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教学的作用探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调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71416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教学的作用探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教学的作用探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教学的作用探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教学的作用探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教学的作用探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教学的作用探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教学的作用探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调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七届“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作品名称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教学模式作用的探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调查时间贰零壹伍年叁月目录目录1一、研究背景2(一)选题背景2(二)文献回顾21.外语研究机构的兴起22.我国高校国别研究中心设立机制现状评估33.我国高校国别研究中心设立情况和发展目标现状研究4(三)研究意义与价值5二、调查分析5(一)调查的设计和实施51.概念界定52.研究目标和内容63.研究方法64.调查实施进程6(二)调查结果分析71.我国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特色和优点分析72.我国高校国别研究中心存在的问题83.外语专业本科生在掌握所学语言国国

2、情文化中存在的问题94.外语专业本科生与国别研究中心的互动115国别研究中心的自我定位和评价11三、结论与建议11(一)对于院校方面111.加大宣传力度112.丰富活动种类123.整合学校的资源124.与相关的学生组织合作125.更多的与国外的大学合作交流12(二)对于学生方面131.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外研中心举办的文化活动132. 学生应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13四、参考文献13五、附录14(一)调查问卷14第一部分 受访者信息14第二部分 对所学语言国文化的掌握与教学模式反馈14第三部分 与国别研究中心的互动及对中心的反馈15(二)半结构性访谈录16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

3、教学模式作用的探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国别研究中心的调查摘要:全球化时代外语类人才愈发被重视,许多高校设立外国语学院和国别研究中心以为外语研究者提供更优质的研究平台,本文将通过分析当下国别研究中心在组织构成、机构活动形式和目标宗旨等方面的改良空间,为国别研究中心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将以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日本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及其他高校的几所国别研究中心为样本,从学生和外研机构两方面入手,采用文献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探究国别研究中心对创新外语教学模式的作用。关键词:国别研究中心、外语教学模式、本科生教育一、研究背景(一)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4、、同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增强,我国“走出去”的需求更加迫切,承担国际责任的需求也日益紧迫,造成了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一股学习外语的热潮在我国逐渐掀起,许多高校设立外国语学院和外国研究机构以为外语研究者提供更优质的研究平台,其中国别研究机构更因为具备更尖端、多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拥有更多国内外研究学术会议的参与权,承办更多外事交流学习活动而为外语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大了驱动力。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启动了区域和国别研究以及国际教育研究基地遴选与培育建设工作,力争将培育基地发展成能够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

5、、政策措施提供智力支持的研究基地。当我们每每在公告栏中看到国际学术领域的顶尖人才在学院会议室召开研讨会议时,也默默地想过,如果外研机构的活动能融入到本科生的学习生活中就好了。(二)文献回顾1.外语研究机构的兴起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高校开展的外语教育受政治和外交的影响较大,我国政府采取的“一边倒”、“向苏联学习”等国策导致全国范围内的“俄语热”。到了六十年代,陆续有苏联研究所(当时隶属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等一批学术机构建立起来,为我国的俄语翻译、对苏关系、经贸往来及社会制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输送了大量人才。文革时期,很多学术

6、科学活动受到抑制和摧毁。在我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后,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中外交往日益密切,国际社会上先后有大批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改革开放后,出于扩大中外教育交流,改善外语教学环节,缩小中外教育水平差距的需要,国内社科院和高等院校开始设立外国研究机构,如北京外国语学院在1979年设立的国内最早的美国研究中心、1983年设立的国内最早的澳大利亚研究中心、1985年设立的日本学研究中心等。进入90年代后,随着我国开放领域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陆续有更多的国别研究中心在众多外语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中开设,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于1999年、2000

7、年和2001年设立的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德国研究中心。整体上说,设立外国研究机构是在我国有足够对外交往的需要,有足够水平的外语人才和足够广阔的开放视野的情况下的选择。然而从最初六十年代单一设立的众多苏联研究所,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纷纷设立的各个国家的国别研究机构,反映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世界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目前设立的研究机构更加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更多的信息去进行对应国家国情和中外关系的研究,为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对外交流往来等做出更大的贡献。2.我国高校国别研究中心设立机制现状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2015年1月21日印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培

8、育和建设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谈到,各地要深刻认识国别和区域研究的重要意义,积极发挥所在区域和有关高校的优势,扎实推进研究基地的培育和建设工作,努力为国家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有关教育部国别研究基地的申请,办法第六条、第七条和第九条分别指出:教育部拟订布点计划,支持高等学校培育和建设“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将根据总体规划和布点计划,逐步设立、完善,全面覆盖世界各个国家和区域。同时也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自主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和建设相关研究基地建设培育基地和正式基地,原则上由高等学校自愿提出。办法第十条中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建设培育基地,应当具备和

9、达到以下条件和标准:(一) 深刻认识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具有为国家服务的强烈意愿,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二) 外事管理经验丰富,与有关部门等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三) 保障基地建立实体化组织架构,具有相关学科支撑和研究基础,提供必要和充分的学术资源;(四) 拥有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科背景多样的研究梯队,并配备专职管理辅助人员;(五) 提供专用的办公用房,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和电子载体信息资源;(六) 将研究基地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管理,保证明确数额的经费支持;(七) 已在相关国家开设孔子学院等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或者建有实质性交流合作关系,拥有广泛的联系;(八

10、) 学术评价体系涵盖并恰当定位咨政成果,在学科和专业建设、职称评聘、岗位分类管理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扶持政策,鼓励做好长期研究积累。办法第十四条还对国别研究中心提出了针对本科生培养教育的要求:高等学校和培育基地要鼓励和支持研究人员开发和建设课程体系,并在每一学期开设至少一门研究对象国或者地区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制定实施覆盖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能熟练掌握对象国语言、具有复合型专业背景的人才。3.我国高校国别研究中心设立情况和发展目标现状研究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外语类专业的重视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国别研究中心管理工作开展有序,经费保证;并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各种手续,确

11、保国别研究中心合法、健康、高效地从事学术研究、教学培养和对外交往工作。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共37个,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根据规定,教育部将对入选的研究培 育基地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过约一年的培育建设,教育部将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正式的研究基地。教育部要求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实施项目支撑、强化制度建设、注重调查研究等举措,努力构建基地建设和人才保障并重、基础研究和问题研究并行、研究对象和领域全面覆盖而重点突出、研究主体和方式 多元开放而协作共享的区域和国别研究的新格局,并争取以实施国家层面的推进计划为牵引,实现区域和国

12、别研究的持续科学发展。国别研究中心自设立起就承担起高校外语学科乃至全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在研究中展示高校人才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融合当今语言学、文学等领域的尖端科研,在校可以为更多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熟悉国情外交作出贡献,在外能加强学校知名度让中外学校的交流更加顺畅。国别研究中心自设立起一般就确立了详细的发展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高等研究人才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目标中提到协调和组织北京大学各系所从事有关澳大利亚问题研究的学术活动。在北京大学开设有关澳大利亚研究的学分和非学分的课程。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等国别研究中心甚至承担

13、着培养研究生的任务。研究中心凭借自身有利的科研条件和丰富的师资,为研究生们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对外交流的锻炼机会,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外语教学、外语理论和外事交流等领域的高等研究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2)促进外事交流中国人民大学的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经与十数所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心,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展人大-北大-筑波大学日语语言文学联合研讨会,与日本许多高校也建立了友好合作机会。各个国别研究中心作为高校对外的窗口,可以通过召开研讨会、参加其他学校举办的交流活动等方式加大校际和国际的学者往来,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也可以构建学校的海外联系,

14、建立与更多学校的海外合作关系,给与本校学生充足的出国交流交换体验学习的机会,促进中外高等教育的交流。(3)展示外国文化习俗国别研究机构的建立有的得到了外国使馆或者公司的资助,有的出于自身研究的要求,承担着在学校中介绍对应国文化习俗的任务。通过举办文化周、文学周等活动,可以向全校师生展示对应国的风土人情,起到介绍外国文化习俗的作用。我们可以意识到随着中国的加速发展,我们将不仅面临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问题。如何能够培养更多的熟悉外国国情,了解风土人情,交流无障碍的人才将会是新时期下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课题。(4)创新本科外语教学外语研究机构的师资是研究外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语言等领域

15、的专家,在科研活动中收获的新知和在研究领域的人脉可以融合到本科教学中来。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为学生介绍外国文化,介绍外国经济、社会领域的最新动向,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外国使馆工作人员、外国有意愿从事双边民间交流的人士到本科课堂中来,为同学们传道授业,可以更加创新本科外语教学的方式和途径,为本科生培养奠定坚实的跨文化基础。(5)承担智库职能国际关系研究离开了深入的国别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能就事论事而难以由表及里。对于外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研究大大多于对于外国自身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研究。这样的一种不平衡不利于准确把握外国的行为和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国别研究中心的建立可以着眼于某国自身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研究,为我国的外事外交等领域提供指导和建议,承担民间外交职能和智库的职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三)研究意义与价值国别研究中心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国际化阶段所采取的必要的一步。通过国别研究中心的建设可以在我国高校内搭建研究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平台,为我国不断培育了解外国国情,有助于国家对外开放和构建世界范围话语体系的人才,促进我国国际认可度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之间的交流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