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73002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郧县实验小学 陈晓婧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生抓住重点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2.学生通过展开想象,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方法与手段:点拨教学法、对话法、合作探究法使用教材的构想: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为学生学好课文做好准备;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合作探究,揣摩任务

2、心理,产生情感共鸣。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师: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民鞠躬尽瘁地工作,为国家呕心沥血地奋斗;是他,在民族面临重大苦难之时挺身而出;是他,在国家陷入极度混乱之时,力挽狂澜,保存正气。有这样一个人,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成千上万的人们自发为他落泪送行,联合国全体成员为他下旗致哀;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后人,一分财产,一点骨灰,却永永远远地留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上。他就是?周恩来!今天,我们依然深切地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爱民的心灵,一个报效中华的伟大理想。今天咱们就继续学习他小时候立下的宏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设计意图:用富有深情的导入,既介绍了周恩来的伟人事迹,又能感染学生情绪,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二、聚焦“中华不振”1、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生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师: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和课题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个词,圈出来。3、据生答板中华不振!师:“中华不振”你怎么理解这个词?就是中国(落后、衰败、软弱)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你们说的仅仅是这个词的表面意思,这四个字还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屈辱历史。(设计意图:直接聚焦重点,引领学生接下来深入体会文本内容。)三、感受“中华不振”。合作探究“课文中,你从哪些地方读

4、出了“中华不振”?1、师:让我们跨越时空,回到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用心去感受一下周恩在租界里亲眼目睹的那一幕。师出示自主学习的要求:读一读:用心默读7、8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小组合作探究)想一想:你是怎样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在句子旁边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2、交流反馈:师:流淌在课文字里行间的都是“中华不振”,找到一处的同学再认真读,仔细找,可能你会有新的收获。你们到找到哪几处?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师:读着这句话,有一个字很快跃入我们的的眼帘“闯”。这个“闯”字你感受到什么?(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行走,本来可以堂

5、堂正正的,居然还要闯,)评:从一个字可以看出中华不振。(齐读)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抓“大不相同”师:看到这个词“大不相同”,这里与中国的别处有哪些大不相同?中国的别处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房屋破旧不堪,到处是断垣残壁;街道冷冷清清;街道上行走的大多是衣衫褴褛的中国人) 师:放眼中国满目苍凉,唯有几处繁华的地方,但却不属于中国,请接着老师的话读: (师)中国的别处一条条街道破旧不堪,冷冷清清,而这里(生)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6、师)中国的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而这里(生)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强烈的反差,从一个词也可以反映中华不振!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读读这段话,文中谁的行为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交流反馈,预

7、设大个子洋人。他轧死了人,还得意扬扬。 出示: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生读)师:听得出,你对“得意扬扬”这个词很有感触。这个洋人能得意扬扬吗?他轧死了人本该怎么做?(赔礼、道歉、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后悔) 是呀,这些都是一个肇事者最起码要做的,可洋人非但没这么做反而得意扬扬,他凭什么轧死了人还得意扬扬?(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政府软弱无能,所以洋人敢在租界地胡作非为,甚至凌驾于法律与公理之上。)真是为所欲为,令人气愤!一起读!中国巡警。中国巡警原本应该惩处肇事的洋人,结果没有惩处肇事的洋人,还把中国

8、妇女训斥了一通。 出示: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中国妇女期待的是什么?得到的却是什么? 中国巡警的表现让你感到他们的所做所为还让你感到(愤怒、痛心、失望) 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评:“不但不反而”这个关联词,听出了你的忿忿不平! 评:真是一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世界。 中国巡警的行为刺痛我们的心,更深深地刺痛了周恩来的心!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感受一起来读!(齐读)围观的中国人。他们紧握着拳头却又不敢怎么样。 出示: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

9、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师:面对同胞的惨死,面对妇女无助的哭诉,他们为什么不把拳头砸向洋人?为什么不为自己的同胞讨回一个公道?(因为在外国的租界地,中国人是无处说理的,不敢怎么样。) 他们能做什么?他们能说什么?(能做的只是紧握着拳头,能说的只是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而此时此刻,那个不幸妇女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安慰,她希望的是什么? 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呀!因为这是洋人的租界,难怪伯父告诫周恩来(出示伯父的话)“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呀!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唉!中华不振啊!”(齐读) 师:唉!中华不振!这是我们的无奈呀!(女同学读)这也是我们的悲哀啊, (男同学

10、读)。 师:文中还有一个人最让我们揪心。(妇女)那个失去亲人的妇女。 师:亲人无辜惨死,原指望中国巡警能帮她主持公道,换来的却是一通训斥,围观的中国人却又不敢为她伸张正义,你的眼前仿佛看到妇女怎样的面容?她的眼里脸上穿着 她衣衫褴褛,脸色苍白,满脸泪水,眼睛又红又肿 师:都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可现在,有理也寸步难行啊!看到这样的妇女我们不禁为她掬一把泪,但是那个肇事的洋人,居然在一旁得意扬扬,中国巡警还要训斥她,真是让人悲痛欲绝呀。师:这个中国妇女的不幸也折射出了当时中国的不幸,在当时,像这样的事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5、补充材料(请默读这个故事)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1868年,上海的

11、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拦,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 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师:这段文字中,最让你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哪几个字?“华人与狗不

12、准入内!”看到这几个刺目的字,你有什么感受?(痛心、愤怒、悲哀)还有,再出示: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师: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地理解你们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深入揣摩,研读词句,想象情景,补充资料等方法,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不振”的悲哀,触发心灵之弦的强烈震颤。)四、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师:在中国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事,洋人胡作非为,而中国人则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因为中华不振而引起的一幕一幕每天都在租

13、界上演着,而亲身经历这样一幕的周恩来更是心潮澎湃,他经常独自沉思。他可能在想什么呢?请用你的笔,走进周恩来的心里,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下来。 2、交流反馈学生的写话。一个泱泱大国,却沦落如此,怎能不叫人痛心呀!但光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能解决问题吗?他可能还想到了什么? 3、师: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当魏校长在修身课上提问:为什么而读书时,他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掷地有声的九个字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出示: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指名读) 师:“有志者当效周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魏校长的这句话,不仅是对周恩来的同学们说的,也是对我们所有中国人说的,

14、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句话,(生齐读) 4、师:(配乐)是啊,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受欺凌。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板书),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是他学习的动力,让我们从心底轻声地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九个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让我们清晰而坚定地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九个字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让我们铿锵有力地读!(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师:他不仅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做的。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周恩来的一生) 师:在少年时代,他远渡重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青年时代,他受命于国

15、家危难之际,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请看,周恩来的部分年历表:年月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市。年秋(岁),到东关模范学校学习,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誓言。 年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年月(岁),赴日本留学。去日本之前,他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大江歌罴掉头东。年,参加五四运动,是天津学生界主要领导人之一。年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6、从此,周恩来更加发愤读书。并时刻不忘读书救国。(板书上添加箭头)请同学们默读页的阅读链接。把你认为特别重要的句子划一划。交流。读得懂吗? 讲解: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东渡日本求学,将深入研究各种科学来挽救国家的危亡。我刻苦钻研为的是学成之后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周恩来救国救民的壮志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