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75640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 姓名:_一、 课内阅读。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1画“”的句子属于_,体现了_的高贵品质。2从画“”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_”可以体会到海力布牺牲自己救乡亲们的坚定决心。3联系全文,说一说海力布为什么

2、会变成石头。_4假设你是当时被海力布劝说的乡亲之一,请将当时他劝说你们离开的情景再现一下。_二、 课内阅读。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

3、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1文段出自下面哪个故事( )A完璧归赵B渑池之会C负荆请罪2用“_”画出表现秦王喜欢和氏璧的句子。3下面对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只有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显示出秦国换取和氏璧的诚意。B蔺相如已经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假装提出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让秦王无法拒绝,从而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C和氏璧涉及两国的外交,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让天下百姓明白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4对文段中蔺相如的性格分析正确的是(_)(

4、多选)A勇敢无畏 B随机应变C顾大局,识大体 D耿直诚实三、 课内阅读。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

5、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

6、叫“海力布”的石头呢。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1)大吃一惊:_(2)倾盆大雨:_2文中画“_”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_描写。说明_。3文中画“”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试着说说这处描写的作用。_4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_四、 课内阅读。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回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

7、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1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_、_、_这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对花生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赞美花生的品质。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其用意是( )A突出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B突出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欢的特征。C表明父亲只喜欢花生,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想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_五、 阅读理解。忆读书(节选)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8、,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因为

9、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_、_、_。2课文第-段主要写了作者三个时间段读书的情况,表示这三个时间段的词语是_、_、_。3

10、读第段,作者对水浒传的评价是_,对荡寇志的评价是_。4文章结尾作者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读书好”指_,“多读书”指_,“读好书”指_。5我们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六、 课内语段阅读。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 )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而对别

11、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1按原文填空。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_、尝花生、_这些内容,选文是在讲_。我知道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3“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好看”是指_,“很有用”是指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_。4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七、 课内阅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

12、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耸立(_)拥挤(_)2第一自然中作者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本舟,写出了小艇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_的特点。3选文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用原文句子回答)4画线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四字词语_。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说明了船夫_,船的_。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太阳(节选)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