不重视应聘者的面试或笔试的成绩 B. 企业更重视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C. 企业重视应聘者的心理素质 D. 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

4、专业技能素质 9、根据国家统计局 年的划分标准,我国产业分为三大产业。选择一项:A. 1986 B. 1989 C. 1980 D. 1985 10、职业是个人谋取利益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个性发展的途径,也是承担社会义务的重要方式。以上这句话描述的是职业的哪种功能。选择一项:A. 社会功能 B. 需求功能 C. 个人功能 D. 义务功能 11、从实际出发选择具体的职业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实现目标的灵活性B. 实现目标只能凭主观想象 C. 实现目标的现实性D. 实现目标的曲折性 12、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存在的矛盾有哪些。选择一项或多项:A. 择业目标居高不下,盲目攀比,与社

5、会需求形成很大反差 B. 鱼与熊掌两者想兼得 C. “走出去”与“走回来”的矛盾 D. 择业目标不稳定,这山望着那山高,并多向性地进行求职应聘 13、就业渠道的多元化体现在选择一项或多项:A. 自主创业 B. 借助家长、亲朋好友、校友及老师的推荐获取就业信息 C. 利用社会媒体、中介组织获得就业信息 D. 继续复习考研,或出国深造 14、求职者在职业选择中应注意?选择一项或多项:A.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B. 要正确的认识自己C. 了解职业 D. 正确把握自己的择业期望值15、确定职业目标的依据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了解“现实的我” B. 预测“明天得我” C. 社会发展的需要 D. 个人所处

6、的就业环境 16、职业的主要特征。选择一项或多项:A. 专技性 B. 时代性与规范性 C. 经济性与多样性 D. 社会性 17、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大学生择业的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A. 职业身体素质B. 职业身体素质C. 自身的能力水平 D. 职业个性 18、许多毕业生在择业时,选择标准更加务实,主要表现在:选择一项或多项:A. 力求有一定的社会地位B. 挑选单位地域位置 C. 重视经济利益 D. 注重个人的发展前景19、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应增强哪几方面的意识。选择一项或多项:A. 就业准备意识 B. 金钱意识 C. 竞争意识 D. 自主意识 20、面对就业,大学

7、生不仅要做好生理上的准备,还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只有做到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这里的“身心准备”是指什么。选择一项或多项:A. 知识与能力素质 B. 思想与道德素质 C. 强健的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 21、199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选择一项:对 错 22、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自主创业”、“基层就业”等观念。选择一项:对 错 23、作为新时代的求职者,应从是否有利于自己才智的发挥,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出发,分清主次,做出正确抉择。选择一项:对 错 24、只要有报酬有

8、收入的劳动就是职业。选择一项:对 错 25、在人生道路上,人们通过职业活动改善物质条件,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对自己的认同。选择一项:对 错 26、在择业素质中个人的思想与道德素质不是最重要的素质。选择一项:对 错 27、大学生在求职时,要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切勿盲目择业。选择一项:对 错 28、待遇是职业选择唯一标准。选择一项:对 错 29、我国的职业是动态的、发展的。选择一项:对 错 30、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尽量遵循有利于发展成才的原则。选择一项:对 错 31【材料分析题】材料1:一位研究人员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择业趋势、特点进行研究,调查显示:31%的毕业生想在政府部门工作,28%

9、的毕业生选择在国企工作,20%的毕业生认为在外企工作是最佳选择,另外的21%毕业生则选择自主创业。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更趋向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浙等沿海城市,占调查总数的63.6%,选择在就读大学所在城市及河北省沿海城市就业的占13.6%,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的占16.0%,选择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占6.8%。从择业单位性质取向上看,希望到事业单位就业的占53.2%;到国营企业就业的占43.5%;到政府机关就业的占31.1%;到外资企业就业的占21.5%;到合资企业就业的占14.5%;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占16.8%。可见大学生择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毕业生的择业薪酬取向主要分布在10003000

10、元之间。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63.7%,认为一般的占32.2%,认为不满意只是权宜之计的只占4.1%。可见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更趋于现实。 大学毕业后打算自主创业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0.0%。有30.4%的毕业生认为“应当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有26.6%的毕业生认为“市场风险大,大学生创业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有31.7%的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待条件成熟时再创业”,有11.1%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刚毕业尚不具备创业条件”。认为“缺乏创业基金”的占26.1%,认为“缺少管理经验”的占48.4%,认为“缺少创业环境”的占23.1%。可见大学生自创业意识明显增强,但不是盲目去创业

11、,而是理性的分析,多数毕业生赞同“先就业,在工作中积累足够的经验和实力后再创业”。 “先就业后择业”,对这种观点持非常赞成、赞成态度的占72.4%,基本同意的占23.8%,不同意的只占3.7%。有94.5%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期限在3年以内,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一种职业、一个单位干终身的思想,但职业流动方向基本上是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由福利待遇差向福利待遇好的单位流动,向基层、向西部流动的很少。尽管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很有意义,但有31.4%的毕业生选择了“如内地有岗位不会参加”,有21.5%的毕业生选择了“有关的优惠政策出台会考虑参加”

12、,有38.4%的毕业生选择了“自己肯定不会参加”,选择“支持并积极参加”的只占调查总人数的8.4%。材料2: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原因有如下几点:高校扩招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坎提供了条件。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生已经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招名校生”等招牌。有的人为地设置性别、身高、年龄等限制条件,门

13、坎越来越高,致使不少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和就业难。大学毕业生的过高期望带来的就业压力。现在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存在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薪酬、工作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一是毕业生期望的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薪酬定位;二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一般要求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三是在工作区域上普遍要求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而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由于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既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1

14、、结合材料1,谈谈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现状及特点。2、结合材料,作为一名当前的大学生,应该怎样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从大学生个人的角度谈谈你的建议。参考答案:1、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现状及特点: (一)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但在择业过程中更趋于现实性 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更趋向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浙等沿海城市,占调查总数的63.6%,选择在就读大学所在城市及河北省沿海城市就业的占13.6%,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的占16.0%,选择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占6.8%。从择业单位性质取向上看(本项限选三项),希望到事业单位就业的占53.2%;到国营企业就业的占43.5%;到政府机关就业的占31.1%;到外资企

15、业就业的占21.5%;到合资企业就业的占14.5%;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占16.8%。可见大学生择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毕业生的择业薪酬取向主要分布在10003000元之间。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63.7%,认为一般的占32.2%,认为不满意只是权宜之计的只占4.1%。可见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更趋于现实。 (二)择业标准多元化,但更看重自身的发展及个性的发挥 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单一型择业标准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考虑较多的是行业的发展前景(占45.7%)、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及发挥自己的特长(占42.4%)、单位的薪酬福利待遇(占38.2%)以及是否有利于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占33.9%)。对已经签约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签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