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676560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当前,在全市以及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开展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阶段的具体化。从传统农业重镇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角度出发,对建设新农村可理解为: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开展方向,以“效劳城镇,富裕农民为目标,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

2、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开展程度的标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定位要准、要有新的开展观念、好的开展思路和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开展路子。综合分析我镇的现状,我认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我镇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三增方向、三化联动、四基一新的根本思路,统筹城乡一体化开展(“三增方向指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三化联动指的是农村经济产业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和精神生活健康化;“四基一新指的是强化根底设施建设、根底产业开展、农民根本素质提高、农民根本生活保障以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以镇村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作支撑,以示范村为带动,以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加大根底设施建设力度,做强

3、富民产业,壮大新经济组织,创立好班子,塑造新风貌,为建设经济开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的根底。 一、客观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和难点 梨林镇是我市的传统农业乡镇,素有济源“东大门之称,新济公路横贯东西,22023国道贯穿南北,济焦、济洛、济晋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全镇地域平坦,总面积67.2平方公里,总人口43150人,辖45个行政村。 农业开展根底良好。粮食播种面积69975亩,林果面积到达5600亩,温室大棚到达32023座,粮经比60:40;目前,主要以畜禽养殖、林果、蔬菜、粮食种植为主导产业,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4、到达4155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到达4881元。 工业根底得到加强。目前,我镇乡镇企业到达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初步形成纺织、化工、皮革加工等支柱产业。202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30440万元;地方企业入库税金539万元。 城镇设施逐步完善。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占地87亩的绿色文化广场、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投资700万元,完成了“运河桥、铁路桥、工业路的两桥一路和集镇建设,构筑了四纵三横的集镇建设根本框架。 以上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我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但是,我镇农村经济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

5、缺乏能够左右全镇经济开展的骨干龙头企业,三产开展滞后,特别是农村产业化开展水平较低,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增收空间越来越小。二是受经济开展水平和地方财力所限,根底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凸现农村建设的相对落后;三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够。四是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这些落后的农村面貌是全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紧迫现实需要,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回忆我国经济开展的历程,每当国民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经济失调的时候,农业都会受到伤害;但凡农业徘徊不前

6、时,必然制约国民经济的开展。因此,无论在经济开展的任何阶段,对农业的根底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加快农村开展正逢其时。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开展观,既要立足当前缓解突出矛盾,又要着眼长远解决根本性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修道路,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我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途经,创造新的条件,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推进镇域经济稳步开展,使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实现新农村的开展目标,经济是根底,经济不开展,建设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在新农村建设中,应以提高

7、农村工业化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通过产业在城乡的互动,进一步打破城乡界限,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不断提升镇域经济实力。一是抓好新产业的培植。产业开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物质根底。我镇将加大工程引进建设力度,通过工程建设这个载体,集聚各类生产要素,调整和优化我镇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今后,我镇将着重效劳和规划好“三大工业园区。效劳好全市沿获轵路,以东江为基点的“东南新工业园;以荣昌公司、兴达公司为起点向东延伸,建设“纺织工业园;沿22023国道和新济路两侧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同时,我镇要依托优势产业,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未年五年,我镇要努力新增4万锭精梳棉纱生

8、产规模,使纺织业总量到达2023万锭,形成豫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纺织园;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建成一家2万吨无公害冷鲜肉制品企业;要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到202315个较大规模的工程;产值超亿元企业要到达35家,以工业化实现全镇经济总量的扩张,带动农村经济开展,最终实现强镇富民。二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开展规模化经营,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沿新济路、22023国道为重点大力开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抓好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围绕奶牛、生猪、蛋鸡三大优势畜禽品种,在全镇推行标准化养殖区和规模养殖场;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储藏、保鲜、包装和运销业,加快培育壮

9、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群众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以城带乡是建设新农村的有力引擎,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效劳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镇将以抓好范庄、五里沟、大交、薛庄新村为突破口,加大对农村道路、边沟、卫生环境的整治力度,扎实推进水利、饮水平安、能源、播送电视、通讯等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休闲、体育娱乐设施建设,使小城镇及农村根底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让公共效劳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今年,我们方案投资

10、800万元,启动镇区巷路改造、商贸楼开发、镇区亮化、自来水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一批根底设施建设;增强乡村与城镇的融合能力,建设农村道路8条公里;解决群众吃水难题,完成7个村的农村饮水平安工程等。 三)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使干部执政能力得到增强。新农村建设关键还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广阔基层干部的力量。我镇将紧紧围绕“五个一工程,以全面争创小康村(户)活动为根底,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典型教育的示范作用,在各村、各支部广泛开展“干群联心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广阔党员干部自觉争领先锋模范;同时,我镇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推行

11、“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实现党支部职能作用的转换。“支部加协会活动,就是在农村经济开展上,实现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农村专业协会为纽带,以科技大户为根底,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开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奉献。 四)加强文明教育科技培训,使农民素质日益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我镇要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实施科普大集、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争取每年培训农民达6000人(次)以上,为农村经济开展培养科技能人。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尝试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各村开展“能人带动工程,把农村思想素质好、致富本领高、社会影响大的农民评选出来作为能

12、人,组织他们与“想富不会富、要富没门路的农民结成帮带对子,发挥能人在农业技术、产业工程、资金信息、市场销售、外出务工经商经验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帮助被带动人从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种植业中尽快转移出来,快速增收致富。 五)加快社会事业开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和谐。要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时机;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根本医疗体系,稳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根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

13、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根底,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开展的成果。 三、新农村建设需要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进入“十一五向全党提出的新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各级干部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具体实际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 一)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三农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突出。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异,彻底改变城乡二

14、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长期过程,不是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牢固树立“打根底、谋长远的思想,防止一哄而上,忽冷忽热走极端,搞短期行为,流于形式。必须把总体规划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做到既有中长远的规划目标,又有近期工作安排。要有所侧重,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争取年年有目标,事事有人管,一年一大步,年底结硬帐。要坚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积极、条件最成熟的村子抓起,一步一个脚印,见到实效,既让农民充满信心,又要让农民得到实惠,通过设施改造和建设,逐步推进电视有线化、网络宽带化、道路水泥化、垃圾日清化、排污专管化、环境生态化、

15、农业产业化,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 二)掌握节奏,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通过搞好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完善政策,然后全面推广,常常是解决很多难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可以从先办有条件办的事、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做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允许起点有先有后,过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不搞“齐步走。善于研究把握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注意多方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特别是规划要依山就势,顺其自然,充分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 三)强化政府引导职责,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各级党委政府是建设新农村的领导者、组织者;广阔农民群众那么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16、力量和主体。一方面党委政府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给予引导和扶持,重点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技术、资金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切实为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抓好新农村建设催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农民,相信农民,教育农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动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改变家乡面貌,使广阔农民自觉自愿地拥护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民愿意不愿意,快乐不快乐,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建设新农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尽量实现政府与农民群众目标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正确结合,使新农村建设产生最正确的效果。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