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3].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71208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

2、要加强记忆。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故事引入。自主学习: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实例有哪些?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 4、地球的平均半径: ,最大周长约: , 表面积 。讲授新课:教师: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

3、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思考,回答、分析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思考、回答交流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

4、思维。三、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学会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达标反馈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讨论、交流、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攀登高峰:1.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郑和下西洋2.下列数据中,与地球大小无关的一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B.地球的最大周长是约4万千米C.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在海边看从远方的船,总是先看到 ( )船身 B.船头 C.船尾 D.桅杆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方法归纳: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对地球形状的证明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作业:必做题8页活动题 选做题9页活动题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