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篇(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69571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篇(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篇(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篇(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篇(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篇(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篇(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篇(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篇(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下面是我整理的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篇(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供大家参考。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1春节前夕,父亲听说我们要按规定“就地过年”,精心准备了“年货”从千里之外寄给我,还给我发了几张家里屋里屋外的照片。看着一堆“儿时的味道”,看着屋里角落上的那辆自行车,我不禁想起了父亲骑着自行车的背影,亲切并温暖着我的心。去年回家,看到那辆立在老屋深处自行车,却没有一丝陈旧的味道,看着它沧桑的影子,好像也在诉说着那段奋斗的故事。一辆自行车早出晚归、拼搏奔波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承载着三代人的希望和收获

2、,见证父辈们为小家、为社会、为国家奋斗幸福的点点滴滴,映照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美好生活艰苦奋斗的壮美历程。父亲是家里的长子,70年代没上完高中就外出务工,为家庭生计奔波,白天到工地挣钱,夜晚还要借着工地昏暗的灯光学习看书,父亲始终坚信有梦想更要用行动来实现,只要用勤奋的汗水驱动梦想的车轮,就一定会有收获。立足当下、重在当下,就像自行车走路一样,蹬一圈就有一圈的路程,只有车轮不断滚动向前才能行万里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父亲和母亲结婚了,在那个结婚“三转一响”标配的年代,父亲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那辆崭新的自行车,在真诚和实干的支撑下,父亲赢

3、得了母亲的信任。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那辆自行车见证了父亲和母亲朴实的爱情,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为了美好生活艰苦奋斗的精神。随着自行车的不断转动,相比以前拮据的局面,90年代大家已不再为“一日三餐”烦恼。在自行车轮的滚动下,“沼气池”“地下水”“电灯泡”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还住上了砖瓦房,吃上了白面馍,透过自行车上充满汗水的背影,我们感受到的都是幸福的味道。进入21世纪,我如愿到了县里最好的中学,看着周围同学的自行车,攀比心作祟的我回家就找父亲说要买自行车,父亲什么也没说把那辆“永久”提了出来,重新修理、擦拭、打磨、上油、加锁,半天功夫就大变样。“你看看这辆车行不,车子有点老但是我收拾了

4、一下,还是比较稳”,听了父亲的话,我顿时明白了什么。虽然那辆自行车有点旧但却异常精神,骑在“二八”大杠上内心感觉非常踏实,一直伴随我走过高中三年的春夏秋冬。2023年我如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成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并参军入伍。多少年始终一脸严肃的父亲满脸洋溢出骄傲的喜悦,我似乎感觉到立在角落那辆自行车也在唱歌,因为它是我高中三年的功臣,陪伴着我风里来雨里去。告别了父母,告别了那辆心爱的自行车,我离开家乡踏上了求学和从军之路。从此后,我再也没有骑过那辆自行车,但它给我的,却是负重前行的使命感,以及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著。一辆自行车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它激励着我尽其所有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好事做

5、好做极致,做一个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人,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轻言失败。就像自行车一样,只要敢于行动就不会跌倒,只要目标笃定梦想终将实现。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2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承载着中国人最热烈情绪和最美好情感的文化载体。虽然全国各地有各自不同的过年习俗,但回家团圆,是中国人共同的仪式。我的父母不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但我从小出生在深圳,生长在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深圳,作为一座包容性极强的现代化都市,每年都会迎来工作的人们。而一到过年,他们都会选择回家乡过年,所以,一到过年,整个城市突然就变得空空荡荡的,

6、好似这年,给这座城短暂地放了个假。虽然,留在深圳过年的人并不多,但过年的氛围却丝毫未减,依旧很浓郁。作为深圳的地标之一的深南大道此时会换上“新衣服”,迎接来往的每一辆车和每一位顾客,路灯也挂上了中国结。站在人行天桥上,望着这一片红红火火的装饰,只觉心潮澎湃。我想,或许正是因为这些鲜艳红火的装饰,让人们意识到年关将至。一到过年,我总喜欢陪着父母做几件有年味的事儿。第一件事就是去逛迎春花市。从花市的街头走到街尾,每个摊位的花卉种类各有不同,带给人的惊喜也不一样。最受欢迎的还是蝴蝶兰,专卖蝴蝶兰的店主总会挂个小腰包,站在店门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进店选购。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同时,为了喜庆吉祥的

7、意头,人们也会买些桃花、玫瑰花和杜鹃花一并带回去。看着繁忙热闹的一幕,你就能感受到迎春花市对于深圳人过年的重要意义了。我想,如果过年没去逛迎春花市,年味怕是会少一些。第二件事是去购买红灯笼、对联等物品。张灯结彩是祖辈传下来的习俗,所以,购买红灯笼、对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把大红灯笼挂在门口,对联贴在门上,等到第二年过年的时候才会换上新的,这寓意着辞旧迎新、团团圆圆。第三件事就是大扫除。大扫除是迎接新年的重要环节,我们全家一起动手,用心打扫房屋、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同时我们还会把旧的东西,譬如衣服、鞋子等扔掉,代表着除旧迎新。一切都准备妥当后,过年的重头戏就该上演了准备年夜饭

8、。对我来说,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正菜就是炸酥肉,这可是我母亲的绝活。先把里脊肉切成条,用五香粉、生抽、鸡蛋、孜然粉腌制,待它腌制好了就裹上一层厚厚的面糊,下油锅炸。看到肉片浮起就可以翻面,再看到酥肉的颜色变成暗黄色就可以捞出控油,这盘菜就算做好了。当然,也少不了我爱吃的蒸螃蟹、蒜蓉粉丝扇贝和清蒸多宝鱼。吃完年夜饭,我家开始包饺子。爸爸负责擀饺子皮,妈妈负责包,我则坐在沙发上看春晚。一般春节的饺子有两种馅,一荤一素。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吃素馅饺子,待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吃肉馅饺子。过完了年三十,就是正月初一了。这一天,深圳就没有那么多的习俗了,我们可以约上朋友出门踏青,在公园里和朋友们一起野餐

9、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就是我作为新生代深圳人的过年记忆了。202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范文3每个中国人,都有特别的春节记忆。一张车票,一盏灯笼,一副春联,一份红包,一盘饺子,一顿年夜饭“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会想到留守在家一年未见的孩子,望穿秋水的期盼眼神;你会想到年迈体弱无人照顾的父母,步履蹒跚的踮脚眺望;你会想到把酒话桑麻热闹的家乡,记忆依旧的袅袅炊烟。你有足够的理由回家,也许不单单是为了过年。但今年的春节跟以往不同,由于疫情在国内多地有所反复,各省市纷纷发布通知,倡导就地过年,引发大家热议。更有无数游子积极响应国家倡议,舍弃“小家”、奉献“大家”、成就“国家”。守望平安,就地过年是“防疫

10、之需”更是“民生大计”。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外防输入压力依然较大,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国内河北、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等多地出现疫情反复,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返乡过年必然会出现大批量人员流动,增加疫情扩散风险,就地过年无疑成为疫情防控的最优选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后企业“用工恐慌”,不仅为重点企业和其他春节期间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保障,更确保企业生产有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对年初经济产业发展有提振作用。守望幸福,就地过年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压”。就地过年政策是分级分类的,中高风险地

11、区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低风险地区倡导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各地政府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采取“一刀切”形式阻断人员出行、返乡。就地过年并非强制性要求,也须考虑部分务工人员“必要”回家的诉求,人性化地制定“必要”回家的务工人员的返乡方式和防疫措施。同时要防止用工企业把“就地过年”,简单异化为“就地加班”。新春他乡亦故乡,就地过年既要“留得下”又要“过得好”。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将服务保障的触角渗透到细化的层面,用“实招”“暖招”让外地务工人员自愿留下来,让倡议更加有效。守望温暖,就地过年需要“特殊服务”更需要“人文关怀”。要想年过好,精神食粮不能少。政府作为外来人员“

12、就地过年”的倡导者,除了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更需要的是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供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推出发红包补贴、发消费券、旅游券等举措,开展送年夜饭、才艺比拼等形式,加强对有需要的外来人员心理干预,体验到“家在远方,情在身旁”。积极关心关照在家乡过年的留守老人与儿童,做好安抚工作,让他们在没有更多亲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过个好年,让异地过年群众在当地留得安心、过得舒心。只有让政策更暖心,把工作做在前面,才能让在外打拼的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暖意,在心里激荡起幸福的味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回家过年是每个“打工人”心中抹不去的“寻根情结”。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共同守望就地过年背后的“民生温度”,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让今年春节意义与众不同。“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致敬每一个就地过年的你,让年的味道多一层“了不起”的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