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程序-2017.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749474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程序-20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程序-20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程序-20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程序-20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程序-20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程序-20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程序-2017.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版本/更改状态:2/0CY/QP001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程序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程序1. 目的本程序旨在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a)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b) 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c) 供应商评

2、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d)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e)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f) 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g)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h)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i) 当适用时,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3.2技质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

3、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4.定义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5.工作程序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a)对质量适

4、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c)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d)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以及生产过程的失效风险。5.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发生频度以及可探测性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5.2.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a)非常严重;b)严重;

5、c)较严重;d)一般;e)轻微。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严重程度描述等级评分 非常严重造成公司泄密;产品召回;自然灾害;人员伤亡5严重公司经济/财产扣失或产品不符合要求4较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或生产进度3一般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2轻微影响其它辅助性的工作1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5.2.2风险

6、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 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a)极少发生;b)很少发生;c)偶尔发生; d)有时发生;e)经常发生。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发生频度等级评分极少发生1很少发生2有时发生3经常发生4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

7、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5.2.3风险可探测性评价准则风险的可探测性是指风险发生前,根据现有控制措施,能控制或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可探测性定义为4级,如下所示:序号可探测性描述等级评分1没有控制措施,不能探测42控制措施不能控制风险33控制措施能控制到风险可能性小且不能防止危害影响到后续流程24控制措施能相应减少风险的可能性15.2.4 分析现有的控制措施a)针对识别出的风险严重度、发生频率和可探测性,检查是否有对应的控制措施(如:制度、规范、操作指引等);b)分析控制措施是否可以降低风险的严重度、发生频率的可能性和风险带来的影响;c)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会自动算出风

8、险的值;d)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评分*风险频度评分*风险可探测性评分; e)风险等级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风险值12,风险等级为低;12风险值24,风险等级为中;风险值24,风险等级为高;f)中、高级别风险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或规避风险处理,低级别风险可以不处理。5.3风险应对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a)风险接受;b)风险降低;c)风险规避。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

9、法。5.3.1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b)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c)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d)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12的低风险。5.3.2风险降低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b)无法消

10、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c)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12至24之间的一般性风险。5.3.3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5.3.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

11、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a)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b)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c)管理者代表对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并对残余风险进行确认。5.5风险和机遇的评审管理者代表应组织各部门按制定的周期对风险和机遇进行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a)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b)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c)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5.5.1 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

12、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b)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c)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d)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它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e)其它情况需要时。5.5.2风险和机遇评审的实施5.5.2.1实施前的准备在风险和机遇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遇分析的资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5.5.2.2风险和机遇的实施管理者代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个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并保留评审的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形成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a)风险评估报告;b)持续改进的机会;c)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 6 相关记录6.1 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6.2 质量风险清单及控制措施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