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糖尿病.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71405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认识糖尿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正确认识糖尿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正确认识糖尿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正确认识糖尿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正确认识糖尿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认识糖尿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认识糖尿病.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领先的糖尿病专科医院山西广济医院正确认识糖尿病一、 糖尿病现状全世界逾2.9亿人患有糖尿病;全世界每年约有420万人死于糖尿病;全世界每7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6%;中国目前约有9500万糖尿病患者,1.5亿糖尿病前期患者,快速增长的糖尿病人,转眼之间就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第一,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最多的国家;中国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约5000例。几乎80%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几乎一半的糖尿病死亡为70岁以下的人,55%的糖尿病死亡为妇女;预计到202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增至4亿。糖尿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世界三大顽症之一,

2、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与癌症,发病率居三大顽疾之首,如不及时正确治疗,势必丛生并发症。而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致残、致死率增高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全世界每7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糖尿病波及世界上5.9%的成人,每年导致420万人死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约有2.9亿人,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亿。目前,亚洲糖尿病患者人数约占世界的61%, 2型糖尿病患者预计将会随着人口老化而显著增加。糖尿病引起的失明、心脏病以及肾脏功能衰竭等病患也将大幅增加。特别是老年人被糖尿病长期困扰,病痛缠身,饮食受限,久治不愈,苦不堪言,从而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也呈

3、上升、高发趋势,全世界每天出现200多名儿童糖尿病患者,每年儿童糖尿病患者以3%的比例递增,在学龄前儿童中增加更快每年递增5%,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每年以10%幅度上升,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再一次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2010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9500万糖尿病患者,1.5亿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约5000例,每年大约增加180万例糖尿病患者。快速增长的糖尿病人,转眼之间就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第一,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最多的国家。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6%,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这些患者当中只有20%的人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更令

4、人吃惊的是,在这20%的人中竟然只有4%的人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而剩余96%的人并没有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30%属于早期,50%属于中期,20%属于晚期。早期患有糖尿病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对其身体的危害轻,仍可导致脑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中期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明显显现。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同时伴随并发症,有 30%的人伴随慢性肾脏疾病。专家预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肥胖患者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发病率将逐年攀升,糖尿病患者人群也将逐渐扩大,糖尿病防治形势严峻。二、糖尿病最新定义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对糖尿病(DM, Diabete

5、s Mellitus)最新的定义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高血糖症或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不加控制的一种通常结果,时间一久会对人体的许多系统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是神经和血管。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将糖尿病分为三种类型:1型糖尿病(过去称为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型糖尿病)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症状包括尿液分泌过多(多尿)、口渴(烦渴)、常有饥饿感、体重减轻、视力减退和疲乏。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2型糖尿病(过去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

6、胰岛素造成。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体重过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症状可能与1型糖尿病相似,但往往症状不明显。结果,可能在发病多年之后才诊断出患有糖尿病,此时则已出现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是高血糖症,最早在妊娠期间发病或被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症状类似于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通常都是通过产前筛查而不是报告症状后被诊断出来的。糖耐量受损(IGT) 和 空腹血糖受损(IFG) 是指人体血糖值介于正常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过渡阶段的一种中间状态。糖耐量受损患者或空腹血糖受损患者面临发展为二型糖尿病的高度风险,虽然这并非不可避免。糖尿病学科带头人张泽全教授认为:糖尿病是人体脏腑

7、功能失去动态平衡、内分泌障碍引发的代谢性、多发性、慢性、消耗性疾病。它发病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叫隐性期,此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叫无症状期,血糖、尿糖不高,测糖耐量低下,但易疲乏,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持续时间可达数年,通常是在检查别的病时才发现已经得了糖尿病或在诊治糖尿病并发症时发现。如果在此时能够认真对待,正确治疗,治愈率是比较高的,但人们往往不当回事,以至使病情加重,发展为第二期,即症状期。症状期持续时间更长,根据人的机体不同,可长达几年、十几年。在这一时期,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形体消瘦)的症状出现,体质衰弱,体重下降,如果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不进行正确治疗,势

8、必使病情发展到第三期,即并发症期。到了这一步,病情就严重了,除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外,往往并发心、脑血管病变出现脑梗阻、心肌梗塞;眼底出血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末梢神经病变出现手足疼痛、麻木、失去知觉进而溃烂。三、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对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糖尿病发展下去,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 糖尿病增加了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 足部神经病与血流量减少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患足部溃疡的可能,最终导致截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失明的主要病因,它是视网膜小血管长期累积损伤的结果

9、。患糖尿病15年后,大约有2%的患者失明,10%左右的患者视力严重减退。* 糖尿病是导致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0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竭。*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因糖尿病而对神经造成的一种损害,它所影响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50%。虽然因糖尿病性神经病会引发许多不同的问题,但常见症状还是麻刺感、疼痛、麻木或手脚酸软。* 总体来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风险比未患糖尿病的同龄人至少增加一倍。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失调的综合病症,长期高血糖和并发症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最大的威胁是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如半身不遂、糖尿病肾病、足坏疽、血管病变、视力下降、眼底出血、心肌梗塞、神经病变、四肢麻木、瘙

10、痒等病变。由于糖尿病并发症错综复杂,是致病致残的元凶,所以并发症得到控制和有效治疗才能保持健康。单纯控制血糖、尿糖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果糖尿病没有得到足够的控制,可以引起一些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症(hypoglycemia)、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 DKA)、非酮高渗性昏迷(nonketotic hyperosmolar coma)。严重的长期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竭(又称糖尿病肾病,是发展中国家成年人中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视网膜病变(又称糖尿病眼病,可致盲,是发展中国家非老龄成年人致盲的主要疾病)、神经病变及微血管(microvascu

11、lar)病变。其中,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阳痿)以及伤口难以愈合。而足部难以愈合的伤口则可能导致坏疽(gangrene)(俗称“糖尿病足”),进而导致患者截肢、死亡。糖尿病并发症可分为:(一)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经治疗、病情进展急剧的1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2、糖尿病高渗综合症(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3、低血糖反应昏迷:低血糖症的人会觉得虚弱、嗜睡、发抖、混乱、饥饿及头晕。皮肤苍白、头痛、激动、震颤、

12、流汗、心跳加速、发冷、抽筋感、突然间的情绪改变及行为改变。4、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有休克、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5、糖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二)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并发症:(1)脑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或早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堵塞性脑血管疾病多见;(2)心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以冠心病较为多见。临床特点包括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时间早,女性糖尿病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增高更为明显,无痛性心肌梗塞等

13、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多见等等;(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2、微血管并发症:(1)肾脏:尿毒症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压、浮肿等表现,晚期则发生肾功能不全;(2)眼底:双目失明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3、神经并发症:(1)感觉神经:疼痛、麻木、感觉过敏;(2)运动神经:可见单神经麻痹引起的运动障碍,局部肌肉可萎缩;(3)植物神经:出汗异常、血压及心率变化、尿失禁或尿潴留、腹泻或便秘以及阳痿等。4、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比一般人

14、多20倍。四、如何正确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世界上最早诊治糖尿病并记录病案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有一次,王焘外出行医,走后不久,他的父亲病了,不仅口渴多饮,而且饮食大增,身上长疖疮,久治无效,病情越来越重,家人把王焘找回来给他父亲治病,通过认真观察病情,查阅医书,并根据甄立言古今条验一书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麸片甜”。于是王焘亲口尝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针对其父的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

15、辅以调整饮食,由于治疗及时、准确,他父亲的病终于治好了。于是,王焘便把这些经验写在了外台秘要一书中。外台秘要(公元752年),比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医典(约于公元10111013年间)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早200多年。公元1674年,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Thomas Willis)才报道了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比王焘晚一千年),并用“甜味的尿”命名此病,并延用至今。1889年,德国医生默林和俄国病理学家明科夫斯基,切除狗的胰腺后,使狗发生了糖尿病,认识到糖尿病与胰腺有肯定的关系。1921年,加拿大医生班丁(F.G. Banting)和生理学家贝斯特(C.H. Best)从动物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并开始用于临床,发现糖尿病的发生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有关,提出了“糖尿病是终身病”这一观念。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已不再是过去的“尿里有糖即是糖尿病”,而是血液中葡萄糖超过正常值为糖尿病,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mmoL/L以上。中医的“消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