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687810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十四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十四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十四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十四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四章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本章考点1.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光谱分析、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临床化学方法的建立(1)方法建立的根据(2)方法建立的过程(3)方法的评价(4)方法建立后的临床观察第一节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一、光谱分析(分光光度技术)定义:利用物质具有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以此来确定物质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称为光谱分析技术。它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分类: (一)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1.LamberBeer定律:A = kbcA为吸光度k吸光系数b光径

2、,单位:cm。c溶液浓度,单位:gL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通常在测定未知样品浓度的同时,与同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物作比较,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计算而求出其浓度,即比较法。其中Cx和Ax为标本管浓度和吸光度,Cs和As分别为标准管浓度和吸光度。2.摩尔吸光系数:在公式“A=kbc”中,当c=1 molL,b=1cm时,则常数k可用表示称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是:当液层厚度为1cm,物质浓度为1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是物质的特征性常数。不同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不同3.比吸光系数:在公式“A=kbc”中,当c为百分浓度(wv),b为cm时,则常数k可用E%表示,称为比吸光系数或百分吸光系数。

3、(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根据待测元素的气态原子能吸收相同原子所发射的特定波长的光,其吸收特性遵循Lambert-Beer定律,即在一定条件下,原子的吸光度同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常用的定量方法有:1.标准曲线法: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按照一定操作过程分别进行测定,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待测物质并测定其吸光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找出对应的浓度。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每次实验都要重新制作标准曲线。2.标准加入法:把待测样本分成体积相同的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标准品,然后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品加入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用直线外推法使工作曲线延长交横轴,找出组分的对应浓度。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消除样品基质效应的影响。3.内标法:在系列标准品和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样本中不存在的元素(内标元素),分别进行测定。以标准品与内标元素的比值为纵坐标,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样品与内标元素的比值依曲线计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本法要求内标元素应与待测元素有相近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只适用于双通道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三)荧光分析法有些物质物质受到有较高能量的光(如紫外光)照射时,在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后,会发射出不同波长和不同强度的光(光致发光),照射停止,发光亦随之消失,这种光称为荧光。利用荧光强度进行分析

5、的方法,称为荧光法。在荧光分析中,待测物质分子成为激发态时所吸收的光称为激发光,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荧光称为发射光。荧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受光激发后所发射的荧光强弱。在一定条件下,荧光物质的浓度愈大,发射的荧光强度也愈强。(四)火焰光度法(火焰发射光谱法)是待测元素利用火焰作为激发源,成为激发态原子回降至基态时发射的光谱强度进行含量分析的方法,属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一种。样品中待测元素激发态原子的发射光强度I与该元素浓度C呈正比关系,即I=aC,式中a为常数,与样品组成、蒸发和激发过程有关。火焰光度法通常采用的定量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内标法。临床工作中,火焰光度法主要用于体

6、液中的钠、钾测定,钠的特征谱线为589nm(黄色),钾的特征谱线为767nm(深红色)。(五)透射和散射光谱分析法主要测定光线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常用法为比浊法,又可称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临床上多用于对抗原或抗体的定量分析。二、电泳分析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常用的电泳分析方法:1.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醋酸纤维素是指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由该物质制成的薄膜称为醋酸纤维素薄膜。这种薄膜对蛋白质吸附小,能消除电泳中出现的“托尾”现象。具有分离速度快、样品用量小的特点。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2.凝胶电泳:以淀

7、粉胶、琼脂或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法称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普遍用于分离蛋白质及较小分子核酸。琼脂糖凝胶电泳适用于分离同工酶及其亚型、大分子核酸等。3.等电聚焦电泳:利用有pH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特别适合于分离分子量相近而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组分,在区带电泳中分辨率最好。常用的pH梯度支持介质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葡聚糖凝胶等。4.毛细管电泳:利用电泳和电渗流的电动力学原理,在一种空芯的微小内径的毛细管中进行混合物的高效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可分为:毛细管自由溶液区带电泳、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及胶束毛细管

8、电动力学色谱。三、离心技术(一)离心技术的基本原理离心技术是根据一组物质的密度和在溶液中的沉降系数、浮力等不同,用不同离心力使其从溶液中分离、浓缩和纯化的方法。离心技术分为制备离心技术和分析离心技术。制备离心技术主要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而分析离心技术主要用来分析样品的组成。离心力(Fc) Fc= m2Xm是质量(g)是旋转角速度(弧度s)X是颗粒离开旋转中心的距离(cm)相对离心力(RCF): RCF=1.1181O-5nXn为转子的转数(rpm)X为离心转子的半径距离(cm)(二)离心技术种类及在检验中的应用1. 离心技术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对悬浮液中颗粒的分离,如从全血中分离

9、血清、血浆等;分离两种密度不同液相,如从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有机相等。2.种类:(1)普通离心法:可用来分离细胞、细胞膜或细胞碎片。(2)差速离心法(差级离心法):原理是交替使用低速或高速离心,也可采用逐渐增加离心速度的办法,通过不断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匀混合液内的大小、形状不同的粒子分部沉淀。由于分辨率不高,常用于定性分离手段之前的粗制品提取。3.密度梯度离心法:比差速离心法复杂,但该法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以同时使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得到分离。 其做法是将样品放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可分为:1)速率区带离心法:根据分离的粒子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的不同,使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粒子处于不

10、同的密度梯度层内分成一系列区带,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离心前在离心管内装入密度梯度介质(如蔗糖、甘油、KBr、CsCl等),待分离的样品铺在梯度液的顶部、离心管底部或梯度层中间,同梯度液一起离心。离心后在近旋转轴处的介质密度最小,离旋转轴最远处介质的密度最大。一般用于分离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物质。2)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离心前预先配制介质的密度梯度,待分离的样品铺在梯度液顶部或与梯度液混合,当梯度液由于离心力作用逐渐形成低浓度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同时,原来分布均匀的粒子也发生重新分布。当管底介质的密度大于粒子的密度时,粒子上浮。此法常用于分离大小相似而密度差异较大的物质。4.分析性超速离心主要是为

11、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沉降特性和结构,如测定大分子的相对分子量、生物大分子的纯度估计、分析生物大分子中的构象变化等。四、层析技术(一)原理层析法是利用待分离物质不同物质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离分析技术。所有的层析系统都由固定相和流动相组成。固定相:是固体物质或是固定于固体上的成分。流动相:由水和各种溶媒组成(液体或气体)。当待分离的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吸附、溶解、结合等)的能力不同,在两相中的分配(含量比)不同,且随流动相向前移动,各组分不断地在两相中进行再分配。分部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分,从而达到将各组分分离的

12、目的。(二)层析法分类而按层析原理还可将层析分为:1.凝胶层析:又称分子筛过滤、凝胶过滤或排阻层析等。固定相是多孔凝胶构成。根据物质分子大小不同,随流动相通过凝胶时受阻滞的程度(移动速度)不同得以分离。优点:所用凝胶属于惰性载体,吸附力弱,不损伤样品;重复性好,有利于定性;操作条件温和,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常用的凝胶有Sephadex G(葡聚糖凝胶)系列。凝胶层析可用于脱盐、分离提纯、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浓缩等。液体气体液体固体液-液层析液-固层析气-液层析气-固层析2.离子交换层析:采用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物质作固定相,利用它与流动相中的离子能进行可

13、逆交换的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主要用于分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也可用于分离核酸、核苷酸及其他带电荷的生物分子。3.高效液相层析(HPLC):在经典液相层析法基础上,引进气相层析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颖快速的分离技术。具有分离能力强、测定灵敏度高、可在室温下进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对分离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生物碱、类固醇和类脂等尤其有利,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相对极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分为正相和反相两种。4.亲和层析:利用待分离物质和它的特异性配体间具有特异的亲和力,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将可亲和的一对分子中的一方以共价键形式与不溶性载体相连作为固定相吸附剂,当含混合组分的样品通过此固

14、定相时,只有和固定相分子有特异亲和力的物质,才能被固定相吸附结合,性无关组分随流动相流出。改变流动相组分,可将结合的亲和物洗脱下来。亲和层析中所用的载体称为基质,与基质共价连接的化合物称配基。具有专一亲和力的生物分子对主要有:抗原与抗体,DNA与互补DNA或RNA,酶与底物、激素与受体、维生素与特异结合蛋白、糖蛋白与植物凝集素等。亲和层析可用于纯化生物大分子、稀释液的浓缩、不稳定蛋白质的贮藏、分离核酸等。五、电化学分析技术(一)基本原理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化学电池的电位、电流或电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电化学分析法。(二)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离子选择电极(ISE)能对某特定离子产生响应,在一定范围内,其电位与溶液中特定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可用离子选择电极来定量分析某些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临床上常被用于多种体液(血、尿、唾液、脑脊液等)中Ca2+、K+、Na+、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