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11).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744780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 (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 (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 (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 (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 (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 (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 (1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城关镇中心小学 任栋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依据文本特点,采取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重点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抓住课文三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多种阅读方法进行理解、感悟,挖掘句子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的感情,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课文描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了8小时的苦苦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

2、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文章的主要特点,教学此篇文章,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收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文章围绕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涌动着人间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所以上课开始以地震视频导入让学生感受地震的危害,对地震有所了解、接下来读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所以让同桌互说以达到人人知内容的目的。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让学生抓住“从哪些内容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这一大问题,读文、找找、画画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选准了感悟课文的切入点父与子

3、的了不起,清晰明了,具有学习价值,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细读112自然节来感受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品读点(1):他顿时刚到眼前一片漆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引导学生感悟父亲的心理变化,学生在交流和读中读出自己的个性,说明自己的见解,通过朗读,在学生心中树立了有着坚定信念而非常执着的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品读点(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来阻挡他。”此处意在通过父亲的动作及挖掘时间之长来体现父亲挖掘过程中的艰难;另外学生能用多种形式的语气来朗读更加深刻的领悟到父亲挖掘之难,从而感叹这是一

4、位了不起的父亲。品读点(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此处通过学生品读父亲的外貌,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在概况总结这一环节,由学生充分去说自己的收获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既能总结出文章所表达的人文性,同时工具性的体现也加以凸显。在拓展应用这一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的父母之爱,可以举一些小事,先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然后把这种爱用文章片段表达出来,最好应用上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这样设计突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达到应用的目的。教学目标1

5、、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3、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收到爱的教育。教学难点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2、揭示课题,齐读课文。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1、请潜心读书,够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作批注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6、句段一:他顿时刚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学生谈读书体会。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学生谈阅读体会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 抓住些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2) 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想在漫长的

7、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亲情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3) 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3、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来标新父爱的写作方式。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体会。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3、反馈交流。四、诗歌欣赏、拓展延伸。1 、欣赏诗歌父亲的爱,感悟父爱的伟大。 2、课后作业: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父母的爱。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言 坚定 自信 动作 挖 了不起

8、外貌 坚忍 勇敢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

9、获,有所发展。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二、灵活处理

10、教材,发展思维。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时,设计的形式变化还不够多。学生在对文本补白时的语言,不仅要关注他的对不对,还要关注他的语言的质量。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你自己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质量。二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在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做点文章,那么多的小时作者在表达的方式为什么这样写?对于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文本的内容来进行整合。三是在重点段设计训练点的时候,集中力量做一点,时间会更充裕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