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75598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 三 中、 四 中、 五 中、 六中全会精神 ,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 示精神和中央 人 才 工 作 会议精神 , 切 实肩 负起 “新 担 当、 新 突 破、 新作 为”重大职责使命 , 立足新发展阶段 , 贯彻新 发展 理 念 , 构建新 发展格 局 , 把握 战 略 主动 , 做好顶层设计和战 略 谋 划 , 围绕实施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生态强省战略 , 进 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 加快建设知识型、 技能型、 创新型 劳动者大军 , 为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实现高质

2、量发展提供 坚实人力资源保障 , 制定本规划。一、编制背景( 一) 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 , 全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 人力 资源开 发取得重要成效 , 有力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人 力资源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 2020 年全省常住人口 2407.35 万人, 劳动年龄 (1659 岁) 人 口 总量 为 1547.61 万人 , 占 常住人 口 的 64 .29 。 全省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 141 万人、 高技能人才 60 2 万人 , 均实现较大 幅度增长 。 人力资源向第三产业聚集趋势明 显 。 统计显示 , 全省从业人 员 总数 为 1456.4 万人 , 其 中

3、 第 三产 业从业人 员 687.9 万人 。 人力资源质量加快提升 。 2020 年 , 全 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10.86 年 , 比 “十二五”期末 (2015 年) 提高 0.93 年 。 高端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 2020 年 末在我省常年服务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 院 院士 23 人 。 已建 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1 个 , 省重 点实验 室 114 个 , 省级科技创 新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3 个 。 通过重大工程平 台建设 , 汇聚了一大批高端人才 。人力资源开发保障能力增强 。“十三五” 期间各级财政性教育经费 (包括职业教育和技 工教 育) 投

4、入 为 2213 亿元 , 财政投入比较稳定; 人力 资源供给配置水平不断提 高 , 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和社会环境 正在加快形成。但是 , 在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短板 , 人才供给 结构还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 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体 作用不突出 , 吸引和培育高端紧缺人才的能力仍然不足 , 公共服 务能力有待增强 , 生态农业、 智能制造、 新能源汽车、 先进轨道 交通、 通用航空、 现代农业、 医药健康、 生 态旅游、 冰 雪运动、 现代物流等产业的人力资源有效供给不足 , 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 发展需求存在结构性错位等 。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省产业转

5、型升级 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 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加以解决。(二) 发展形势。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 , 人才是衡量一个 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 国家发展靠人才 , 民族振兴靠人才。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 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 , 加快建立人才 资源竞争优势。当前 , 吉林省正处于历史上升期 、 产业增值期、 发展提速期 和振兴黄金期 , 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 全面实 施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生态强省战略 , 加快新时代吉 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 迫切需要科学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层次与 结构 , 建立与全省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布局高度融合 、

6、充分发挥 支撑保障作用的人力资源体系; 转变发展方式 , 加快产业转型升 级 , 迫切需要发挥我省教育培训资源丰 富优势 , 优化专业结构, 提高培养质量 , 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与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高度匹 配; 推进创新创业 , 培育发展新动能 , 迫切需要深化创新型人才 资源开发 , 汇聚创新力量 , 形成创新驱动高地 , 形成创新带动创 业、 创新引领产业效应; 迎接老龄化挑战 , 增强人口聚集、 人才 集聚能力 , 迫切需要提高教育培训现代化水平 , 更好地发挥教育 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服务承载功能 、 凝聚人才高地功能和提升 人口素质主渠道功能。二、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

7、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全面贯 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三 中、 四 中、 五 中、 六 中 全 会精 4 神 ,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 增 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坚决拥护 “两个确立”、坚 决做到 “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融入 新发展格局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促进共同富裕 , 充分发挥市场在 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围绕全面实 施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 奋力实现 “两确保一率先” 目 标 , 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 以激发人的创新创造力为核 心 , 让人

8、力资源充分聚集 , 让人才智慧充分迸发 , 为加快吉林全 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坚持服务振兴促进发展 。 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 , 进 一步突出人才在人力资源中的核心作用 , 进一步突出人才引领全 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地位 , 培 育、 汇 聚、 用好各类 人 才 资 源 ,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优化结构重 点 突破 。 聚焦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要求、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生态强省战略 , 优化人力 资源结 构 , 着力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抓重点、 补短板 , 推 动教育链、 人才链与产业链、 创新链有机衔接。 坚持创新机制释放活力 。 聚焦激

9、发人的创造活力 , 完善 培养机制、 改进评价机制、 创新流动机制、 健全激励机制 , 让劳 动者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潜能充分涌现。 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能 。 聚焦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定位 , 悉心做好 团 结、 引 领、 服 务 工 作 , 真诚 关 心 人 才、 爱护 人 5 才、 成就人才 , 以用为本聚人才 , 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 、 尽展其 长。(二) 发展目标。到 2025 年 , 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 , 人才体制 机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 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良 , 产业转型升级 和重点发展领域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基本满足 , 形成与 “一主 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生态强省

10、战略产业布局相适应的区域人 力资源开发高地、 全国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建设的吉 林增长极。 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满足产业升级需求 。 全省人才资源总 量和质量与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 高技能人才 总量达到 65 万人 以上 ,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 到 30左右 , 主 要 劳 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有较大提高。 重点领域人力资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 高等教育、 职业 教育和培训的专业结构全面优化 , 生态旅游、 节能环保、 清洁生 产、 清洁能源、 新能源汽车、 智能制造、 先进轨道交通、 通用航 空、 现代农业、 医药健康、 冰雪运动、 现代物流等重点发展产业 的人力资

11、源供给水平大幅提升 , 人力资源紧缺矛盾得到改善。 人才聚集 能力和促进产业发展 效应显著增强 。 行业企 业、 科研院所、 高等学校、 职业院校 (含技工学校 , 下同) 等人 力资源开发重要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 创新创业、 科技研发、 工程 项目等平台的人才聚集 、 培育能力显著增强 , 形成联动效应 , 培 6 养造就一大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型人才。 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全面改善 。 不唯地域、 不拘一格引 进人才、 开发人才、 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 劳动光荣、 技能宝贵、 创造伟大成为社会风尚 , 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尽展其 才的良好环境加快形成。三、主要任务( 一)

12、构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新格局。1. 做好重 点产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 探 索 在 “一 主 六 双 ” 高质量发展战略和生态强省战略中的支柱产业 、 战略新兴产业等 重点领域编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绘制产业人才地图、 建立 产业人才数据库 。 对提升生态环境优势的关键产业和生产技术 , 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人才需求预测 , 根据需求研究专项人力资源 开发措施 。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体 系 , 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地方性立法 , 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 对接 “一 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完善人力资源开 发布 局。 围绕全省产业布局

13、, 打造良好人才生态 ,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 机制改革 , 统筹 “引育管用”各个环节 , 兑现落实 “人才政策 2.0 版”,持续加大政策吸引力 , 放大人才集聚效应 , 推动政产学研协 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发挥长春现代化都市 圈辐射带动作用 , 按照 “统筹规划、 梯次推进、 项目对接、 城乡 一体”的原则 , 推动全省人力资源开发整体推进。 对接长春现代 7 化都市圈建设 , 建立长春市、 吉林市、 四平市、 辽源市、松原市 等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联动协调机制 , 形成创新型人才聚集和辐射 效应。 对接 “双 廊”建设 , 重 点开 发 汽 车、 化 工、 农产 品加 工、

14、 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新 能源、 中药、 生物 药、 化 学 药、 医药材料与保健食品、 医疗器械、 制药设备与检测仪器、 医药商 业与流通业、 医疗 与健康服务业等产业人力资源。 对接 “双 带” “双线”建设 , 重点开发跨境经贸、避暑冰雪生态旅游、 河湖草原 湿地旅游等产业人力资源。 对接 “双通道” “双基地” “双协同” 建设 , 重点开发交通枢纽集疏、数字产业、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 光电信息、风电、光伏、教育、金融等产业人力资源。3. 完善吉林特色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 按 照 政 府 推 动、 市场引导、 产教融合、 社会参与的原则 , 构建服务振兴发展 , 层 次

15、丰富 , 形式多样 , 面向人人和终身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 推动 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全员教育和培训 , 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专门 机构和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 , 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 发 挥全省科教优势 , 利用重大科研平台 、 重点学科和专业平台 , 大 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 发挥全省高等学校、 职业院校优势 , 主动 适应新技术、 新业态、 新岗位 , 增设一批前沿和紧缺学科专业, 加快创新型、 复合型、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 。 引导和鼓励更多社 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 , 提供多层次、 多形式、 多领域的教育 和培训服 务 。 大力推行继续教育制度、 “1X”证 书制度试 点 等 , 持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 职业发展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