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74901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例2 (xx海南高考)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审题突破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经济。从题干的材料看从周天子开始,历代皇帝、皇后都举行这一仪式,说明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重视的原因是农业是古代社会的主体经济。A、B两项容易排除,重农抑商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C项错误。答案D例3 (xx江苏高考)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信息的指向。从材料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制造每一个器具都有明确的分工,使得生产具有专业化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缺乏信息依托,故排除。答案C史论结合型选择题的解答技巧(1)一审题干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提炼出主题,把握材料的核心。(2)二看设问,透彻理解求答语,如“直接证据”“一手材料”“历史叙述”“历史评价”

3、“显著特点”等。(3)三阅选项,仔细阅读各选项,结合题意,联系所学的有关基础知识,逐一对选项进行分析、比较、辨别,排除叙述有误的、与题意吻合度差距较大的。综合思考材料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是否有以偏赅全、偷梁换柱、混淆因果关系等现象,在严谨的分析中作出判断,选出最准确、最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关注“三农”问题)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一相比,图二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图一图二A合理利用水资源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D灌溉不受水源限制答案C解析注意利用图片本身隐含的信息,在动力方面一个是人力,另一个是利用自然流水的冲击力,故C项正确。命题思想

4、二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2(立意主干知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A分散性B自给自足C相对稳定性D精耕细作答案C解析民谚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看重农业生产,轻视商业。A、B、C、D四个选项都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但与题意相符的只有C项。3(立意核心概念:小农经济)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A手工作坊B小农经济C官营手工业D商品经济答案B解析“田舍黄昏静掩扃”反映出农耕经济下农舍黄昏时的安静,“男解牵牛女能织”反映出“男耕女织”式的耕作

5、方式,这些信息都透露出小农经济的特点,即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男耕女织。因此选B。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经济,与手工业无关,也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C、D三项。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4(立意核心价值观: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中国的青花瓷。群神宴中画家把瓷器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这反映了()A古代中国有“世界瓷国”之称B古代中国瓷器对外销量很大C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D当时中国官营瓷器享誉世界答案C解析据“群神宴中画家把瓷器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可知,当时欧洲人很看重中国瓷器。故C项正确。命题思想四运用新

6、材料、创设新情境5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东邻有富翁,藏货遍五都。东京收粟帛,西市鬻金珠。朝营暮计算,昼夜不安居。西舍有贫者,匹妇配匹夫。布裙行赁舂,短褐坐佣书。以此求口食,一饱欣有余。”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达观自娱的人生态度B反映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C反映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D体现当时小农经济的富足答案D解析从诗歌中可以看出白居易对商与农关系的认识以及达观自娱的人生态度。A、B两项符合诗歌的主旨;C项是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材料中体现的小农经济并不富足,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6苏州盛泽镇上机坊中的机工、曳花(在提花织机的高架上“提花”的工人)多达几千人。乾隆盛湖志称:“中元夜,四乡佣织多人及俗称曳花者约数千人,汇集东庙升明桥,赌唱山歌,编成新调,喧阗达旦。”材料中的“机坊”属于()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答案D解析据“四乡佣织多人”可知机坊中使用的机工和曳花是雇佣工人,所以机坊属于工场手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