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讲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739007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讲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讲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讲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讲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讲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讲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讲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 2019.5一、选择题(2017浙江嘉兴模拟)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图中南赤道暖流越过赤道向西北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大陆轮廓B地转偏向力C东北信风D赤道低压带解析:该洋流基本沿海岸线流动,故大陆轮廓是主要影响因素。答案:A(2017湖南怀化模拟)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示意图和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海水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图甲海域中()A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B洋流所经过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热带草原气候D附近的渔场形成与经过的密度流有关3下列关于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两岸等水温线位置

2、不同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B图中大气环流左侧近地面气压较高,右侧近地面气压较低C图中右侧水温异常降低时,B处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D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B处降水增多解析:第2题,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向南流,故等温线向南弯曲;为南赤道暖流,主要是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附近渔场的形成与上升流有关;B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第3题,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即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则东太平洋海域大气上升运动强,故B处降水增多。答案:2.B3.D(2017安徽安庆模拟)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表示所在海区的洋流,虚线为波斯湾至欧洲西部石油运输线中的一段。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

3、是()A从性质来看,洋流均为寒流B从成因看,洋流均为风海流C洋流对撒哈拉沙漠形成有影响 D洋流常年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5当洋流流向一致时,行驶在该段航线上的油轮(往欧洲方向)总体上()A顺风顺水B先顺风顺水,后逆风逆水C逆风逆水D先逆风逆水,后顺风顺水解析:第4题,依据位置可判断,为加那利寒流、为索马里洋流,其中索马里洋流夏季为寒流、冬季为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故C项正确。第5题,洋流流向一直都是自北向南,洋流流向冬季自北向南、夏季自南向北,则两个洋流流向一致时在冬季。冬季地中海盛行偏西风,故沿航线方向会逆风航行;红海海水密度大于地中海,故苏伊士运河表层海水总是由地中海流向红海,同

4、理,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则航行过程中一直逆水,故C项正确。答案:4.C5.C(2017衡水模拟)下图示意某帆船环球航海路线。2015年12月船上某船员在丙海域投放了一个交友漂流瓶,2016年4月该漂流瓶被游客在丁处海边捡到。读图,完成67题。6该漂流瓶依次经过的洋流最可能是()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C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秘鲁寒流西风漂流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巴西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7在图示区域航行时,该帆船船长在他的航海日志中这样写道:“大面积海域挤满了渔船,部分渔民渔获满仓而返航”此时该帆船最可能位于()A甲处 B乙处

5、C丙处D丁处解析:第6题,12月份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漂流瓶顺洋流过赤道后,进入马达加斯加暖流,在非洲南段又被西风漂流带到丁处海边。第7题,甲处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冷海水上泛形成渔场。答案:6.B7.A(2017辽宁葫芦岛模拟)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域洋流的形成。读图,回答89题。8下列洋流的形成原因与图甲相似的是()A巴西暖流B秘鲁寒流C西澳大利亚寒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9下列有关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沿海地区可能形成渔场B图乙沿海地区可能形成渔场C图甲中海水对海岸的冲蚀作用强烈D图乙中海水对海岸的冲蚀作用较弱解析:第8题,从图甲中可知,该洋流是在离岸风的影响下,

6、冷海水上升形成的寒流,秘鲁寒流的形成原因与其类似,B项正确。第9题,从图中可知,图甲沿海地区吹离岸风,海水上泛,可能形成渔场,海水对沿岸的冲蚀作用较弱,图乙正好相反,A项正确。答案:8.B9.A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对图中实线所示洋流的最主要形成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洋东部海区海水减少造成B本海区主要盛行西风所致C大洋东部海区海水增多造成D本海区主要盛行信风所致11下列对拉布拉多半岛沿岸与卑尔根的分析,正确的是()A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岸因受寒流影响,气温降低,形成冷湿环境,利于阔叶林生长B拉布拉多半岛东南部附近海域因寒流影响,冷海水上泛,形成图示

7、区域内最大渔场C卑尔根纬度高于60,但因洋流影响,附近形成了以森林为主的自然景观D卑尔根因受寒流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解析:第10题,该海域位于大西洋,实线所示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位于西风带,盛行风吹送形成。第11题,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岸纬度高且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气温降低,形成冷湿环境,不利于阔叶林生长;拉布拉多半岛东南部最大渔场的成因是寒暖流交汇;卑尔根纬度高于60,但因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附近形成了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森林景观,卑尔根因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于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答案:10.B11.C二、非选择题12(2017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8、题。材料一2015年10月7日重庆晚报报道今年7月以来,在巴西东北部接近赤道的几个州的海滩上陆续出现了企鹅的身影,由于不适应气候,它们中的大多数非常虚弱。巴西环保组织立即对它们进行了抢救和保护,并分批将它们送回南极。专家对企鹅出现在赤道附近的原因看法不一,有专家认为人类过度捕鱼,令企鹅不得不游向离岸更远的海域觅食,最终不敌强劲水流被带到热带;也有专家认为全球气温上升影响水流,更多的风暴令海洋风浪变大,将它们冲得更远;还有专家认为企鹅本来要游到南非附近的海域,但洋流把它们带到了巴西东北部海岸。材料二南美洲简图。材料三南美洲东北部不同季节的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1)写出图中洋流名称:_,_,

9、_。(2)处气候类型是_,分析其成因。(3)有专家认为“企鹅本来要游到南非附近的海域”,如果此判断成立,是哪些洋流在此次企鹅大迁移中起了作用?(4)南美洲东北部地处热带,但从海岸到大陆内部各地气候不尽相同。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城(海拔44米)26.6 2 100 mmQ城(海拔199米)27.2 765 mm最能反映M城与Q城气候特征的一组图表是()A BCD分析造成M城与Q城两城年温差均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5)有专家认为“全球气温上升影响水流”,全球气温上升对处洋流及渔场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使_现象频繁发生。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影响,气候类型及成因。第(1)题,根据洋流的位置写出各洋

10、流的名称。第(2)题,地位于大陆西岸副热带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高及洋流的影响而形成。第(3)题,通过对洋流位置的判断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根据表格数据判断气候类型。年温差较小的原因是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第(5)题,从因果关系来分析全球气温上升对处洋流及渔场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频发是气候异常变化。答案:(1)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2)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3)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4)C纬度位置(5)秘鲁寒流是补偿上升流,全球气温上升使高低纬之间温差减小,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气压差减小,东南信风减小,使秘鲁沿岸补偿上升流减弱,

11、渔场减产。厄尔尼诺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1)解释德雷克海峡狂涛巨浪的原因。(2)选择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并解释原因。(3)总结德雷克海峡洋流流速的空间变化规律。解析:第(1)题,从风带、下垫面摩擦力大小分析原因;从狭管效应分析风浪更大的原因。第(2)题,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是风浪稍小的季节。风速大小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从四季气温空间分布特点找出气压梯度力较小的季节。第(3)题,读表总结即可。答案:(1)位于西风带、且基本是海洋的区域,对西风和西风漂流的阻挡削弱作用较小;受北部南美大陆和南部南极半岛的阻挡作用,海峡狭管效应明显,进一步加大了风浪。(2)季节:夏季。原因:夏季南北普遍温度较高,气压梯度力小,西风强度较小,海上风浪变小。(3)北部流速快,南部流速慢;表层流速快,深处流速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