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焦虑.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760091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克服焦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克服焦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克服焦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克服焦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克服焦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克服焦虑.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在此输入标题请在此输入作者如何克服焦虑焦虑的典型表现有: 总是担心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表现; 会由于他人控制了局面而感到不舒服; 认为如果没能控制住局面就是个弱者或失败者; 经常有莫名的不安和害怕,但又说不出具体原因; 经常感到来自于追求成就(或成功)的持续的压力; 遇事紧张、恐惧、多疑,畏首畏脚,依赖别人,显得缺乏主见; 内心总是不自觉地焦虑,总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对别人的话敏感; 感到自己强烈地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得不到认可就会有挫败感或者怨恨; 难以专注工作,思维迟钝,反应迟缓,丢三忘四,经常出错,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不知所措; 小霞初到公司时,备受同事们的照顾,小张尤其热情。这让小霞很感

2、激,两人关系很快就熟起来。小霞工作上手快,深得老板赏识并委以重任,但这时她却感觉小张对她态度有了变化,话少了 、人也冷淡了,而且非常刻板顽固。一次公司活动,小霞对小张的一句话强烈不满,但没有立刻提出。后来她对小张的一言一行都很敏感,不自觉地狐疑与猜忌,却又一直忍着不说,心里总憋着气。因小霞觉得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与小张既是同事又是朋友,不该这样计较,如果说出来倒显得自己心胸狭隘、无理取闹。就这样长期压抑自己,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汹涌澎湃般的狂乱与冲突。为此小霞很痛苦,对小张是既害怕又厌恶。长期的焦躁不安让小霞精神颓靡,难以专注工作,常常不自觉地焦虑。 小霞属于MBTI 性格类型系统中情感型的

3、人,情感型的人通常根据自己的观念做确定,不符合自己观念的,往往心里难以接受和容忍。偏见往往由此而生,当难以理智面对时,容易将对方缺点扩大化、丑恶化。所以人际交往中对一个人的反感往往是从对方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轻慢的动作开始,继而对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难以忍受,乃至于对方存在的空间都让人倍感压抑。但通常为了维持和睦而忍着不说,压抑着对对方的厌恶和内心的痛苦。所以自己无端地痛苦,而对方却浑然不知,蒙在鼓里。这更加剧了自己的矛盾、痛苦和压抑情绪,长期的压抑就会引发焦虑。 焦虑情绪有适当和过度之分。适当的焦虑情绪属于一种基本且常见的心理体验,有助于不良情绪的发泄,维持身心健康。但如果是过度的焦虑

4、情绪则有可能会诱发焦虑症,给自身的健康带来危害。 焦虑的产生往往是心理、家庭、工作、社会、生物学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工作方面的因素包括:从事的工作不适合自己的性格、因升迁导致工作压力太大、职业定位不明确、不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人际关系紧张等。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经常令你感到害怕、担忧、厌恶、抵触,你不得不压抑、控制自己的这些情绪,强迫自己做这些事情,长期这样压抑、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引发焦虑。 如推销,很容易被客户拒绝,一次受挫,第二次也许会在心里蒙上阴影,生怕被拒绝,但为了工作不得不压抑自己,可害怕被拒绝的心理使得每次联系客户之前内心都会剧烈地挣扎,如果屡次受挫更是让害怕升

5、级为恐惧。 再如记者,如果不喜欢频繁接触采访陌生人,或曾遭受过采访对象的冷落、辱骂、甚至暴力对抗,就会产生抗拒去采访的心理,每次采访打电话前都会有很大心理斗争,担心对方会拒绝。若加之个性中的完美主义,对自己要求苛刻,长期压抑自己以适应采访,会造成采访前的焦躁不安,心率加快,甚至手腿发软,行动无力等焦虑情绪。 内心本能地抗拒的事情,却要强迫自己做,这必然导致内心强烈的矛盾与冲突,只有极力压抑自己以求暂时的适应,而长期压抑会造成内心莫名的紧张、恐惧,诱发焦虑情绪。为了适应工作而压抑内心的抵触、不安,且工作中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会加剧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导致神经极度紧张,内心焦灼不安,成天忧心忡忡,

6、焦虑由此而生。那么该如何克服焦虑呢?一、通过性格测试,准确把握自己的性格、真实的“本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从而壮大内心的力量,准确地自我定位。二、从事顺应自己本性、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避免从事经常需要压抑自己、强迫自己做内心本能抗拒的事情的工作。三、通过有效的心理疗法, 包括:精神分析治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法、“系统脱敏”和“放松训练”治疗法或通过学习有用的技巧(例如:社交技术,直言技术),从而领悟内在心理冲突的根源,改变认知方式,降低焦虑程度及紧张水平,提高面对各种情境的信心。四、自我调节,包括:转移注意力,培养业余爱好,听音乐,幻想,按摩,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方式积极地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保持乐观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