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瑄: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685518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玉瑄: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玉瑄: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王玉瑄: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王玉瑄: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王玉瑄: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玉瑄: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玉瑄: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北京师院附中 王玉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各种人才。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渗透,除政治课外其它学科也都负有重要的责任。 由于地理学科是跨自然、人文两大领域,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故蕴育在地理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极为丰富。地理学科的思想教育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包括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教育,这“三观”都是正确的人地观的组成部分,教育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协调关系的途径,这一思

2、想教育因素不仅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在区域地理教材的编写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另一类是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它是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阐述正确的人地观的同时,依据我国的国情,围绕对我国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评价,开发利用的发展状况等地理特征展开的。在地理思想教育的各种渠道中,本文仅就国情教育的有关内容做如下探讨。一、我国地理国情的基本特点国情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那些既定的,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各种条件。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社会、自然、资源、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军事等各种因素的综

3、合。如果概括成一句话,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大国。地理国情是我国的国情之一,从地理学科的性质和范畴来看,主要可分为自然地理国情和人文地理国情两大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地大物博,自然条件优越;第二、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自然灾害频繁,第三、人口过多,人口压力过大;第四、经济发展迅速,但生产水平较落后;第五、地区差异大,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二、国情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国情教育从宏观上可分为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基本国策教育三个系统。国情知识是地理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理国情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国情,分析国情,实事求是地评价我国的

4、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知识教育是情感教育和基本国策教育的基础。情感教育是国情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利用地理国情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树立起建设祖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四种情感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认清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培养学生忧国、富国、强国的高尚情躁。只有知国,才能爱国和报国,只有树爱国之心,才能立报国之志。基本国策是指国家在分析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基本策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是全国人民工作和行为的准绳,如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我国人口政策,改革开放政策,保护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的政策等等,通过基

5、本国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令,对学生进行政策法制教育,培养学生从我做起,自觉地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地理国情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交织渗透,共同构成地理国情教育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古今中外,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地理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列宁曾深刻地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充满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她可带来国家的兴旺。爱国主义的情感是以深刻的认识作基础的,只有对自己的祖国知之甚深,才能爱之甚切,这种爱集中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改革开放以来,少数青少年产生盲目的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主

6、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的片面性,对我国的国情缺乏了解或根本无知。加之,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期间,在宣传报道国土、国情、国策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等方面的工作不得力,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地理学科在进行国情与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古代我国的地理著作到今天的地理教材,到处都渗透着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禹贡”、北魏时期的“水经注”,明末时期的“徐霞客游记”,都以绚烂多彩的文笔,借助对山岳、河流、土壤、物产等的描写,把祖国多姿丰采的面貌展现于世,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感情,焕发人民的爱国之情,可谓当时进行国

7、情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建国后,我国历次颁布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都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五十和六十年代,以宣传祖国锦绣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的资源、富饶的物产,颂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生产发展的巨大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地理教材,配合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培养出一批批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接班人,今天他们都已经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化环境意识,以人类发展与地理环

8、境关系为主线的高中地理教材的出现,把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又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要求学生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祖国的自然环境,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失误与存在的问题,真实地、更客观地认识我国的国情,激发学生为保护环境、战胜困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近年来,为改进中学地理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国情的角度进一步开展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三者”是统一的机体缺一不可。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起步晚、起点低,不可能回头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我国又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协调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9、,“人均”贫乏,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只能依靠先进政党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中外历史都证明,要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只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讲清我国的自然国情和人文国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现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三、地理国情教育的途径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都能潜移默化地进行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只要点播的适当,都能在学生心灵中种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伟大祖国的种子,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依据现今中学地理教材的特点,落实国情教育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 优越的自然环境首先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悠

10、久的文化历史,激励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中国地理教材中“优越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西高东低的地势”,“复杂多样的气候”,“气势磅礴的名山大川”,“滚滚的万里长江”,“碧波浩渺的洞庭湖”,“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妩媚的西湖”;“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巧夺天工的都江堰”等。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丰富多采的森林树种”,“品种齐全、配套较好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巨大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富饶珍奇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等都有较高显露性的教育价值,教师要讲深讲透,逐渐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地域之辽阔,山河之壮丽、景色之优美,物产之富饶,历史之悠久,增强学生爱国的情

11、感。热爱祖国山山水水之情,是成长为一个爱国主义者最朴素的情操。方志敏烈士曾经说过,“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是景,自城市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为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象我们的母亲,她是个天姿玉质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祖国的美,祖国的伟大,需要教师言传身教以情动人,点拨青年热爱祖国的心弦。要看到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是在教师长期熏陶下逐步形成的。(二)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用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的自信心,激发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感。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这里边有个正确认识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个农业劳动力

12、人均占有耕地仅相当于印度的 31,美国的 0.5,用这样少的耕地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是个沉重的负担。1949 年我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完全是在“一穷二白”、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建国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拿出巨大财力发展国防。上述三点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站在这样一个基点上来衡量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才是实事求是的。不切实际的拿今天我国的人均生产、生活水平和美国、西欧等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或者和得到巨大外部援助,人口数比我们少的多的亚洲“四小龙”相比,显然是不合适的。基于上述认识,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时,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比经济发展的速度教

13、材中指出,从 19811985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 8.1”,“我国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率达到 12以上”,而同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年增长 1至 3,工业年增长 48。如果以和我国国情相差较小的印度相比,二次大战前我国工业总产值只及印度的 1/2,目前我国工业产值却高出印度 3 倍以上,在医疗、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营养健康水平方面都明显高于印度。经济发展速度是衡量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优劣的主要尺度之一。我国经济发展能保持较高速度,无疑说明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按照“十年规划”要求今后十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6,这在世界范围内将是比较高的增长速度。2.讲生产和布局的

14、巨大变化建国 40 多年,已经基本上摆脱了旧中国生产的落后性,分布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较好地解决了吃饭穿衣的问题。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了拥有各种现代化手段的交通运输体系。工农业生产的布局正日趋合理,初步建立了一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发挥它们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桥梁和基地作用。到 1986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八位,到 2000年实现比 1980 年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后,就可能跃居到世界第五位。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巨大变化,必将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增强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3.宣

15、传党的经济政策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关于我国发展工业、农业、交通以及国土开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如“工业布局的原则”;“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的方针;“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等,都有严格的政策性和实践性,是社会主义建设总方针的组成部分。让学生理解和自觉地贯彻方针、树立民族责任感,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各项方针政策取得的成效,就是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例如,在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农民摆脱了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狭隘农业,兴建了如雨后春笋的乡镇企业和农村副业,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走上了富裕的道

16、路;在调整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的速度和比例,把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放到重要地位”方针指引下,城乡市场空前活跃,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已经搬进了千家万户,使我国成为拥有家庭电器总量最多国家之一,并远销海外。(三)国情及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用国情和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一定的“危机感”和“紫迫感”,增强民族的责任心。今天的青少年,就是下个世纪初的建设者,在他们了解我国国情优势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劣势和存在问题,从而明确肩负的责任,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是个资源“大国”,还要强调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很少,又是个资源“小国”,树立起强烈的“人均意识”和“忧患意识”。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资源与能源的供应将更为紧张,认识到我国实际上人均资源并不丰富,而是“地大物薄,人口过多”。为此,在对学生进行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教育的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