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需熟知应用口诀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70541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需熟知应用口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工需熟知应用口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工需熟知应用口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工需熟知应用口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需熟知应用口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电工需熟知应用口诀 巧用低压验电笔低压验电笔是电工常用的一种帮助平安用具。用于检查500V以下导体或各种用电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一支一般的低压验电笔,可随身携带,只要把握验电笔的原理,结合熟知的电工原理,敏捷运用技巧许多。(1)推断沟通电与直流电口诀电笔推断交直流,沟通光明直流暗,沟通氖管通身亮,直流氖管亮一端。说明:首先告知读者一点,使用低压验电笔之前,必需在已确认的带电体上验测;在未确认验电笔正常之前,不得使用。判别交、直流电时,最好在“两电”之间作比较,这样就很明显。测沟通电时氖管两端同时发亮,测直流电时氖管里只有一端极发亮。(2)推断直流电正负极口诀

2、:电笔推断正负极,观看氖管要心细,前端光明是负极,后端光明为正极。说明:氖管的前端指验电笔笔尖一端,氖管后端指手握的一端,前端光明为负极,反之为正极。测试时要留意:电源电压为110V及以上;若人与大地绝缘,一只手摸电源任一极,另一只手持测民笔,电笔金属头触及被测电源另一极,氖管前端极发亮,所测触的电源是负极;若是氖管的后端极发亮,所测触的电源是正极,这是依据直流单向流淌和电子由负极向正极流淌的原理。(3)推断直流电源有无接地,正负极接地的区分口诀变电所直流系数,电笔触及不发亮;若亮靠近笔尖端,正极有接地故障;若亮靠近手指端,接地故障在负极。说明: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流系数,是对地绝缘的,人站在地

3、上,用验电笔去触及正极或负极,氖管是不应当发亮的,假如发亮,则说明直流系统有接地现象;假如发亮在靠近笔尖的一端,则是正极接地;假如发亮在靠近手指的一端,则是负极接地。(4)推断同相与异相口诀推断两线相同异,两手各持一支笔,两脚与地相绝缘,两笔各触一要线,用眼观看一支笔,不亮同相亮为异。说明:此项测试时,切记两脚与地必需绝缘。由于我国大部分是380/220V供电,且变压器普遍采纳中性点直接接地,所以做测试时,人体与大地之间肯定要绝缘,避开构成回路,以免误推断;测试时,两笔亮与不亮显示一样,故只看一支则可。(5)推断380/220V三相三线制供电线路相线接地故障口诀星形接法三相线,电笔触及两根亮,

4、剩余一根亮度弱,该相导线已接地;若是几乎不见亮 ,金属接地的故障。说明:电力变压器的二次侧一般都接成Y形,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系统中,用验电笔触及三根相线时,有两根比通常稍亮,而另一根上的亮度要弱一些,则表示这根亮度弱的相线有接地现象,但还不太严峻;假如两根很亮,而剩余一根几乎看不见亮,则是这根相线有金属接地故障。现场急救触电才人工呼吸法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应马上进行生理状态的判定。只有经过正确的判定,才能确定抢救方法。(1)判定有无意识。抢救人轻拍或轻摇触电人的户膀(留意不要用力过猛或摇头部,以免加重可能存在的外伤),并在耳旁大声呼叫。如无反应,马上用手指掐压人中穴。当呼之不应,刺激也毫

5、无反应时,可判定为意识已丢失。该判定过程应在5S内完成。当触电人意识已丢失时,应马上呼救。将触电人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头部放平,颈部不能高于胸部,双臂平放在驱干两侧,解开紧身上衣,松开裤带,取出假牙,清除口腔中的异物。若触电人面部朝下,应将头、户、驱干作为一个整体同时翻转,不能扭曲,以免加重颈部可能存在的伤情。翻转方法是:抢救人跪在触电人肩旁,先把触电人的两只手举过头,拉直两腿,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然后一只手托住触电人的颈部,一只手扶住触电人的肩部,全身同时翻转。(2)判定有无呼吸。在保持气道开放的状况下,判定有无呼吸的方法有:用眼睛观看触电人的胸腹部有无起伏;用耳朵贴近触电人的口、鼻,倾听有无呼吸的声音;用脸或手贴近触电人的口、鼻,测试有无气体排出;用一张薄纸片放在触电人的口、鼻上,观看纸片是否动。若胸腹部无起伏、无呼气出,无气体排出,纸片不动,则可判定触电人已停止呼吸。该判定在35S内完成。已知变压器容量,求其各电压等级侧额定电流一次侧近似0.058*KVA(变压器容量,规格10kV/0.4kV)二次侧近似1.44*KVA(变压器容量,规格10kV/0.4kV)单相变压器的额定电流等于变压器额定容量除以变压器额定电压;三相的再除以根号3喽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