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墒情资料.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68842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墒情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壤墒情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壤墒情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壤墒情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壤墒情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墒情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墒情资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湖北省土壤墒情及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站网数据精度比测要求一、土壤墒情数据比测1、比测方法通过人工烘干法测量墒情监测站土壤重量含水量,与仪器自动采集的土壤重量含水量进行对比。2、工具准备现场取土样使用工具:天平(充满电)、铝盒、取土钻、烘干法记录表、水桶。烘干使用工具:土样、烘干箱、天平、计算机和烘干法记录表。3、现场取土样 到达测站后,在墒情测站观测场距传感器1平米内选好取土位置,并将土壤表面的杂草清理干净。 根据天平使用说明将电子天平调放好,如果有风将玻璃罩组好,摆放在天平上面。 取出9个铝盒分成3组,每个深度使用一组。对每个空铝盒(要求干净、干燥、盒与盖一起称重、以盒身的号作为盒号)进行

2、称重(注意天平稳定归零后再进行铝盒放取操作) 在土壤烘干记录表分别填写测站名称与采样时间,先按照10cm、20cm、40cm三个取样深度记录盒号、盒重(注意使用避免混淆)。 将打孔钻组装好,垂直放在取样土壤上面,依次按照10cm、20cm、40cm三个深度顺序取土。操作方法:两手分别握住手把,保持取土钻与地面垂直,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钻头,同时施加向下的压力,向下钻的进度有些慢时,说明钻中土满,随后将钻从土中取出,用钻中配置的弯头改锥将土从钻中勾出,将土倒在一堆,供钻孔回填使用。如果没有到达取土深度,继续下钻,取土钻上标有10CM,15CM,20CM,25CM100cm等刻度,下钻时注意不要钻过

3、,因为钻头下进速度很快。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打孔钻上所标的深度与地面相平。把钻从孔中提出,用弯头改锥把土样勾出,放满三个铝盒。继续向下一个深度钻进、取土,直到三个深度土样取完为止。用剩余的土回填钻孔,用钻中配带的清洁工具把钻头清洁干净放入工具包中。 提一桶水,一定找到埋设传感器的上方土壤(面积大一点,以便下次取样有下钻位置),将水缓缓倒入土壤上方,水流不要大,分几次倒完,目的是保证更多的水下渗到土壤中,避免在传感器上方土壤冲出沟槽。如果水没有浇灌到传感器上方,会造成仪器采集数据没有明显变化。 将九盒土样进行称重,将盒湿土重量数据填写到土壤烘干记录表中,称重取小数点后两位。 如果采集时间与仪器自报

4、时间偏差太大,现场取土样完成之后及时进行中心召测完成仪表采集时间同步。 将土样集中带回实验室,将盒盖打开,扣在盒子的底部,把土壤放在烘干箱中(采样运输过程中最好每个站的土样有区别的放在一起,可节省工作时间),关紧烘干箱门,通电,将温度调节到105度,打开烤箱顶部的透气孔,开始烘干6小时(观察烘干箱温度逐渐上升到设置温度)。 烘干时间到,将烘干箱电源关闭,打开箱门,看一下土壤是否干了,土壤温度冷却之后再进行盒干土称重,操作过程中小心被烫,不要把土样扔掉。保留两位小数将数据填入土壤烘干记录表中。 利用土壤烘干记录中的数据计算每个土壤的重量含水量,计算公式:重量含水量(盒湿土重)(盒干土重)/(盒干

5、土重)盒重,小数点精确到1位,数据填入土壤烘干记录表中。 根据每个深度三个土样烘干后计算出的重量含水量,进行数据有效判断,排除错误的数据。依据原则:3个值都比较接近(数据偏差在2%以内),取平均值;2个值都比较接近取2个值平均值;如果三个值都不一致取土烘干失败,需要重新测量。经验依据:取土时间感觉三个深度的湿度有大有小;近期有过降雨或灌溉过程,趋势正确;操作过程中有的环节是否出现过错误等需人为负责,有效判断。将最终计算出的重量含水量填入墒情自动监测数据精度比测表。 从接收中心找出对应时间的仪器采集的土壤含水量,填入墒情自动监测数据精度比测表中,用仪器采集数据人工=误差(数据带正负号)。 在传感

6、器上方浇水48小时后,按照上述方法再进行一组对比数据。将最终完成的土壤烘干记录表和墒情自动监测数据精度比测表交报省水文水资源局。土壤烘干记录表(表样)站点名称取样深度cm 盒号盒重 盒湿土重盒干土重重量含水量土壤类型2008-08-30河溶墒情站1061850.9145.2220.1粉 壤 土10608.2252.3210628.5151.632061850.93粉 壤 土20608.3252.322062851.634061850.91粉 壤 土4060852.3040628.5151.64墒情监测数据精度比测表(表样)10cm深度 20cm深度40cm深度站名采集时间浇水仪器%人工%误差%

7、仪器%人工%误差%仪器%人工%误差%河溶9月1日无15.615.20.417.217.5-0.318.3171.3二、地下水位数据比测1、测量方法通过人工测量地下水位埋深、由高程计算水位与仪器自动采集水位进行对比,统计偏差。2、测量准备准备:专用测量水位的尺子(尺子的误差满足地下水位监测规范要求)、标记用的胶布、地下水位自动监测数据比测表。3、人工测量水位 浮子式水位传感器介绍打开观测场中的设备箱,可以看到传感器上的机械码(单位cm)、钢缆和轮盘,靠近设备箱门一端钢缆连接的是浮子,另一端是钎锤。 将浮子一端钢缆往上提,直到浮子顶部接触设备箱线孔,同时多余钢缆从钎锤端进入水井中。 保持浮子接触设

8、备箱孔,把机械码调整到零,钢缆放在轮盘的槽中。 轻轻下放浮子到水面,操作中避免浮子与钢缆打滑。 在设备箱子浮子端钢缆孔处用胶布在钢缆上标示埋深位置。 中心召测水位。 将浮子端钢缆拉起,直到浮子顶部与箱孔接触,把钢缆拉出设备箱。 用量尺测量浮子根部到钢缆埋深标示位置长度,此长度(钢缆埋深长度)+浮子水面以上长度(浮子全长0.17m,浮子水面以上长度0.095m)=水位埋深,将水位埋深填入水位监测数据比测表。(浮于水面以上长度为参考数) 在水位监测数据比测表中填写站名、测量时间、井口高程和人工水位;人工水位=井口高程-埋深。 把钢缆从钎锤端放入水井中,按照上面的操作方法机械码调整到零,浮子缓慢放入水面。 回中心后填写仪器采集水位数据,对比两种方法测量使用的井口高程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请调整过来。 计算两种测量的误差数据填写到水位监测数据比测表中。完整资料发给省局。 也可用其它测具测量。地下水位自动监测数据比测表站名测量时间井口高程埋深(米)人工水位仪器水位误差(米)另外:为了便于采集水样,可利用设备箱门与井壁的空间,在井盖上,靠近电池侧开一个孔,采样的容器尽量小一些,开口也会小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