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74547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谈谈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谈谈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谈谈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谈谈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可见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谈谈我的某些想法,与家长们学习、交流、沟通。如有不当之处,但愿家长们提出珍贵意见。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家长们参照。 一家长的教育与否得当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系极大 目前社会竞争很剧烈,家长的工作都十分繁忙,常体现出没有时间管孩子。而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变的自私、脆弱、不诚实、经不起挫折、不求上进,家长的盼望与现实相差越来越远”。初中阶段是孩子毕生成长中的一种核心期。 这个阶段学生的发展极其复杂,因此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其重要特点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多种矛

2、盾: (1)自我意识发展,规定独立自主,不但愿父母到处管着自己,但又无法挣脱对父母的依赖,并但愿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她们反感小朋友时代与成人形成的依附关系,为了剪断这种关系,她们采用了对抗或对抗的方式,目的不仅是抗拒权威,更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存在。 ()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心理有话不乐意说,但又但愿与她人建立情感联系,但愿多交朋友,但愿有能说知心话的朋友之间的矛盾。她们不再像儿时那样外露与直爽,特别不乐意与父母、教师交谈,体现出较强的封闭性。但同步她们又在不断地寻找能推心置腹的知己,渴望向她们敞开心扉,得到同龄人的同情、理解与支持。(3)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十分强烈。

3、她们但愿自己能像成年人同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在某些状况下青少年为了证明自己的成熟,体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行为。但当她们面临缺少经验的情景或觉得自尊感将面临考验时,又会浮现退缩和懦弱的体现,例如说话时羞羞答答、脸红和不好意思等。(4)自觉得是,有成人感,觉得自己不模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与常常浮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她们由于受到自我结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能力的限制,常凭一时的感觉来衡量自己。一种很小的挫折就也许被放大几倍,而受到鼓励时又会爆发出超强的热情。例如一两次考试成绩不抱负,就也许会对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严重者会导致孩子厌学。而受到教师或家长的表扬又会快乐的夜晚难以入睡

4、。傲慢和自卑情绪像一对孪生姐妹在她们身上形影不离,导致情绪起伏不定。 ()性冲动的浮现与性心理不成熟之间的矛盾。她们眷恋童年,但又否认童年,面对接踵而来的许多挑战与问题,她们彷徨、思考,她们留恋童年的无忧无虑,但又否认童年。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她们力求从各方面对过去的一切不成熟的痕迹进行否认。 总之,体现为生理发育迅速与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 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必然带来许多心理和行为上的特殊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1)浮现青春痘(痤疮),变声等生理反映; (2)浮现烦恼、孤单、抑郁等不良情绪,爱发无名火,自己也不懂得为什么发火; (3)逐渐会变得内向,不乐意与社

5、会及她人接触; (4)头脑中会产生某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朝三暮四,干什么都没有常性,不懂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5)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方面缺少自觉性,情绪容易波动,注意力分散,上课听讲不集中,作业马虎、粗心; (6)容易受环境、时髦、热点的摆布、影响,习惯向外看,盲目追星,是追星族的重要成员; (7)喜欢照镜子,关注自己的发型、体型,喜欢穿衣打扮,喜欢偷窥别人的秘密;(8)在学习上有也许浮现成绩大滑坡等等。 这些矛盾、变化使她们感受到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产生焦急心理。如果没有苦闷的解脱,缺少亲情的安慰,缺少情感的宣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承受较长时间的困扰,常常会在情绪、情感、性格、行为上体现出种

6、种问题,甚至会导致身体、精神上的疾病。 从家庭角度看,解决的最佳措施就是 发明一种平等、和谐、民主、欢乐的家庭氛围。 如何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下面我从几种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 2 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由于“火车晚点,不一定会误船”。父母千万不能一窝蜂跟着人们走,拿自己的孩子跟其她孩子比,跟邻居孩子比,“你瞧人家二楼的小芳多聪颖,总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那么笨。”在对比中挖苦孩子,这样只会增长亲子间的冲突,增长孩子的自卑心理。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从外表看,人们之间没有太大差距,但从个人素质看会有很大不同。我们总爱说:“别人能做到的你为什么做不到?”其实,有时她真的做

7、不到。最佳的比法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比自己的进步、成长、成熟。一种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独立自主。 3 给孩子一种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 就是把自己关注的问题告诉孩子,和孩子谈心、聊天、沟通,并真正和孩子一起想措施,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在家庭中成为主角。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一是孩子的意见值得参照,二是更重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一种尊重、承认,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满足孩子的成人感,为孩子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本。对孩子的某些想法、意见、规定,家长不要不加思考的否认、一口回绝,而应坐下来认真分析,充足理解孩子的见解,如果是错的,要指出错误的因素

8、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果有部分是对的就要加以肯定,并表达认同,如果是对的的,就要体现出欣赏、赞许、满意,孩子非常需要这种精神支撑。家长要多花点时间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听出她们内心里真正的声音,这是克服沟通障碍的好措施。 4 懒惰是孩子学习的大敌“只要把学习搞好,家里的事不用你管!”一种非常错误的教育观念。 父母要挣脱老式观念的思维:“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的事不用你管。”这既给孩子导致无形的巨大压力,又个孩子带来生活上的无能和学习上的懒惰。生活即教育,学习需要勤奋、刻苦、有责任心,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从做家务劳动中培养起来的。正是在做家务劳动中磨练意志、变化心态、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把生活中的事物,

9、物化为孩子内在的心智。同步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了自信心和意志力,为中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本。而这一切在学习上的“加班加点”是难以奏效的。 5 自卑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家长常常只看孩子的缺陷,而很少看到孩子的长处,这叫“恨铁不成钢”。有的家长成天不断提示孩子的种种缺陷,“才得了一次100分,就快乐成这个样子,翘尾巴了不是,人家李平还得了双百呢。”孩子在长期的批评、指责中会有失败感,对自己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一种坏孩子,笨孩子。她们面对批评,失去了迈进的动力,最后必然体现为对批评的麻木,自暴自弃,形成一种无助于解决问题的恶性循环。6 “不打不成才”的错误观

10、念许多孩子由于学习上的问题均有被挨打的记录,“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国内几千年的老式观念,今天应当彻底变化。专家讲:常常打骂孩子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一是会使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她们表目前对周边的人有明显的袭击性和对抗倾向。二是会形成退缩性人格,由活泼开朗的性格变成极度自卑,从小就会觉得自己老出错误,事事不如别人,低人一等。有心事不肯向别人倾吐,抑郁寡欢,性格内向,没有自己的见解,顺从听话,遇事焦急、逃避,不会选择,叛逆心强。同步尚有一种很难发现又十分严重的后果:三破坏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孩子的正常情绪会发生扭曲,无法与人正常交往,让同窗们感到与她相处没有安全感。最后会导致孩子惧学、

11、辍学。 7 用鼓励性语言批评孩子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常用的语言是:“笨蛋!”“蠢货!”这话说多了,孩子将来准是笨蛋。 同步还要教会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很坚强”、“我不会倒下”、“我能行”、“我能做好”、“我要快乐地生活”。在这个时期,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是最重要的。孩子在困难、挫折面前需要的是照顾、体谅、期待、鼓励和协助。而不需要批评、挖苦、挖苦、打骂。8不可缺少的赏识教育 孩子的体现或许在别人的眼中不怎么优秀,就是天下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是身为父母的你,也不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非常可爱的。父母要随时留意孩子做对了什么,而不

12、是留意做错了什么,不是关注错误,而是关注长处,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长处,哪怕是件小事情也要予以表扬、鼓励,肯定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当她的啦啦队。赏识教育并不代表忽视孩子的错误,但如果你越关注孩子的错误,她的错误往往越多,而当你关注孩子的长处并予以赞赏时,你会发现孩子的错误反而越来越少了。建立孩子自信心的主线措施是提供她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果在学习上没有这个机会,那就在平常的生活中提供应她这个机会,例如打球、唱歌、做家务、出门买东西、搭车、管理零用钱、当父母的小帮手等。有的小朋友从未经历过或很少经历成功的体验,虽然偶尔成功,也很少得到成人或同伴的表扬或关注,从而缺少成就感。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13、”,精确的说法应当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大成功是小成功的积累、升华。成功和进步给孩子带来的鼓励和信心是巨大的,甚至有也许变化孩子的毕生。一种生活在不断受到表扬中的孩子与一种不断受到批评中的孩子,其将来的道路是大不同样。 注意孩子成长中的变化(独立意识加强、对穿衣打扮的需求、性心理的需要) 孩子升入中学后,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体长高、长胖,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少,独立意识增强,不但愿到处都受父母管着,向外独立去摸索,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父母体会到孩子在徐徐远离自己,也会有些不适应,这时需要父母的耐心与大度。 初中阶段,男孩女孩都开始注意起自己的穿衣打扮,歌星、影星、球星开始成为某些学生的

14、偶像,这些变化常常不被家长接纳,形成两代人的代沟。做父母的要试着接纳孩子的这些变化,而不要过多干涉,也不要对孩子的相貌、身材做出批评。 孩子上中学后,家长不要忽视孩子性心理的变化,要注重孩子初期的“性”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发育高峰期,会产生强烈的性好奇和性欲望。由于孩子对性器官变化发展缺少正常渠道的学习结识,而在这期间如果受到影视图书的错误导向,很容易给孩子带来某些负面作用,甚至会导致性心理障碍。做父母的要及时给孩子解说一点性知识,如果是男孩,就由爸爸来讲,告诉孩子遗精、手淫是怎么回事,女孩由妈妈来讲,月经的基本知识。实行“家庭性教育”,不要和孩子郑重其事地“谈性”,可以找机会谈和性有

15、关的话题,如电视、报纸、杂志等,找几件和性有关的事情并不难,重要的是要一针见血,不要长篇大论,要告诉孩子:有了性的欲望,并不可耻,这是长大成熟的标志。性欲是正常的欲念,也是增进人类繁衍的动力。同步,告诉孩子“能做什么”,不要老强调“不能做什么”,在说出能做的事情时(如握手、拥抱与亲吻),必须同步告诉孩子两种事情不能做:(1)结婚此前不能性交,(2)永远不能伤害另一种人。 孩子在青春期浮现对异性朦胧的情感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且这种情感是十分美好的,然而随着社会资讯的日益发达,多种传播媒介对中学生性意识的诱导和启发,模糊了孩子心目中情感与行为的界线,让她们误觉得只要两个人有了感情就能直接发生性行

16、为,这就特别需要有正面的力量去引导教育她们,协助孩子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文明,树立对的的性观念,培养对的的性态度,这是家长和教师责无旁贷的。 0 以平和心态面对孩子的异性交往 青少年在成长中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她们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爱好,但又因对两性知识的缺少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她们很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结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来浮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某些男女同窗虽然感情较好,学习上互相协助,生活上互有关怀,但却胆怯导致同窗们的议论,产生巨大压力。当孩子在成长中浮现较为密切的异性交往时,从观念上看,孩子没有做错什么,不需要挽救。她们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