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德美羊繁育、牲畜疫病防治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科技特派员创业链.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75266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养殖、德美羊繁育、牲畜疫病防治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科技特派员创业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奶牛养殖、德美羊繁育、牲畜疫病防治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科技特派员创业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奶牛养殖、德美羊繁育、牲畜疫病防治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科技特派员创业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奶牛养殖、德美羊繁育、牲畜疫病防治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科技特派员创业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奶牛养殖、德美羊繁育、牲畜疫病防治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科技特派员创业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奶牛养殖、德美羊繁育、牲畜疫病防治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科技特派员创业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养殖、德美羊繁育、牲畜疫病防治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科技特派员创业链.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建议书(试 行)项目名称: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奶牛养殖、 德美羊繁育、牲畜疫病防治概 况 表基本信息:项目名称产业化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奶牛养殖、德美羊繁育、牲畜疫病防治申报盟市部门LA、 呼和浩特市 B、包头市 C、赤峰市 D、乌海市 E、鄂尔多斯市F、二连浩特市G、通辽市 H、满洲里市 I、乌兰察布市J、兴安盟K、锡林郭勒盟L、呼伦贝尔市 M、巴彦淖尔市 N、阿拉善盟承担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科技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教育科技局镶黄旗科技兴牧股份合作协会所属技术领域A、信息 B、自动化 C、材料 D、能源 E、交通电力 F、农业 G、畜牧业 H、资源 I、环保 J、生物

2、医药 K、社会公益 L、其他 G申报项目类别A、攻关B、推广C、星火D、火炬E、软科学F、科技合作G、专利实施H、园区基地I、盟市能力建设等 D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1、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业,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增强城乡经济实力。 2、大力发展肉毛兼用德美羊养殖,优化羊产业饲养种群。 3、疫病防治新技术,研发推广无毒性残留的中草药防疫新技术,达到疗效稳定和肉体无残留的效果。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0字以内)1、在全旗引导建立6个示范养殖基地,三年内发展养殖荷斯坦奶牛6000头。2、在全旗境内建成牲畜改良站15处,通过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手段形成年繁成15万只优质德美羊基础畜规模。3、推

3、广无毒性残留的中草药防疫新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60%。创新点及可能获得的成果和知识产权本项目3个研究开发均为涉牧科学发展星火课题。项目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构建三个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畜牧业,支撑畜牧产业又快又好发展:1、技术集成创新平台:与大中院校专家教授联合、以涉牧高新技术企业为技术依托,协同旗畜牧站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技术部门,构建具有较强物化技术创新能力和协同攻关能力的技术集成创新平台。2、技术培训传播平台:以旗、苏木(镇)、嘎查三级畜牧业技术推广网络为支撑,以科技协、科技培训班、科技信息网络会等为

4、补充,建立技术培训传播平台。3、技术推广应用平台:以苏木(镇)、嘎查、牧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四级畜牧业技术推广网络,以培养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围绕技术集成创新成果的示范推广,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快速通道。其中,宝力格牧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全封闭、智能化、科技含量高的德美羊专业繁育基地。属国家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联系人吴俊Mail地址经费概算(万元)总投资150申请拨款120实施年限3年申报年度2012一、 项目概述(一) 项目提出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镶黄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南端,地处北纬4156-4225,东径11322-11425之间,东邻本盟白旗,南部与乌盟化德县、商都县

5、交界,全旗草场总面积5712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612平方公里。是乌兰察布高原东南部与阴山丘陵衔接地段。地形南高北底,平均海拔1322米,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260毫米,年均气温2.9C,日照时数3031小时,大风日数60天,无霜期121天。土质以栗钙土、淡栗钙土为主。植被以羊草、针茅、碱草、蒿草为主。地下水资源总量8648万立方米/年,开采量3226立方米/年。镶黄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主体经济为牧业。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的牧区改革实验区,同时又是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贫困旗,辖一个苏木、两个镇,60个嘎查,人口:31235人。其中,牧区

6、人口15287人。全旗牧业年度牲畜头数平均为64万头(只),年平均出栏28万头(只)。镶黄旗是一个多气象灾害,且灾情往往较严重的地区。虽属半干旱生态环境,但由于自然气候环境及人为因素,其接近向荒漠化过渡的趋势不容忽视。畜牧业产业在如此环境下的生存生息和发展壮大,主要面临的矛盾是:生产与生态的矛盾,市场拉动与资源约束的矛盾,牧民增畜致富与草场载畜过度的矛盾。而造成这些矛盾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科学发展水平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低,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滞后以至畜牧业经济整体发展滞后。饲养畜群品质低劣,饲草料转化率低,草畜矛盾尖锐,产业链过短或产业衔接断层,畜产品的附加值低,生态资源透支过大是畜牧业经济现

7、状的集中表现。十七大提出的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指明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文明发展道路;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及农业部要求各地农业部门尽快落实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安排做好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作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和实施农牧业产业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内蒙古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蒙古族聚集的地区,镶黄旗是全国唯一的牧区改革实验区,目前正在积极响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及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近几年,旗党委政府通过调整畜牧业经济结构、找出了草原建设、畜种改良、基础建设、标准化饲养、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合理搭配的

8、最佳组合模式。为全旗畜牧业生产经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找到了最佳切入点。按照“保护优先、加快建设、科学利用”的方针,以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牧民收入为目的,紧紧围绕提高畜牧业防灾能力和市场竟争能力。努力推进“四个转变”。即: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增长方式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作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突破口、引导和支持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对深化牧区改革进行了积极的试验探索,促进了我旗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了畜牧业产业旗、苏木、嘎查三级技术保障网络。2004年,镶黄旗旗委、政府按照

9、坚持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发展“1530”工程(发展荷斯坦奶牛1万头,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5万头,肉毛兼用德美羊30万只)。号召全旗牧民走舍饲半舍饲集约化畜牧业经营的路子。近几年通过投资项目区建成31000亩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草料基地,为舍饲半舍饲养殖打下了坚实的饲草料基础。同时,我旗通过与内蒙古蒙科立软件(集团)公司合作,组建了“内蒙古镶黄旗蒙科立农牧业有限公司,构建了以农牧业产业化基础,以加工业为核心,以市场商业推广为导向的规模农牧业经济发展平台。并对现有的九个肉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整合重组,积极扶持组建了皇家牧场肉食品加工企业为重点的五家肉食品加工企业,年生产

10、能力达到25万只羊单位,加工能力达到一定规模,有效提高了辐射带动能力。广大牧民群众的养羊积极性很高,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开展舍饲养羊、羔羊育肥、胚胎移植、密集繁殖生产的共同开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二)研究开发目标和内容研究开发目标: 一是项目实施的难易度与目标定位相适应。二是项目实施以创新技术用运于实践为主流程。三是项目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资源条件与时俱进实施。1、项目实施一年后,各基地德美羊养殖比例要达到80%;科学技术培训普及覆盖率要达到50%;牧民人均收入要达到7200元;示范带动覆盖率要达到全旗牧区的70%;2、项目实施两年后,本科技协会要达到吸纳全旗50%的牧户入会;引领全旗

11、80%的牧户走上科学养殖道路,科学技术培训普及覆盖率达到80%;良种化饲养和标准化舍饲育肥占总出栏畜的60%;牧民人均收入以27%递增。3、项目实施三年后,引领全旗100%牧户走上科学畜牧业道路,并通过不断创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全方位打造新型畜牧业经济发展平台。研究开发内容:创新“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基地+牧民”工作机制,拓宽服务领域。项目主要内容及指标为:在全旗大力发展荷斯坦奶牛和毛肉兼用型德美羊的养殖。按照“六配套、一服务”的模式,加快推广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舍饲育肥和科学防疫建设。 1、在全旗境内建成符合标准的人工授精站15处,形成年繁育繁成15万头只优质基础畜规模。并通过人工授精

12、和胚胎移植手段,利用纯种精子为父本,当地良种畜为母本,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优质畜种。 2、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业,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引进科学饲养技术,规范饲养管理规程。以强化各项适用增产的技术组装配套为手段;包括奶制品生产技术、饲草加工调制技术、饲草及日粮配制技术及饲草料基地配套建植技术、疾病防治技术等。夯实奶产业发展平台,增强城乡经济实力。 3、在全旗引导建立6以上示范养殖基地,推广德美羊标准化养殖和科学育肥运行机制。一是以提高母羊的繁殖成活率为目的,利用品种的双羔率遗传优势通过适时配种、人工催情法、诱产多胎羔羊等技术使母羊多胎高产;通过对母羊的配种季节,妊娠期和哺乳

13、期的科学饲养保证其繁殖成活率;通过标准化饲养,缩短母羊产羔间隔期,采用人工诱导发情技术,实现三年两胎。二是根据羔羊发育的特点(出生到4月龄,骨骼的生长最快;4月到6月,肌肉生长最快; 6月开始脂肪沉积速度加快。),进行模式化育肥。对饲草料进行科学搭配。对粗饲料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其适口性,减少浪费。根据育肥羊不同的生理阶段,分阶段饲养。 4、推广疫病防治技术。 包括舍饲羊疫病综合性防治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防治技术。大力研发推广无毒性残留的中草药防疫新技术,达到疗效稳定和肉体无残留的效果。推广普及率达到60%。5、创新“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基地+牧民”工作机制,拓宽服务领域。以

14、“调整结构、优化畜种、保护生态、提高效益”为宗旨搭建科技交流平台,扩大合作范围。以引进联合先进的畜牧业实用技术给牧民带来实惠;本着“走出去、请进来、传下去”的宗旨,联合各大院校,拓宽“招财引智”渠道。并形成科技信息联合体。聘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高级教授、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高级畜牧师、自治区兽医工作站高级兽医师等专家教授主讲,开展科技培训班讲座。提高牧民科学技术水平。 (三)项目形成成果、知识产权及完成时间项目技术按照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由项目单位及科技特派员进行项目序化贯彻实施。各项技术推广任务落实到人,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全员考核机制。全方位考核各项目区及各个岗位负责人在改善生产效益、生

15、活效益和生态效益中的绩效。 1、项目实施一年后,各基地德美羊养殖比例要达到80%;科学技术培训普及覆盖率要达到50%;牧民人均收入要达到7200元;示范带动覆盖率要达到全旗牧区的70%;2、项目实施两年后,本科技协会要达到吸纳全旗50%的牧户入会;引领全旗80%的牧户走上科学养殖道路,科学技术培训普及覆盖率达到80%;良种化饲养和标准化舍饲育肥占总出栏畜的60%;牧民人均收入以27%递增。3、项目实施三年后,引领全旗100%牧户走上科学畜牧业道路,并通过不断创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全方位打造新型畜牧业经济发展平台。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一)项目研究开发的必要性镶黄旗是一个多气象灾害,且灾情往往较严重的地区。虽属半干旱生态环境,但由于自然气候环境及人为因素,其接近向荒漠化过渡的趋势不容忽视。畜牧业产业在如此环境下的生存生息和发展壮大,主要面临的矛盾是:生产与生态的矛盾,市场拉动与资源约束的矛盾,牧民增畜致富与草场载畜过度的矛盾。而造成这些矛盾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科学发展水平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低,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