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次北固山下一诗理解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67594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次北固山下一诗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次北固山下一诗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次北固山下一诗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次北固山下一诗理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次北固山下一诗理解【原诗】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教材注释】(人教版九义制初中语文第一册试用修订本)客路 旅途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残夜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江春入旧年 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归雁洛阳边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 P186)这首诗既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与“一帆悬”既有实景

2、之美,也有虚景之壮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风景虽然美,但其中还是有令人不尽愉悦之处。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毕 竟不是十全十美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如此只好把感情寄托在“乡书”之上,真情难得还在家乡。表明思乡之切。这是一首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是谓即景生情。“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青山绿水寻常用法,未免近于俚俗。但此处加了 “外”“前”两字,却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 间,因此和下联 “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 颔联完全是写景, 其中“平” “阔”“正”“悬”都是诗眼。因为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颈联是即景抒

3、 情,见得海日又生残夜,江春又入旧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客日久,引动归 思,就结出盼望乡书欲借雁足以传也。【几点讨论】 1、开头两句是不是写“旅途忧郁的情怀”?“青山绿水寻常用法,未免近于俚俗”一说是否成立。笔者认为此诗首联丝毫看不出什么 “忧郁”,而且恰好与此相反。 首联与颔联一以贯 之,无非写作者的一种轻快,踌躇满志的情绪,也许是仕途得意,也许是商场顺利, 颇似“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味道。因此在作者的眼里,才是“青 山”、“绿水”而不是“枯藤” 、“老树”、“昏鸦”。“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 更写出那种前途似锦,一帆风顺的情景。此两联当写自己在旅途中所见所感。 2、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全诗表现一种怎样的情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 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 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 “海日”承上联“潮平两 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 “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 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 很自然的产生。此诗写出作者的一种复杂的情绪,一方面事业有成的得意,另一方面却客游他乡的 淡淡的乡愁,这在古代知识分子中是很普遍的,因而能得到许多人的共鸣。 从写作技巧上来讲,此诗与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相似之处。以上系个人揣测之词,手头缺资料,望各位老师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