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故障特征倍频公式推导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760834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承故障特征倍频公式推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轴承故障特征倍频公式推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轴承故障特征倍频公式推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轴承故障特征倍频公式推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轴承故障特征倍频公式推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轴承故障特征倍频公式推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故障特征倍频公式推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滚动轴承也许由于润滑不良、载荷过大、材质不当、轴承内落入异物、锈蚀等因素,引起轴承工作表面上的剥落、裂纹、压痕、腐蚀凹坑和胶合等离散型缺陷或局部损伤。当滚动轴承另一工作表面通过某个缺陷点时,就会产生一种单薄的冲击脉冲信号。随着转轴的旋转,工作表面不断与缺陷点接触冲击,从而产生一种周期性的冲击振动信号5。缺陷点处在不同的元件工作表面,冲击振动信号的周期间隔也即频率是不相似的,这个频率就称为冲击的间隔频率或滚动轴承的故障特性频率4,6。可以根据轴承的几何参数和其转速计算轴承元件的故障特性频率4,6,0。a速度关系b.几何关系图4.1滚动轴承中个元件的运动关系如图.1所示,设外圈和内圈滚道上分别有一

2、接触点A和B,假设为抱负状态,径向游隙为零,则A点和点的圆周速度分别为 (41) (4-2)式中 、外圈、内圈滚道接触点处的圆周速度,mm/s; 、外圈、内圈滚道接触点处的直径,m; 、外圈、内圈的转速,/mi。令 (4-3)式中 滚动体直径,m; 滚动体中心圆直径,mm; 接触角,指接触面中心与滚动体中心连线和轴承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弧度或角度。由图-1(b)可见 滚动体环绕轴承中心线的公转线速度乃是和的平均值,即滚动体的公转线速度也就是保持架中心圆的线速度。保持架中心圆上某一点的线速度为由上两式得保持架的转速为 (4-)内圈相对于保持架的转速为 (4-5)假设保持架上有个滚动体,内圈上某一

3、点滚动体滚过频率为 外圈相对于保持架的转速为 (-6)外圈上某一点滚动体滚过频率为 滚动体的自转转速可由接触点处两物体线速度相等的关系求得。例如,滚动体与内圈接触的B点相对于滚动体中心的线速度为 式中 为滚动体自转转速。内圈滚道上与滚动体接触着的B点相对于滚动体中心的线速度为根据纯滚动条件,滚动体上接触点B和内圈滚道上相应的点速度相等,得到 由此可得滚动体的自转转速为 (4)如果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或滚动体上有一处缺陷(剥落或裂纹等局部缺陷),则两种金属体在缺陷处相接触就会发生冲击作用,冲击的间隔频率见表4-1。绝大多数滚动轴承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保持外圈静止,内圈与轴一起旋转,当轴的转速为时,则有

4、 由上面式(-5)可得内圈相对于保持架的转速由于保持架上有个滚动体,因此内圈上某一点每分钟通过的滚动体数为 (4-8)保持架相对于外圈的转速表- 有局部缺陷引起的冲击振动间隔频率缺陷位置冲击振动发生的间隔频率z内圈外圈滚动体冲击单侧滚道冲击两侧滚道保持架与外圈摩擦保持架与内圈摩擦 表-2有局部缺陷引起的冲击振动间隔频率6缺陷位置冲击振动发生的间隔频率z内圈外圈滚动体冲击单侧滚道冲击两侧滚道保持架与外圈摩擦保持架与内圈摩擦外圈上某一点每分钟通过的滚动体数为 (-)滚动体自转速度为 (4-1)如果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或滚动体上有一处缺陷(剥落或裂纹等局部缺陷),则两种金属体在缺陷处相接触就会发生冲击作用,冲击的间隔频率见表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