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从仰望大师开始邱小云.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75685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蜕变,从仰望大师开始邱小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蜕变,从仰望大师开始邱小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蜕变,从仰望大师开始邱小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蜕变,从仰望大师开始邱小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蜕变,从仰望大师开始邱小云.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蜕变,从仰望大师开始 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这个名字在我们上师范的时候,就常常被教育学老师所提起,而且老师总喜欢在名字前加上三个字教育家。在我看来,只要能称得上“家”的人,一定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人,他有着异于常人的智慧,在某一方面有着巅峰造极的成就。在很长的时间里,“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年轻的我来说,他就如同一位巨人,顶天立地,只能远远地仰望。直到我翻开厚厚的育人三部曲这本书时,我才发现: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当初也和你我一样,只是一位农村小学的教师,曾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了32年。他叫得上所有孩子的名字,了解所有孩子的家庭,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这个班的班

2、主任。在十年时间里,他跟踪观察和研究学生在童年、少年、青年期的各种表现,他能指名道姓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先后为3700名学生作了观察记录。他所做的一切,正如育人三部曲中第一曲的题目所说的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想:如果我们中得每一个人能做到这样,恐怕离教育家的距离也就不远了。带着对大师的崇拜,我潜心研读育人三部曲,当我读完第一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内心就被深深地折服:作者用朴实、详尽的语言向我们叙说着一个个教育实践故事,记下了他对于教育现象的深刻反思,折射了他的教学创意与机智,洋溢着他对于孩子的那至深至诚的爱。他的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真知灼见,深深地激起我

3、心底里那早已淡薄的教育神圣与使命感,让我重新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感悟一:我们的爱在哪里? 读着这本书,我就被字里行间洋溢的那份爱所感动,大师爱孩子,爱的细致,爱的公正,爱的真诚,爱的全面。为了很好地了解孩子,大师先了解了每一个孩子背后的家庭,知道31人的班级中,有11个孩子没有父亲,两个孩子父母双亡,他决定为那些未曾享有过家庭天伦之乐的孩子恢复童年。他带着他们走进“快乐学校”,在一个个“童话”里感知“真、善、美”;在挽救一只“受伤的云雀”时,让善良之情在孩子的心灵扎根;带着孩子在新鲜空气中步行,以增强孩子们的体质。等等这些,让大师赢得孩子们的心,他们成了知心朋友。正如

4、大师书中所言:“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反观我们,我们的爱在哪里?在那一排排学习资料上,在那一堆堆作业上,在那一张张试卷上,在含100以内的数字上.我们的爱让孩子早出晚归,我们的爱让孩子筋疲力竭,我们的爱让孩子早早地戴上了眼镜,我们的爱让孩子失去自信。如是种种,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的爱已载着孩子驶向另一个港湾。踩着大师的足迹,我们应该拨正爱的方向,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时代。感悟二:大自然离我们的孩子有多远? 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一曲中,大师在了很多章节写到了“大自然”。在

5、大师的心里:大自然是健康的源泉,他带着孩子在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自然赋予人类美妙的音乐,能开启孩子的心灵;大自然是一本书,教会孩子学会思索,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诚然,大自然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在在农村的我们,只要踏出家门,就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抬起头就能看到湛蓝的天空,眼前是一片黄绿相间的田野,脚下踩着一方松软的泥土。可我们的孩子却束之高楼,看的是电子产品的缤纷画面,玩的是花样复杂的新型玩具,乘坐着快速的机动车上学。有谁还会抓一把泥巴,捏一个小人;有谁还会支一口泥灶,趴在地上等着吃烤熟的红薯;有谁还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寻找着“蚕豆的耳朵”。我们的孩子身在大自然,却远离大自然。我们三年级的第二单元

6、,有这样的三篇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三篇课文都是生动优美的文章,意在让孩子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可是我们的孩子连身边的秋天都不曾感受,一碧如洗的天空没有静静地望过,清澈见底的小河边没有久久地呆过,热闹非凡的原野边更不曾尽情地踏过,何况那千里之外的北大荒和拉萨呢!我们总让孩子透过文字去想象,倒不如让孩子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难道那多少亿年形成的生机勃勃大自然敌不过几千年来老祖先流传下来的方块字吗?感悟三:“学习”的朋友都有谁?“学习”的朋友都有谁呢?我们来读读摘自于书中的两句话:“1、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2当知识与

7、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透过这两句,我们不难看出“学习”的朋友都有谁?“思想、感情、创造、美、游戏、活动”都是它的朋友。“思想”让“学习”有了追求;“感情”让“学习”富有感性;“创造”让“学习”提升价值;“美”让“学习”充满魅力;“游戏”让“学习”丰富多彩。没有它们,“学习”就会孤独,就了无生趣,那时,孩子的学习只剩下思考和记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厌学,甚至逃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是要善于将“学习”与它的这些朋友聚在一起,让他们开一个精彩的Party,在这样的“party”课堂中,孩子们收获的岂不是更多!这学期孩子们到了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第一

8、篇作文写什么呢?我们同轨的三个老师为此绞尽脑汁。为了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最好要有生活体验的活动。想来想去,就写一篇“洗红领巾”的作文,作文前一天,布置孩子们回去在大人的指导下先学着洗红领巾,果然,第二天课上,孩子们变得有话可说了,有的说出了洗红领巾的步骤,有的还特别交代了特别脏的地方怎么洗,更有孩子高兴地告诉大家,今天我就戴着自己洗的红领巾,那份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作文之旅。我想:他们除了觉得写作文是一件简单的事,他们更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洗红领巾,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正如大师书中所言“与学习交叉进行的体力劳动,在我看来是孩子到幻想和创作世界中去的引人入胜的旅行。”一段阅读,一次读者心灵的洗礼。与其沉醉在电视剧那“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的小女人情怀中,倒不如捧一本好书,分享教育家的情怀与奉献,不知不觉中,你已悄然蜕变。 河口小学 邱小云 2011.10.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