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75768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目的要求】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2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3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4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5掌握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6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精【知识点表解】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 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 概念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含义 狭义之精:藏于肾的、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广义之精: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二、人体之精的代谢(一)精的生成来源 先天之

2、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生命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是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精的贮藏与施泄1.精的贮藏部分分藏于他脏腑剩余部分藏于肾,补先天 精的贮藏 分藏于五脏 先天之精贮藏于肾 主藏于肾 后天之精经脾气转输至各脏腑,化为脏腑之精供给脏腑生理活动之需。2.精的施泄形式 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地排泄以繁衍生命。三、人体之精的功能(一)繁衍生命合化为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 肾精 后天之精 精是生命的本原。 化生肾气以促进生殖生理(二)濡养滋润濡养脏腑形体官窍,以发挥正常机能。充盛 先天之精 脏腑之精充盈 后天之精

3、肾精充盛 脏腑组织官窍失其濡养,则功能异常。 先天禀赋不足 肾精亏虚 濡养 后天之精化生障碍 五脏之精也衰 病理 肾精有损生长发育迟缓或未老先衰参各脏有关病理表现。 表现 肺精不足呼吸障碍、皮肤失润无泽 肝精不足拘挛、掉摇或抽搐(三)化血精可转化为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精足则血旺。精化血 精亏则血虚。精作为精微的生命物质 存在于脏腑组织中。 融合于血液中。(四)化气 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 水谷之精化生谷气 一身之气推动和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生命活动。精化气 生理 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 脏腑之精充盈,肾精充盛,化气充足机体生命旺盛、身体健康、生殖功能正常、 祛病延年。 病理:脏腑之精亏虚,

4、肾精衰少,化气不足机体正气虚衰、抗病和生殖能力下降。(五)化神 积精才能全神。 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精亏则神疲。 精亡则神散。四、人体之精的分类(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按其来源分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源于生殖之精,生命产生的本原 相辅相成。 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一身之精生成有源。(二)脏腑之精脏腑之精 含义: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 功能:滋润濡养各脏腑,化生脏腑之气,推动和调控脏腑的生理活动。(三)生殖之精合化生成生殖之精繁衍后代。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本节重点讲述了精的基本概念、生成、贮藏与施泄、功能及其分类。 繁衍生命 先天之精

5、(禀受于父母,藏于肾) 分藏于脏腑脏腑之精 主闭藏 濡养 精 一身之精 化血 后天之精(源于水谷,分藏于五脏) 藏于肾生殖之精 静谧于内 化气 化神以上内容为本节主要知识点,应注意学习和掌握。中医学中精的概念,受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影响,然而,其从人体吸收饮食精华物质来维持生命的观察过程中得以完善。人体之精是指人类生命繁衍的根源,指代人体内部的精华物质,与古代哲学范畴的抽象之精概念不同。在学习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概念:本节牵涉许多名词、术语,首先要牢固掌握,同时注意与古代哲学中“精气”的区分。2.明确分类:从生成来源上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从其分布部位上分为各脏腑之精;从其特殊功能上来分

6、则有生殖之精。3.注重关系:精(一身之精)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融合而成,分藏于各脏腑,则为脏腑之精;但藏精以肾为主,且藏先天之精,其施泄以繁衍生命,称生殖之精。第二节 气【知识点表解】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含义:气是人体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二、人体之气的生成(一)生成之源 先天之气(元气)源于先天之精,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后天之气(宗气) 一身之气(人气) 水谷之气水谷之精化生。 清气来源于自然界。(二)相关脏腑功能肾为生气之根 精充则气足。 精耗则气衰。 相关脏腑功能 脾胃为生气之源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为化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肺主

7、呼吸之气,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浊气。 肺将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生成宗气。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含义: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气机调畅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降:气自上而下的运行 气的运动通畅无阻。 出:气自内向外的运行 气的升降出入协调平衡。 入:气自外向内的运行 3.气运动的意义 先天之气、谷气、清气布散全身 人体整个生命活 意 精、血、津液在体内运行 动离不开气的升 气的运动是人体生 义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生理活动 降出入运动 命活动的根本。 人与自然相适应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气的运动 以脏腑经络为运动场所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8、又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具体体现 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具体而言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脏腑气机升降协调平衡是 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 六腑气机是降中寓升 一般规律: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含义: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平衡协调。 气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机 气滞气机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 失 表现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调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二)气化 含义:是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

9、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 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 气化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代谢及相互转化,是气 形式:精的生成、精化为气、精化为髓、精血同源互化、津液与血同源互化 化的基本形式。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津液的化生与其化汗化尿、气的生成与代谢等(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 关系 气的运动以及气的阴阳双方之间相互作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气化过程寓有气的运动,气的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得以体现。四、人体之气的功能(一)推动与调控作用 含义: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机理:气是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在其运行全身过程中激发、推动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推 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动 生理体现 推动精液、血液和津液的生成、运行及津液的排泄。 作 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用 脏腑经络组织的生理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