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77.12KB
约13页
文档ID:547743388
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1/13

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 题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1 50分钟,满分3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lg- 24 Cl- 35.5 Cu- 64 As-75【试卷综析】本试卷是理科综合化学试卷,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水平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水平,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知识考查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化学计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的基本反应类型、化学与环境、热化学、溶液中的离子关系等;试题重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溶液中的离子、化学实验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的移动、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等主干知识。

注重常见化学方法,应用化学思想,体现学科基本要求,综合性非常强第I卷 选择题(共2 1小题,每小题6分,共1 2 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地沟油和矿物油都属于酯类物质 B.在食品袋中放人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C.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D.电解从海水中得到的氯化镁溶液可获得金属镁【知识点】有机化合物、酸性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答案解析】B 解析:A、地沟油属于酯类化合物,而矿物油主要是含有碳原子数比较少的烃类物质;B、硅胶具有吸水性,铁粉具有还原性,所以硅胶和铁粉能防止食品受潮及氧化而变质;C、石英坩埚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会与氢氧化钠反应;D、电解氯化镁溶液阴极是氢离子放电,得不到金属镁故答案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结合题意确定物质应该具备的性质,会使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难度不大8.下列相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准确的是 A.用干燥pH试纸测定某新制氯水的pH B.用图1装置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C.用图2装置能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KMnO4溶液【知识点】化学实验基础操作、气体除杂【答案解析】C 解析:A、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其中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漂白试纸,最后使试纸变成白色,无法测量PH值;B、酸性高锰酸钾会将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气体,除杂的同时又引入新的杂质;C、利用内外压强差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量取20.00mL KMnO4溶液应该用酸式滴定管。

故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础,包括氯气的性质、烃的性质、仪器的选用,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9.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B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C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元素D位于第ⅥA族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原子半径:D>B>C>A B.元素A、B的氧化物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 C.元素B和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

故答案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涉及化学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比较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1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200.5 B.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C.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加成、加聚、氧化、还原、消去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最多可与4 mol NaOH、4 mol H2反应【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类型【答案解析】D 解析:A、分子式为C10H9O3Cl,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200.5g/mol,故A错误;B、芳香烃中只含C、H元素,该物质不属于芳香烃,故B错误;C、含酚-OH,能发生取代、氧化,含C=C,能发生氧化、加成、加聚反应,不能发生还原、消去反应,故B错误;D、苯环与C=C能发生加成,酚-OH、-COOC-、-Cl(先发生水解、生成酚羟基再与碱反应)与碱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最多可与4mol NaOH、4mol H2反应故答案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化学反应,在解此类题时,首先需要知道物质发生反应的条件,熟记各官能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1.现有常温下的四份溶液:①0.01 mol/L CH3COOH溶液;②0.0l mol/L HC1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③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将②、③混合,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将①、④混合,若,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 D.将四份溶液分别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答案解析】B 解析:A、溶液②中氢离子和③④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相同,①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小,对水抑制程度小,所以①水的电离程度最大,②③④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故A错误;B、②③若等体积混合后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若有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故B正确;C、若将①、④等体积混合,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有c(CH3COO-)>c(H+),若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时存在C(Na+)=c(CH3COO-)>C(OH-)=c(H+),故C错误;D、将四份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氨水存在电离平衡,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③>④,同浓度醋酸和盐酸稀释相同倍数,醋酸虽然存在电离平衡,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仍小于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PH①>②。

故答案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应用,主要是对水的电离影响,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溶液稀释的PH变化,关键是酸碱反应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12.向CuS0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人S0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滴加KI溶液时,转移2 mol e一时生成1 mol白色沉淀 B.通入S0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02的漂白性 C.通入S02时,S0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02【知识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答案解析】D 解析:A、滴加KI溶液时,反应为2Cu2++4I-=2CuI↓+I2,转移2mol e-时生成2mol白色沉淀,故A错误;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SO2+I2=2H2O=2HI+H2SO4,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B错误;C、通入S02时,S02与I2反应,SO2+I2=2H2O=2HI+H2SO4,I2作氧化剂,故C错误;D、依据反应2Cu2++4I-=2CuI↓+I2,SO2+I2=2H2O=2HI+H2SO4,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得到Cu2+>I2>SO2,故D正确;故答案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性质的分析判断,二氧化硫还原性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3.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 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100 mL 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一定为2.24 L 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3.6 g

A、若硝酸无剩余,则参加反应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0.3mol,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100mL,硝酸若有剩余,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100mL,故A正确;B、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0.15mol×2)÷3=0.1mol,若为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但NO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故B错误;C、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假定全为镁,质量为0.15mol×24g/mol=3.6g,若全为铜,质量为0.15mol×64g/mol=9.6g,所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m)为3.6g<m<9.6g;D、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HNO3)=8/3n(金属)=0.15mol×8/3=0.4mol,故D正确;故答案选B【思路点拨】本题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有关计算,涉及镁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综合考查学生的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等综合运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一道考查能力的好题,难度较大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 74分)三、非选择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