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74541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汇报材料贵州省教育厅:根据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管理办法(黔教字200629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实际与我院人文社科的研究现状,我们特向省教育厅提出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基地的申请。为了搞好申报工作,学院成立了申报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按照贵州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进行建设,准备申报材料。现将申报工作汇报如下.一、学院概况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传统的学校,也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学校。现有教职工912人,专任

2、教师678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15人,教授59人,副教授231人;属于人文社科类别的教师395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1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155人。人文社科类别有省级重点学科一个,院级重点学科三个,院级重点建设学科一个,系级重点学科6个;设有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遵义文化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书法研究中心等人文社科类别的研究机构。在红色文化、仡佬族历史文化、地方历史文化、思想政治、区域经济、文艺学等方面有较多的成果,形成特色。遵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会议在这里

3、召开,娄山关大捷、土城战役、遵义战役、四渡赤水,记录着红军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在革命的紧急关头,遵义儿女倾其所有支援革命,踊跃报名参加红军,表现出空前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红军曾在我院旧址的操场上召开万人大会,毛泽东、朱德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朱德还亲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篮球赛。我校师生踊跃参加红军,涌现了周林、雍文涛、韩念龙、陈沂等老一辈革命家。学校成了黔北传播进步思想的中心,形成了优秀的革命传统。二、 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概况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是建于1987年的黔北文学研究所,由王刚教授任所长;2006年,黔北文学研究所更名为地域文化研究所,黎铎教授任所长;2009年,地域文化研究所更名为遵义

4、文化研究中心,刘丽教授任主任,罗筱娟任办公室副主任,下设“红色文化研究”、“仡佬族历史文化研究、“黔北历史文化研究”三个研究方向。2010年,学院在遵义文化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整合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以及历史系、政治经济系、马列部等系部的研究力量,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9名,兼职研究人员32名,专兼职人员中有教授13名,副教授12名,博士(含在读)、硕士研究生21名,有一支研究力量较强、结构比较合理的研究队伍。研究中心的宗旨是: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及开发利用,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以及构

5、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此,中心下设三个研究方向,一是“红色历史文化”研究方向。本方向主要进行革命历史、党的方针政策、革命精神等基础理论研究,立足于遵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遵义会议、遵义战役、四渡赤水,长征文学、长征文化,红军统战工作、群众工作、宣传工作等长征研究,进行遵义“五四”运动、黔北游击队、黔北地下党、黔北抗战文化研究等,以形成研究特色.同时,逐渐向全省、全国的红色文化资源拓展,以扩大基地的影响。二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研究方向。本方向主要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发扬光大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和红色文化传统。三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区

6、域经济”研究方向.本方向围绕红色文化与地方经济建设展开研究,如:红色文化与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红色旅游、新农村建设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密切相关,构成红色文化研究的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研究方向紧扣党的历史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三个主题展开,特别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彰显和运用、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红色文化对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研讨,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能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具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具有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红色文化研究状况 近年来,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校内专兼职人员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研究,获得研究课题63项,

7、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教育部及国家计生委项目3项,省长基金、省社科规划办、省科技厅、省艺术规划办项目15项,教育厅项目22项,市级、院级及横向课题20项,获得研究经费269。14万元(其中外拨经费127。9万元,学院配套及下拨经费131.24万元)发表论文230多篇,出版(参编)专著、教材16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娄胜霞教授着重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出版专著从贫困走向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地区经济作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国家人口和计划委员会项目遵义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省社科

8、规划办项目贵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研究;“红色文化历史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王刚教授主要从事地方文化及红色文学的研究,他的国家社科课题新时期黔北文学及其成因研究(2010年以“良好”成绩结题)以大量的篇幅研究红军文化以及黔北的革命作家、长征文学创作,2010年,完成了省长基金项目黔北酒文化研究;罗永忠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仡佬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研究涉及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推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另外,近几年省社科规划办、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立项的项目红军长征中的统战工作研究、抗战时期浙大内迁与遵义的社会转变、贵州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遵义红

9、色旅游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遵义茶产业发展与“四在农家”乡村旅游互动研究、遵义仁怀赤水红色旅游带饮食文化研究、遵义县城城郊结合带“四在农家建设与民风促进研究、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等课题,从不同侧面对红色历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进行研究.学术带头人史宝麟、巩章义、陈季军、王爱华、罗中昌、闵廷均、杨蜜蜜、刘丽、幸克坚,以及中心的其他研究人员,也发表了许多学术文章,形成较为固定的研究方向。例如,关于遵义会议研究的论遵义会议的精神财富与现实价值、浅析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中高超的策略、遵义会议未彻底解决王明左倾政治路线错误原因探析等论文;关于红军长征研究的略论红军长征中的宣传

10、工作、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研究、三军远征及意义、中央红军湘江战役重大损失的原因分析等论文;关于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研究的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及其意义、试述李大钊的青春观、邓小平的改革观与传统文化、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思考、邓小平“三农”思想探析、江泽民创新思想探析等论文;关于浙江大学西迁研究的抗战时期浙大西迁办学及其启示、浙大西迁遵义的历史地理思考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与遵义社会文化之发展等论文;关于遵义乃至贵州发展研究的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可行之路、遵义发展战略思考、遵义经济发展的战略关注点、关于遵义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等论文;关于红色旅游研究的遵

11、义红色旅游转型探讨、黔北黔西红色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考等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研究的西部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各种突出矛盾的化解、试论黔北“四在农家”的创建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四在“农家”:遵义的新农村等论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利用红色旅游资源 提升高校学生德育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理想教育:内涵、问题与实施策略等论文。这些研究成果,支撑了中心的三个方向,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队伍,具有较明显的研究特色。由于中心的前身是“遵义文化研究中心”,因此,中心除了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开展研讨之外,也召开了一些涉及地方文化

12、研究的会议。近年来召开的学术会议主要有:“纪念长征75周年座谈会;“纪念刘伯庄诞辰130周年、谌明道诞辰120周年座谈会”;“茶的途程暨贵州茶文化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研讨会”;“纪念蹇先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纪念郑珍诞辰200周年暨沙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黎庶昌诞辰150周年暨沙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中国遵义黔北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遵义习水红饰苗族服饰图案装饰艺术展”;“正安小说之乡作品研讨会;“穆升凡作品研讨会”;“肖勤作品讨论会等。四、人才培养情况研究中心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历史学等三个学科,三个学科相对应的系部是

13、政治经济系、历史系、马列部。政治经济系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历史系开设了历史学、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马列部面向全院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因此,本研究中心依托的学科除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旅游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外,还承担了全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政治经济系、历史系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立足西部、扎根山乡,为西部的教育事业作贡献的思想。教师加强对学生红色文化研究的指导,三个专业学生近年来写作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毕业论文近三百篇,涉及到长征及遵义会

14、议、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建设、中学政治课程、红色旅游、区域经济等研究领域。三个专业毕业生在教师、公务员、选调生等各类招考中成绩良好。学生考研率逐步上升,2010届毕业生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录取15人,占73名毕业生的19;历史学专业考研录取12人,约占71名毕业生的17。学院实施了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五个好为导引、学风建设为基础、实践创新为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成才为目标的“六大工程。同时,依托革命老区的优势,积极开展宣传红色文化、凸现时代特征和弘扬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树立理想、服务山乡的意识;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到红军山凭吊革命先烈、到娄山关体验“从头越”

15、的革命情怀,成为历届学生的必修课程。学院依托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举办由国内知名学者、本院优秀教师和个别学生执鞭的“百家讲座”;设置学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开展学院“多彩校园、闪亮青春、青春师院等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马列部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战场的重要作用。2002、2005、2008年,学院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9年获得“贵州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的称号。五、红色文化研

16、究中心管理情况及物质条件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按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建设和管理,实行学术委员会监督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由党委副书记王爱华担任,中心副主任、各方向负责人、专兼职研究员及中心工作人员皆由中心主任聘任.为保证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定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章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岗位责任制、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图书资料管理暂行办法等较完备的规章制度。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有办公室6间,共160平方米,红色文献资料室1间200平方米;有电脑13台,复印机1台,扫描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