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系统故障处理.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705182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窑系统故障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窑系统故障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窑系统故障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窑系统故障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窑系统故障处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窑系统故障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窑系统故障处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窑系统故障处理窑系统故障很多,尤其是窑内故障更是层出不穷,变化多样。但是不管哪个地方不正常,都会出现相应参数的变化。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变化,来判断相应故障。并做出相应处理。预热器顶斜槽堵料故障现象:1. 投料时堵料预热器各级温度不下降,正常时堵料各级温度快速上升。2. 投料时堵料各级压力不下降,正常时堵料各级压力快速上升。3. 入窑斗提电流升高。4. 斜槽堵料点以上位置敲击时感觉沉闷,以下位置则感觉较空。5. 手摸感觉温度较高。原因分析:1. 堵料点位置斜槽帆布破损。2. 斜槽下插板阀或下料器闭锁。3. 斜槽以上溜子堵或结皮。4. 收尘风管不畅,负压不够。处理措施:1. 找准堵料点。2.

2、 针对具体堵料原因,排除相应故障。3. 通过敲击,压缩空气吹扫等办法清理干净料。预防措施:定期检查帆布,溜子,等。预热器堵料故障现象:1. 相应锥体负压下降明显。2. 上级预热器出口温度明显升高。3. 时间稍长后煤耗大幅度下降。原因分析:1. 塌料造成堵塞。2. 结皮过厚。3. 翻板阀动作不灵活。4. 温度过高造成物料粘结堵塞。5. 入窑生料成份突然大幅度降低。6. 内筒挂片掉落。处理措施:1. 找准堵料位置。2. 通过捅料孔或临时开孔对准堵料位置用压缩空气吹堵。3. 如果堵料位置靠低,则料温高,宜用压缩空气加水联合处理(水炮)。4. 如果是粘结性堵塞则很可能需要人工捅堵。用钢钎加大锤一点一点

3、的往下打。5. 清堵时切忌在下游(包括下级预热器人孔门,捅料孔,窑门,斜拉链地坑等)站人。6. 切忌使用炸药。预防措施:1. 定时检查翻板阀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 分解炉出口温度严格控制,包括跑煤升温现象。3. 定时清理预热器下料管及锥体结皮。清理平管道积料。4. 内筒挂片定时更换。窜生料故障现象:1. 窑电流快速下降。2. 篦冷机一段料层加厚,一室篦下加力升高。严重的话可看到窑头火焰变暗,一室风机返风,最严重可在斜拉链上看到白生料。3. 窑头罩温度先升后降。4. 窑尾烟室温度先降后升再降。5. 分解炉温度难提,加煤时升温速度很慢。原因分析:1. 分解炉温度长期偏低。2. 预热器塌

4、料。3. 生料成份明显升高。4. 断煤。处理措施:1. 减料。2. 加强窑内通风。3. 加煤。4. 降窑速。5. 加篦速。预防措施:1. 操窑时以稳为重,预打小慢车,防止大变动,严格控制窑电流平衡。2. 严格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保证预烧稳定。烧流故障现象:1. 窑电流下降。2. 窑头摄像头或现场可见到团状物料。原因分析:1. 物料易烧性太好或料少。2. 窑内温度太高。3. 煤灰沉积过多。处理措施:1. 通过减头煤,降风等降低窑内温度。2. 加窑速。预防措施:1. 初始投料时可以通过预加料的方式控制煤灰掺入量。2. 始终平衡好物料量与窑内温度的关系。3. 升温速度不宜过快。堆雪人故障现象:1.

5、篦冷机前壁回转窑筒体转向后侧的卸料溜子处,活动篦板没有及时将细热熟料推走,使其越积越高,堆积形状就向冬季小孩堆砌的雪人,严重时可堵到窑口。原因分析:1. 篦冷机与回转窑配合不当造成堆雪人。2. 熟料飞砂料多或液相量大,都会导致篦冷机堆雪人。3. 篦床结构和大窑操作不当也会造成篦冷机堆雪人。处理措施:1. 堆雪人的处理相当麻烦,主要是以预防为主。2. 雪人较小时在冷却时可以自身粉化掉落。雪人较大时就有必要在前墙上开孔,以外力(液压推杆或千斤顶)将其推倒。同时注意大块压死篦床及堵塞破碎机口。预防措施:1. 正确布置篦冷机和回转窑和相对位置,窑口伸出篦冷机前壁十到二十公分。2. 稳定窑内热工制度。3

6、. 温度场不能过于靠前,火焰不能过于短粗,冷却带长度适当。4. 改进篦床结构。5. 增设前墙空气炮。结圈故障现象:1. 结圈部位筒体温度很低,甚至低于100度。2. 窑内通风阻力加大。窑尾负压升高。原因分析:窑皮粘挂的速度超过蚀落的速度,窑皮加厚到一定程度形成圈。而圈按其所处的位置又可分为前圈,后圈,尾圈三种。一. 前圈原因分析1. 煤粉的燃烧速度下降。2. 熟料中液相量偏高。3. 窑内通风过大。4. 燃烧器调整不当。处理措施1. 控制合理的煤粉质量以控制煤粉燃烧速度,不宜太慢。2. 在保障易烧性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液相量。3. 合理分配窑炉用风。4. 根据以上因素灵活调整燃烧器。预防措施:严密监

7、视窑况。做到早发现,早调整。避免大事故发生。二. 后圈原因分析:后圈实际上烧成带末端与放热反应带交界处挂上的厚窑皮。1. 生料化学成份影响。液相量高,液相粘度大。2. 煤粉燃烧速度慢,火焰拉长,高温带后移。窑皮后移易增厚,易结圈。3. 窑内通风不良,形成还原气氛,氧化亚铁使最低共熔点下降,延长窑皮,易使窑皮增厚形成圈。4. 热工制度不稳定,易形成圈,同时圈又反过来导致热工制度的不稳定。处理措施:1. 冷烧法。热烧法。冷热交替法。使圈部位的温度出现大幅度波动。使圈因热震而垮落。2. 针对不同配料方案,确定合理的热工制度。防止窑皮长厚。3. 合理调配窑炉用风。三. 尾圈在烧成带以后形成的厚窑皮可以

8、区别开来称为尾圈。原因分析: 1. 在害成份富集,较大的降低最低共熔温度,物料提前熔融粘结形成厚窑皮。2. 拉风过大或火焰过长使得煤灰沉落点后移,煤灰中的熔剂矿物使物料熔点下降熔融而形成厚窑皮。3. 喂料成份波动较大使得熔点降低。4. 不当的热工制度维持时间过长也能形成厚窑皮。5. 液相量偏高或液相粘度偏高。处理措施:1. 冷烧法(包括冲料法),热烧法,冷热交替法。2. 制定合理的热工制度。3. 实在不能处理时只能停窑打圈。预防措施:1. 控制原燃材料中的有害成份。2. 控制合理的液相量及液相粘度。3. 控制合理的硫碱比。4. 根据不同的原燃材料配比确定合理的热工制度及窑速。结球故障现象:1.

9、 窑内通风不良,阻力加大。系统压力升高。2. 结球部位筒体温度较高。往往在前面有厚窑皮。3. 在窑下能感觉到明显的震动。原因分析:1. 物料成份的影响,液相量高并且粘度大。2. 窑内填充率高。3. 火焰细长,有长厚窑皮。并且有圈。4. 有害成份高。处理措施:1. 处理球前面的圈。圈如果能掉的话,球自然会往前移动。2. 热烧,将火焰拉长,对着球烧,料量较少或止料,时间不能过长。3. 最后一个办法停窑打蛋。预防措施:1. 控制窑皮的厚度。防止结圈。2. 控制液相量久液相粘度在合理范围之内。3. 控制有害成份在合理范围之内。红窑故障现象:1. 窑筒体现场均可见到红色。2. 筒体扫描仪上可见到异常高温。原因分析:1. 窑内衬过薄或掉落。2. 窑内温度过高。处理措施:1. 窑内降温。2. 如果窑衬掉落(可见亮红)尽快挂窑皮。预防措施:1. 建立升降温制度,保护窑衬。2. 采用质量较好的窑衬。难烧但不发散,结粒但不起块3. 提高运转率,减少开停窑次数。4. 控制窑电流的平衡度。5. 配料要求稳定,难烧而不发散,结粒而不起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