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柱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非选择题经典例题.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72380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柱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非选择题经典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桥柱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非选择题经典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桥柱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非选择题经典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桥柱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非选择题经典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桥柱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非选择题经典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柱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非选择题经典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柱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非选择题经典例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桥柱中学七年级下册经典例题 历史请你仔细观察右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13分)(1)右图描述的是_朝的_(水利工程的名称)?( 4分 )隋;大运河(每空2分)(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 (2分)B余杭指今 (2分)北京;杭州(每空2分)(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3分)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每个1分)(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2分)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1分)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1分)1、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并回答问题。运河两端的名称是;(2分)A、 B、

2、 A、涿郡(1分)B、余杭(1分)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3分) 江南河、(1分)邗沟、(1分)通济渠(1分)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3分)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1.5分)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1.5分)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请回答:材料一中说的是一条什么河?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4分)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4分)“此河”的中心在哪里?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在今天什么地方?(6分)

3、洛阳; 涿郡指的是北京、江都是扬州。(6分)“此河”呈什么走向?它的建成有何作用?(5分)南北走向;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5分)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分)同意,隋朝大运河开凿一方面增加了当时人民的负担,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列举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7分) (请例举2例) (请例举2例) (请例举2例) (请例举1例)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 (

4、1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1分)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2分)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西北各族首领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分)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书法家辈出,颜真卿、柳公权等;唐朝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有阎立本、吴道子。(1分)唐朝页出现了一些杰出的皇帝,其中三位皇帝是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请分别指出他们为科举制的完善所做出的贡献。(3分)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严格考试制度(1分)。武则天:开创殿试、武举;(1分)唐玄宗:把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1分)请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唐朝历史的特点。(2

5、分)繁荣与开放(2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放与交流材料二:“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材料三:在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邀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此而掀起祥和和喜庆的“唐装”新潮,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请回答: (1)与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2分)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2分)(2)上述交往史实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请再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典型史实。(1分) 对外开放政策(1分);遣唐使(1分)(3)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

6、说说这是为什么?(1分)从材料二的描述和图一图二人物的事迹,你得到哪些启示?(1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策开放;文化先进(1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于冒险,互相借鉴,敢于创新等等。(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请回答:材料一中的“中华”与“朕”分别指谁?(2分)“中华”指汉族,“朕”指唐太宗(李世民)。(2分)当时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位首领娶了文成公主?歌谣为什么说文成公主入藏使西藏从

7、此幸福太平?(4分)吐蕃,松赞干布(2分)。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分)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唐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2分)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2分)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友好,“和同为一家”。(2分)借鉴意义:如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或者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只要学生能答到友好、平等、发展即可) (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娃,普皆安乐。”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朕”指哪位历史人物?此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8、 唐太宗(1分); 体现了唐朝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1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3分) 吐蕃(1分);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2分)(3)唐朝处理民族问题的方式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1分)要尊重不同的民族;要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言之有理均可得分)(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材料三:(见下图)请回答:材料一中的“中华”

9、与“朕”分别指谁?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6分)“中华”指汉族,“朕”指唐太宗(李世民)。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材料二反映什么历史事件(2分)?有何作用(2分)?用一句话概括两民族间的关系(2分)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作用略“和同为一家”B政权比A政权的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状态(2分)?疆域明显减少。原因是宋金议和,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国家分裂,政权并立你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的民族关系?(2分) 历史上民族关系有战有和,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材料分析题(12分)材料一 “舟

10、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二 “以铜做镜,可整衣冠;以史做镜,可见兴旺;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1)这几句话皆出自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之口,这位帝王是谁?他的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4分)唐太宗李世民(2分);贞观之治(2分)(2)结合材料一,说说看这位君主意识到了什么问题?(2分) 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2分)(3)材料二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分别是什么含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位君主有什么样的品质?(4分)以史为镜是指要吸取隋亡的教训;以

11、人为镜是指善于听取魏征等大臣的进谏;(各1分)虚心纳谏(2分)(4)材料三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请回答: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6分)分别指唐王朝

12、、周边的少数民族;开明、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6分)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是哪些?(3分)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唐朝先进的文化对东亚地区产生深刻影响。(3分)列举唐朝时期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各一人。(4分)鉴真、玄奘(4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你会做些什么?(3分)符合题意,酌情给分。(3分)传播友谊,友好往来,以诚相待(和为贵),共同发展,和平外交问答题(13分)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对科举制度感兴趣的小明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1)这种制度形成于什么朝代?完善于什么朝代?什么时候被废除?(3分

13、)隋朝;唐朝;清朝末年(各1分)(2)对科举制度的完善作出贡献的帝王有哪三位?(3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各1分)(3)这一制度有什么样的影响?(3分)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1分)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1分)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1分)(4)“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今天的考试制度源于科举制度的影响,谈谈你对考试的看法。(4分)例如:考试是测试我们对知识掌握程度,我们应端正考试的态度,认真参加考试,对于未掌握的知识应及时地解决。(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阅读

14、下列材料: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及第谣材料二:“(唐太宗)曾私幸端门,看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縠中矣。”王定保唐摭言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种制度? 科举制度(2)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的哪位皇帝时期?何时被废除? 隋朝;隋炀帝;清朝末年(3)这种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除唐太宗外,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还有哪两位? 武则天;唐玄宗(4)依据材料二,说明这种制度最大受益者应该是谁?这种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封建统治者皇帝。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进士鱼贯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