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761365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典型诗歌、回顾已学诗作,让学生掌握 “炼字”的几个角度,学会以“炼字”为切入点赏析诗歌。2、培养答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规范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二、教学重难点:1、怎样鉴赏古典诗歌中的关键字词。2、怎样规范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诗歌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语言艺术形式,与其它的语言形式相比,更具有精炼性。为使作品中的语言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古代诗人非常注重炼字。炼字能增强诗歌描景绘物、传情达意的效果。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2、。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为何如此重“炼字”?只因一首诗中,某些关键的语句常常能够达到“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因而学会鉴赏诗歌中关键的字词是鉴赏古诗的重要方法。 1、动词。(板书)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

3、而全诗活。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2、形容词。(板书)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

4、二情同依依”。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3、名词。(板书)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

5、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在这里就代表了思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名词(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数量词。(板书)数量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

6、效果。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千万百”的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再如乾隆皇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宋人邵雍的

7、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5、虚词(板书)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语气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再如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又如“

8、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一句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五、感受高考:1、高考考查炼字的题型: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2、具体实践(2010年湖南卷)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

9、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2010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斜

10、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 分)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六、鉴赏思路步骤一:释词义 明手法(板书) (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

11、,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步骤二:描景象、摹情态(板书) (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步骤三:点作用、表感情(板书)(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例如:“映”是动词,映衬的意思,在这里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苹红蓼新绿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对比鲜亮丰富,沉潜不一,冷暖交融的美景。衬托出作者愉快自由的心境。例如:“蓑”是蓑衣,草或稻草做的披在身上雨具,长短不齐,名词,在这里用作了量词,写出了两岸绿草的长短参差,绵延润泽。例如:“红”和“翠”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诗句中用作了名词,指红花和绿叶。用色彩代替花和叶,就很鲜明形象地写出

12、春天花红柳绿的生机。例如:“斜”和“叠”用作形容词,斜写出了花的姿态摇曳多姿,叠写出了叶的形态茂盛繁密。七、课堂练习 1 (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答案(1)“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2(甘肃

13、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答: 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3(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新晴山月(宋)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答案 (1)拟人。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雨急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