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项目说明.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727995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检项目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体检项目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体检项目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体检项目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体检项目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检项目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检项目说明.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检项目说明体检项目说明癌胚抗原项目名称癌胚抗原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英文缩写CEA参考值5ngml临床意义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腺胰癌、胆管癌、胃癌。食道

2、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阳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病人CEA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一般小于20g/L,CEA超过20 ngml时往往提示有消化道肿瘤。所以测定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要求空腹抽取静脉血2ml,避免溶血、污染。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分离血清后置20冷冻保存。尿素氮血尿素氮肾功能主要指标之一 。所以尿素氮的变化对非蛋白氮数值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常选用尿素氮的检测来代替非蛋白氮的测定。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氨基酸脱氨基产生NH3,和C02,两者在肝脏

3、中合成尿素,每克蛋白质代谢产生尿素03g。尿素中氮含量为2860,几乎达一半。通常肾脏为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尿素从肾小球滤过后在各段小管均可重吸收,但肾小管内尿流速越快重吸收越少,也即达到了最大清除率。和血肌酐一样,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血尿素氮的浓度才迅速升高。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肌酐之比(BUNScr)值约为10,高蛋白饮食、高分解代谢状态、缺水、肾缺血、血容量不足及某些急性肾小球肾炎,均可使比值增高,甚至可达2030;而低蛋白饮食,肝疾病常使比值降低,此时可称为低氮质血症。 正常成人空腹BUN为32-7.1mmolL(9-20mg

4、d1)。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均可使血尿素氮增高。多肾外因素也可引起血尿素氮升高,如能排除肾外因素,BUN),21.4mmolL(60mgd1)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较易受饮食、肾血流量的影响,如有蛋白质分解因素感染,肠道出血、甲亢等可使尿素氮升高。肾下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1/21/3时,尿素氮逐步升高,一般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血肌酐的比值是10.1,比值生高的原因有胃肠道出血,溶血,心功能不全和组织分解增强(烧伤、高热、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多为肾前因素引起,比值降低见于蛋白质摄入过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

5、uN两者分别为含氮的有机物和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小分子物质从肾小球滤出,故可用作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诊断和过筛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时,血肌酐和尿素氮 因潴留而增高。血尿素氮易受到尿量及氮负荷的影响,如上消化道出血、某些严重肝病、严重感染,应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可引起血尿素氮的暂时增高。此外,在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血尿素氮不一定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血尿素氮才显示异常,所以血尿素氮虽可作为判断贤小球功能的指标,但不如血肌酐准确。肌酐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肾脏的

6、重要组成部分)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和尿肌酐 血肌酐:正常人的血清肌酐在8841 768moIL。 尿肌酐 :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参考值8.41 325mmol24小时尿或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 血肌酐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

7、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浆肌酐的正常上限值为100微摩尔升左右。 编辑本段尿肌酐(Cr)正常范围 男性5.316mmold; 女性718mmold。 或是男女:40-130 mg/dl。检查介绍 本试验测定血液经肾滤过排出的肌酐含量。单独测定尿肌酐浓度对于评价肾功能很少有帮助,但与血肌酐一起测定,可作为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指标。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

8、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 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分子式(Formula): C4H7N3O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13.1 CAS No.: 60-27-5 尿酸 鸟类和爬行类的主要代谢产物,微溶于水,易形成晶体。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产物。正常人体尿液中产物主要为尿素,含少量尿酸。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核酸是由无数的核苷酸组成。每一个核苷酸都由三部分组成,一个磷酸分子、一个戊糖和一个碱基(嘌呤或

9、嘧啶)。生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由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个核苷酸组成。所以说嘌呤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我们体内的老旧细胞,还有食物,尤其是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在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其分解产物就有嘌呤。体内产生嘌呤后,会在肝脏中合成为尿酸。大部分尿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部分通过粪便和汗液排出。可见,嘌呤是核酸的代谢产物,而尿酸是嘌呤的代谢最终产物,其中的嘌呤环没有解开。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约600毫克,同时排泄掉600毫克,处于平衡状态。但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潴留过多,

10、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分升,是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期置之不理将会引发痛风。进食:少吃动物内脏(肝、肾、骨髓)及沙丁鱼、蟹、虾、菠菜、大肠、等;多吃蔬菜、海带等要低脂饮食,少饮白酒,忌饮啤酒,多饮水。治疗:若关节酸痛,内科治疗。定期复查。Uric acid尿酸产品编号 规 格 价 格U8060-25 25g 580.00说明:测定尿酸酶;检验钨酸盐等。别名:2,6,8-三氧化嘌呤;2,6,8-三羟基尿杂环;2,6,8-trioxypurine;8Hydroxyxanthine分子式:C5H4N4O3分子量:168.11CAS:69-93-2外观:白色结晶。特性:熔点:30

11、0.溶解性:溶于1M NaOH,参考浓度50mg/ml 。储存条件: 室温红细胞沉降率将抗凝的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由于红细胞的比重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正常情况下下沉十分缓慢,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ESR。中文又名: 血沉 英文名称: ESR 简介中文名称: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英文名称:ESR 化验介绍: 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血沉检查属于并非针对某种疾病的试验,但对机体有无炎症、有无活动性病变等有参考价值。 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1)各种急性的全身和局部感染:活动性结核病、活动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疟疾、肺炎。

12、(2)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一周左右血沉增快,并持续23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因此可用血沉结果加以区别。(3)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常使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4)其它严惩贫血、慢性肾炎、肝硬变、多发性骨髓瘤、甲亢,以及铜、砷、酒精中毒时亦常增高。血沉减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继发性细红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正常值: 正常参考值:潘氏法:M(男)0-8mm/hF(女)0-12mm/h。魏氏法:M(男)0-15mm/hF(女)0-20mm/h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正常情况下因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荷

13、,使红细胞相互排斥,彼此分散悬浮于血浆中,故沉降较慢。使红细胞沉降加速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而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是由于血浆中的一些物质特别是不对称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其次如、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因带有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促使红细胞聚集,使血沉加速。白蛋白则相反具有抑制红细胞聚集的作用。血浆中脂类物质对红细胞聚集也有影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促进作用,使血沉加速。此外红细胞的数量、形状和大小等变化也可影响血沉。 血细胞压积(HCT)HCT: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例。增高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超标易患冠心病。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全血粘度中文名称: 全血

14、粘度 英文名称: b 简介化验介绍: 全血粘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数,它是血浆粘度、血细胞压(比)、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是血液随不同流动状况(切变率)及其他条件而表现出的粘度,切变率低时血粘度高,随切变率的逐渐升高粘度逐渐下降,最后趋向一个平稳的数值。 正常值: 参考值:毛细管法:M(男):425(+-)041F(女):365(+-)032旋转法:(37)M(男)F(女)单位230/S:453(+-)046422(+-)041Pas115/S:931(+-)148837(+-)122mPas临床意义:全血粘度是指液体的粘性而言。它是流动的倒数。粘度越大,流动越

15、慢;反之,流动越快。比粘度值与粘度成正比,液体的粘度愈大通过毛细血管所需的时间愈长,其比粘度也愈高,所以 比粘度可以反映粘度的大小。 全血粘度的测定能为临床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栓前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提供重要依据。 血液粘度增高会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减慢,最后导致血流停滞,直接影响脏器血液供应,导致疾病。 全血粘度增高常见于:血浆蛋白异常,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纤维蛋白血症等,由于血浆中蛋白的含量异常增高,使血浆粘度增高,进而使全血粘度增高;红细胞数量增多,如原发性或继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造成红细胞增多的疾病,均可伴有血液粘度的增高;红细胞质异常,如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下降等可使得血液在流动时阻力增加,属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