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声音信息的加工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75074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声音信息的加工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5.声音信息的加工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5.声音信息的加工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5.声音信息的加工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声音信息的加工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声音信息的加工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加工感受方言之美 制作个性化声音作品一、案例背景信息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年级:高中一年级所用教材版本: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二、教材分析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第三章第一节信息的加工中的内容。声音信息的加工,是多媒体信息加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前面的文本、数据和图片的加工,此部分学生比较陌生。声音信息的加工能为后续的学习,如本章中视频制作中的配音,以及网页制作中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处理都提供了技术支持。 声音信息作为必修课的新知识,它的学习对于第二学期多媒体技术这一选修模块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是选修模块学习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本节知识无论是在现阶段

2、的学习中,还是在后续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一个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知识点,能提高学生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三、学生分析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和一定的搜索策略与技巧,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有MP#、MP4,对音频文件的格式有一定的了解,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声音的加工,由于学生兴趣大,引导起来应该问题不大,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学生以声音的加工为主线,制作了微课视频,对教学过程做了相应的补充,其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问题、探究、

3、知识解决、能力提升的过程。实践操作方面,由于初学,对cooledit的复杂界面不熟悉,缺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经验,导致在面对具体的声音进行加工时,往往盲目操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声音加工的意义,掌握运用单轨模式调音、多轨模式混音的步骤与方法,在实践与探索中能根据生活中的需求有意识的加工声音;在合作与交流中体会方言之美,制作出个性化的声音作品。过程与方法: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动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自主学习,让其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 “先思考、再动手”的良好

4、习惯,体会方言之美,传承方言文化。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单音轨模式调音、多音轨模式录音的技术、技巧;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如何有效合作,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总结调音混音的技巧并根据艺术表达的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六、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和“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即“确定目标,设计任务;自主探索,积极协作;归纳总结,评价成果”。 采用分组竞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自选主题,使用方言进行自由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自学微课总结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六、教

5、学准备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一份;练习素材若干;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任务,激发兴趣。学生录入方言沁园春长沙,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提出任务:原声那些地方需要加工?请一个学生录音,其他学生思考:原声有哪些地方那个需要加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任务分析、任务分解以学生原声为例,对比课前听到的原声,分析如何才能实现效果。分析任务:音量(单个声音)、伴奏(多个声音)等分解任务:1.单音轨模式下调音2.多音轨模式下混音对比课前诗歌朗诵,思考;如何才如何实现该效果,相互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由诗词朗诵转移至课堂任务中,聚焦声音的加工,使课堂

6、更有针对性。任务一:单音轨模式下录音调音想一想找到 问题学生按照分组,自选主题,听原声,思考,原声那些地方需要加工?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学习。思考声音需要加工的地方并与周围同学探讨其可行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所在,养成动手之前先思考的好习惯。学一学探究 学习自学微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微课,使用学习的声音加工技术进行调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自学技术,总结方法。教师提示小技巧。巡视解疑。调一调技术 实现使用找到的技术方法,调节原声,老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技术指导:调音小技巧:先微调后多调;先预览后确定;编辑-撤销上一步。根据微课自学技术,实践方法,总结技巧。根据微课自学技术,实践

7、方法,总结技巧。老师是知识的引导者,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动力。炫一炫任务 小结1.学生上来演示,展示技巧,总结方法。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方法总结。总结技巧与同学讨论自己的观点并踊跃发言。总结单音轨模式下的调音方法,也为活动二多音轨模式下的混音打下基础。任务二:多音轨模式下混音演(教师演示基本任务)1.对原音进行调节后,我们还需要什么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学生:伴奏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伴奏。教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多音轨混音加工的技术原理,让学生掌握学会混音的基本步骤。学(微课自学进阶与拓展任务)自学微课进行混音理解并能自主完成技术操作。 自主完成后可关注其他同学是否需要帮助。教师演示基本任务,学生自

8、学进阶任务与拓展任务。选(小组推选优秀作品提交)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作品,并提交给老师,分享作品。小组成员之间互评交流与展示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1-3请学生自己谈谈创作的体会,有必要可以请其他同学点评,最后老师再适当点评,以鼓励为主。提交作品,欣赏作品,谈谈自己的体会。此环节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的机会,至于评价的结果,多以正面、积极的评价为主。适当的鼓励再加上自己的成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总结1.任务小结:单音轨模式调音多音轨模式混音2.课堂总结:这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声音加工的技术,最重要的是大家掌握了自我探究知识的方法,同时感受了方言的美。思考总结声音的加工有许多更复杂

9、的方法,本堂课选用相对简单、实用的案例予以分析探究,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学习中重视“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技术操作步骤,同时让学生感受方言之美。传承我们的方言文化。八、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第三章第一节信息的加工中的内容,我在教学设计时主要从学生兴趣入手,通过感受方言之美 制作个性化声音作品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声音处理的一般过程。这节课学生觉得很轻松,不仅有获得新知识的喜悦,还能在课堂上相互合作交流,既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这在以后的学习和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另外,在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既重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又促进他们合作探究,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九、评课记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入手,让学生尝试和解决问题。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巧妙地渗透其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通过案例归纳,再抛出新问题,再通过案例归纳,让学生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整个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动态生成,学生学习轻松,达成度高。基本功扎实,表达能力强,组织教学能力突出,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