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安全管理.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740356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化安全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细化安全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细化安全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细化安全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细化安全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化安全管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细化安全管理,为检修安全护航赵建辉回顾检修公司这两年来的安全管理工作,从04年10月份至05年2月份,我们重点健全了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从05年3月份开始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并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形势有所好转,但是事故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在经过了05年10月份至06年元月份的短暂平稳期后,接连发生了王亚红、杨金、侯迎虎、包良虎事故及高亮等几起险肇事故,通过对几起事故原因的分析归纳发现,这些事故大部分都是在干小活时发生的事故,人为原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说明我们安全管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力是非常薄弱的。职工对作业现场和环境存在的危险源辨识不够,两个人互相之间未能认真进行明确

2、的安全确认,对已辨识出来的危险源未能及时采取和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安全生产知识匮乏,缺乏自我防护能力;职工对小活、对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的细节从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当回事;虽然从年初我们就确立了安全工作重点抓细节的思路,从06年上半年的管理效果看,似乎突出细节这一点在整个安全管理网络中抓的力度不够,方法单一,还没有真正深入到每个职工心中而形成共识。说明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同时加强职工的检修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使职工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作业标准,规范检修人员的作业行为;加强检修现场

3、的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措施及检修作业标准在检修作业中有效的实施。事故的发生要求我们透过具体原因去分析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制度全了,体系也建立并运行了,安全管理人员警觉性提高了,但是安全事故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我认为总体工作思路没有问题,是在管理细节上出现了问题,工作粗放、浮躁,没有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总是注重大原则,大问题,而这些事情已经由管理规章制度和体系规范并解决了,时间常了总觉得该抓的事情都抓完了,思维产生了惰性,发现不了问题,口头上常说安全无小事,可是管理行动上总是在考虑大问题,不从小事入手研究和探讨安全管理。我们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安排

4、工作不细;操作人员执行和落实安全措施不细;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不细的实例举不胜举。06年上半年的发生的几起安全事故可以清晰的看出忽视安全管理细节带来的可怕后果,真可谓是: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目前的职工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制度再全、体系再好、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再好、决策层决心再大,如果安全工作执行层不持之以恒地抓小事和细节,安全事故就不会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形成一种共识:检修安全这件大事就是由无数“小事”、“细节”组成的,没有每一个“小事”和“细节”的安全,就不会有检修公司整体的安全。发生的事故和别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远离

5、事故,就必须克服“细节”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无危则安、不缺则全。因此,在安全生产上,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失误,都可能带来惨痛的悲剧。检修安全必须走精细化的道路,让精细化为检修安全护航! 所谓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的意思。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源,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可以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一、培训教育,改变心态,拒绝浮躁实现精细化,首先要改变心态,拒绝浮躁。要治好浮躁这种“病”(虚浮不实、急躁),必须树立“管理源于素质,素质源于教育”和“教育是投资”的管理理念,加

6、大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资,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强化精细化管理教育和培训;每个职工,必须通过学习和自身的磨练,不断改变传统的思想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管理,都应静下心来,踏踏实实,都应从实际出发,拒绝浮躁。在安全生产与管理中,教育培训仍然是一个重点,因为人的安全意识与认识水准除了靠实践积累外,系统化的理性认识主要靠教育培训来建立。安全工作需从小事和细节抓起,从教育入手,持之以恒。经过这两年的思考与探索,使我们清楚认识到,虽然安全培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最有效的还是管理技术人员与班组职工一起进行事故反思、讨论的方式,教育效果最好。利用学习型班组的

7、平台,以公司领导、管理技术人员参加班组周一安全活动会为指导,各作业区要组织职工深入开展事故反思活动,以班组为单位开展专题讨论,发动每一位职工从身边的小事和细节入手,把身边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和习惯性违章都挖出来进行讨论、反思、整改,每个职工都要写出书面事故反思材料,将反思出的问题进行统计、分类,上报作业区,由作业区和公司重点安排整改监督与检查验收,按照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必须使每一位职工都要切实受到教育,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及自我防范能力,自觉做到“四不伤害”,杜绝“三违”行为的发生。 日常检修作业中,每一个职工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一些琐碎的、细小的日计划检修项目的重复。就是这些烦琐的小事情做不好

8、,安全措施没有做到位或者没有得到落实,这些小事、细节中的危险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可能使其它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到连累,从而发生事故,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只有每一个职工都能认真执行和落实每一个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排除“小隐患”,认真堵塞“小漏洞”,认真防止“小过失”,让每一个危险源都得到了控制或者消除,才能确保安全检修万无一失。二、强化自我约束用理智远离疏忽、麻痹和侥幸要实施精细化,就要用理智远离疏忽、麻痹和侥幸。如何将检修职工的行为由粗放转向精细呢?除了改变心态、强化安全意识外,还要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来进行自我约束。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日工作排序法、安全检查表法等等。 所谓日工作排序法,就是余

9、世维教授所讲的,把每天必须干的事情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然后有条有理地去完成。在安全工作中就是把每天所要进行的检修项目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然后在现场逐一去落实其预控措施;所谓安全检查表,就是将操作的对象及各种操作规程和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细化和剖析,以提问的方式将这些内容事先编制成表,以便在检修前、检修过程中自我检查、自我确认是否安全。 通过这些方法来冷静应对所从事的工作,使得自己的工作始终处于有序和可控状态,以此来远离忙乱、疏忽和遗忘,达到精细、完美和事半功倍的结果,实现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从而保证安全。三、强化系统意识,关注协调和配合要实施精细化,还要强化系统意识,做好相互间的协调和配

10、合。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断链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说,要确保安全生产,就必须从优化系统开始,强化人们的系统意识,关注协调和配合。对于检修作业安全尤为重要,一方面检修人员作业时周围多个同时作业的相关方,另一方面每一项目的检修都是一个群体作业。所以大家的系统意识强弱,是做好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的关键,一个人是很难做到没有缺失,然而,作为一个团队、一个班组或者是一摊,完全可以做到避免疏漏和缺失。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上下工序之间交叉点的协调、联接、沟通和配合。 解决交叉点之间的联接、沟通和配合的制度和方法很多,包括行之有效的安全互保制、安全生产确认制、相关

11、方危险告知等。多个岗位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时,特别是现场的重要起重作业,指挥吊车或者天车的人必须是唯一的,每个子项目只能由一个人负责,每条安全措施的执行与落实必须明确责任人,这样可以防止接口障碍,从而使细节完美,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精细化。 四、强化制度、标准意识,约束人性的弱点要实施精细化,更需要用制度、标准的规则来约束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主要表现在懒和贪两个方面:一是懒惰,只要没有外在压力,就不愿多做事;只要没人管、没人检查,危险源预控措施就可以不做。二是爱贪小便宜,总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于是表现在行为的随意、粗放、麻痹、懒惰和拈轻怕重等,造成现场执行和落实安全措施时想着办法简便,

12、简化三牌两票程序、抄近道翻越栏杆现象屡禁不止。因此,要实施精细化,就必须靠制度、标准的规则来约束人性的弱点。制度、标准的规则就是秩序,就是行为规范,规则是一把标尺。如果有“规”不遵,有“矩”不守,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就会使安全管理的体系断链,就会带来“一损俱损”的恶果。遵守安全制度、标准的规则是实施安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此,首先要严肃认真地细化制度、标准的规则,从计划的下达、工机具的准备与安全确认、现场的安全设施、工序控制、工序之间的交接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有操作细则和检查考核办法;然后落实的层面需要细节的支持。细化规则、完善规则,以“理”管,动之以情;以“威”管,促其守“规”,以此来约束人

13、性的弱点,促使每位员工将小事做精、做细、做透,使细节完美,成就安全生产这件大事。 面对事故的多发,我们只有静下心来,远离浮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每一个操作步骤做起,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挑战“零缺陷”、实现“零误差”,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实现安全管理在本质上从随意化向规范化转变,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五、精细化管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检修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从安全文化的建设开始,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改变职工的不良习惯入手,职工的不良习惯很多,纷繁复杂,而且大多是一些小来小去、不被注意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和细节,这样就需要管理人力人员按

14、照精细化的要求,首先要全面细致的检查、掌握不良习惯有哪些,按照发生的频次多少对其进行统计、排序,分析这些不良习惯行为发生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和原因,为修订安全管理作业文件和每个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其详细分解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工种以至每一个人,特别是违章违纪频率较高和造成事故险兆的班组、工种及个人发生违章违纪的原因结构,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检修项目安全防范措施。作业区要针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一是要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二是要制定对违章违纪行为的适时控制制度,消除可能产生人员违章违纪的客观原因,保证安全生产。在运行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持

15、续改进的原则,从细节入手,结合集团公司“提升执行力、推进精细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危源进行细致的辨识和风险评价,使危险源得到有效的控制;并结合检修实际能够在现场得到充分落实和运用,使制定的检修安全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管理、技术人员在安全措施上要严格进行审核和把关,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网络中各级人员的作用,层层管理、层层负责,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作,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规范安全管理和操作行为,实现安全管理和操作行为的标准化,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运行。结束语:通过这些精细化措施的扎实实施,通过这些安全管理方法的反复实践,在长期的检修过程中让职工从被强制半自觉自觉地遵守相关法规标准、执行和落实相关安全措施,从而形成一种安全习惯,真正达到“我要安全”,最终实现我们的管理目的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安全。自然而然地营造出初期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企业安全文化正是通过这些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的渗透,使职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当这种约束和准则普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就标志着企业员工“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意识已根深蒂固,此时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自然天成,这种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会使企业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进而将安全事故、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顺利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