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中发现问题创新教学环境.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728700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授课中发现问题创新教学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授课中发现问题创新教学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授课中发现问题创新教学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授课中发现问题创新教学环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授课中发现问题创新教学环境.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授课中发现问题 创新教学环境 据说科学家牛顿有一次在苹果树下看书,突然一只熟苹果掉下来了,这引起牛顿疑问:“苹果为什么掉到地上来而不掉到别的地方去?”这个问题占据他的心,常常引起他思索,再结合他多年中在物理、天文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抓住了开普勒的天体运行规律和伽利略的物体落地规律,经过长期深思熟虑,终于发现了宇宙之间的根本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所以我们在新授这一环节中,切记勿急于讲完课本上的新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别忘了只有我们做到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去探索,

2、我们的教学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新知识。而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呢?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应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古语云:“思起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思维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思维的原动力来自于我们爱好探索的天性。我们常常以好奇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追寻其原因,探求其本质,在思索中获得知识,认识世界。所以,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为它往往是作出发现的开始。要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也是不容易的。需要我们在

3、备课时,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一番努力才行。我们可以把教材里的例题改为我们身边的事例,将例题中的较难的问题可再设计一些阶梯性问题,或有趣味性的问题。 当然,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比如,审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必须读题的同时要寻找关键词,因为我们通常是从对这些词的意义的理解来切入问题,把握问题。这时要问“关键(词)在哪里?”如果是证明题,就要抓住已知和结论,这时就要自问:“这意味着什么?能推出什么?”在审题过程中,我们按以上方法做了以后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主意或策略,从而大致地订出解题计划,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落实这个计划,要使这计划变为解题的具体过程,

4、于是要设元、画图、列式、运算、推理,最后获得结论,这过程需要用文字和符号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它往往要补充计划中未考虑周到的细节,甚至修订解题计划。此外,要安排好表达内容的顺序,注意交待表达中要引用的而在题目中不曾出现的新字母、新符号的意义。这个过程当然也是一个思维过程,在这时,要培养学生心中要有问,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需要设元吗?需要作辅助线吗?”“新字母、新符号交待清楚了吗?”“上一步骤正确吗?下一步应做什么?”“所得这解合题意吗?”等等。 孔子说过:“颖虑,思之始,学之始”。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先处在一种“愤悱状态”,以矛盾深深扣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