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67315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5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2.建设性质:改扩建3.建设地点:#市#区#市农科所内4.建设单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5.法人代表:6.技术负责人: #市农科所油菜室主任,研究员)7.项目主管部门:#省农业厅二、建设规模新建原原种繁殖网室30个(面积6000m2),原种繁殖隔离基地40亩(其中不育系繁殖面积35亩,恢复系繁殖面积5亩),新建质检挂藏楼一幢,建筑面积252 m2,配套购置仪器设备7台套。三、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原种繁殖网室的网室框架;原种繁殖隔离基地的排灌沟渠及田间道路硬化;质检挂藏室土建工程;与项目配套添购的仪器设备

2、。四、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83.8万元(土建工程133.0万元,仪器设备50.8万元),其它费用9.2万元,预备费7.0万元。五、资金筹措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50万元。六、投资使用计划本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 2008年1月开工建设,至2008年12月底全部建成投用,故资金使用不分年度。七、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一年,即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八、项目效益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单位正常年份可获利24.2万元,该部分所得将可继续用于油菜育种研究工作,以保持其在油菜研究中的优势地位。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

3、九、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2.#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3.#市统计年鉴(2006);4.其它相关技术经济资料。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植物油消费量及油菜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直接促进了油菜良种的需求。为此,根据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有关内容、国家对加快农业良种繁育进程的有关政策,#市农科所为省内一流的从事双低杂交油菜研发的科研单位,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赣两优二号”油菜原原种繁育面积,申报建设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赣两优二号”原原种扩繁基地项目。我国是植物油及其油料生产大国和

4、消费大国,产量及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1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消费量都有了明显增长,每年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从80年代初的2.2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6公斤。2005年,我国油料产量为2805万吨,食用油进口量为541万吨。油菜是我国普遍种植的重要油料作物,与大豆、花生一起,构成了我国油料作物的主体。此外,油菜既是含油率比较高的油料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是增加植物油和饲料供给的最佳途径之一。当前,我国植物油产量稳定在830万吨左右,但与消费需求相比,每年仍有600万吨以上的缺口。发展油料作物的种植业,应用优良品种,提高植物油的产量和品质是我

5、国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2004年长江流域的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0%以上,总产占全国83.16%。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开发潜力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其产业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优势。国家实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已有多年,取得了较大进展,稳定了油菜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油菜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我国较早开展油菜育种的单位,研究条件和水平位居全省首位,自1970年以来一直承担着省内油菜方面的重点研究课题,在育种和栽培方面有10多项

6、研究成果,特别是“九五”育成省内第一个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品种“赣油14号”,填补了省内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空白,种植面积已达120万公顷,1998年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十五”期间又育成了国内第一个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2001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确定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主推品种,现已成为#、安徽、湖北、湖南省的主栽品种,至2006年累计推广面积177.8多万公顷,新增经济效益33亿余元。“两优586” 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异地制种技术研究” 2007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继“两优586”之后,又培育出比“两优586”增产10%以上的双低两系杂交油菜品种“赣两优二号”(两优589),同时还培育出了一系列高含油量的甘蓝型黄籽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生态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是#市农科所利用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26S与优质恢复系C189育成的甘蓝型中熟偏早的高产、优质(芥酸0.3%,硫甙28.7mol/g)、含油量40.7%、抗(耐)病的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于2006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通过省级鉴定。“十五” 国家“863”计划、省科技重点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成果,

8、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2007年列入#省科技厅重点成果推广应用项目。“赣两优二号”2003-2004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7.69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0.33%,增产达显著水平;2004-2005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6.89kg,比“中油杂2号”增产11.76%,增产达显著水平,菌核发病率9.5%,病指3.78。近几年,该品种已在#、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试种示范推广,种植农户普遍反映,“赣两优二号” 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耐)病性较好,生长势强,抗倒性较强。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满足市场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需要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也是油菜产品消费大国。油

9、菜作为满足食用油和饲料用蛋白质需求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提供我国国民60%左右的食用油份额;菜籽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畜禽蛋白质饲料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对优质油脂和饲料用蛋白质的需求量稳步增长,现有的油料作物生产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可以认为,优质植物食用油及系列产品和饲料用蛋白质是21世纪我国最紧缺的大宗农产品,大力发展优质油菜是缓解乃至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措施。2.国家发展双低油菜优质区域规划的需要国家确定建设的长江流域双低优质油菜带,已实施多年,取得了较大进展。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全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

10、里,涉及沪、浙、苏、皖、鄂、赣、湘、川、黔、滇、渝等省(市)和河南信阳地区,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85%以上。长江流域冬季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双低”油菜优势产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省2005年油菜播种面积为814万亩,双低品种为412万亩,双低品种发展的空间较大。3.发展油菜、地位重要油菜生产适应性广、茬口灵活,具有养地作用,在长江流域以稻田为主体的耕作制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既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减轻稻田的次生潜育化,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油菜的成熟期比小麦早,在三熟制地区和两熟制地区均可栽培。另外,油菜产业的发展能推动养殖业、养蜂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

11、的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油菜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成为WTO正式成员,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入世给中国油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我国油菜产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农业贸易的交流与合作。为此,必须显著增强我国油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效地保护国内市场,逐步开拓国际市场。第三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一、建设单位的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1.建设单位的名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单位性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3.法人代表情况:高海军,42岁,学士,高级

12、农艺师,现任#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该同志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及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工作,参与或主持的农业科研及成果开发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在农业科研及成果开发方面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市农科所成立于1949年,为副县级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归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类,全所占地面积约300亩。#市农科所下设四个专业研究室,即油菜研究室、苎麻研究室、水稻研究室、蔬菜研究室,主要从事油菜、苎麻、水稻和蔬菜的科研与开发工作,并在油菜、苎麻、水稻等作物研究上先后获得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油菜育种是我所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自1970年以来一直承担着本省重点攻关课题,

13、2000年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两系杂交油菜的研究与在青海的开发应用,国科生字2000112号;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统研究与杂交种选育,2002AA207009),在育种和栽培方面有10多项研究成果。随着杂交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所已在省内外建立了3个制种基地,其中本省1个、外省2个,总面积达120公顷,同时还在省内外建立起了良种推广与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格局。目前,#市农科所正围绕“突出苎麻特色、打造油菜品牌、夯实水稻基础、做好瓜菜文章”四个研发主攻目标,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科研管理机制,促进多出、快出优秀成果,不断加强科

14、研成果开发,正朝着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地市级农业科研所迈进。三、人员及其构成#市农科所现有在职人员71人。在职人员中,管理人员10人,科研技术人员46人,试验工人15人。技术人员中有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9人、中级职称人员23人、初级职称人员11人。#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有研究员1名,副高4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多名,技术力量强,研究工作基础扎实。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尊文,男,研究员, 农学专业,大学,省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六十年代后期从事科研生产管理任指导员;七十年代主持省科委重点项目“白菜型杂交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主持省科委重点项目“甘蓝型油菜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

15、究”,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主持省科委重点项目“三系法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主持省级重点攻关项目“甘蓝型油菜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九五末至十五”期间为国家“863”计划项目油菜育种主持人之一。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农科教三等奖1项,以及#市特别贡献奖。四、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或专利技术及其获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市农科所累计获得一批国家、省(部)、市(厅)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1项,市厅级奖励46项。近年来,#市农科所每年承担国家、省(部)、市(厅)级科研项目(课题)四十余项,并且在油菜、苎麻、水稻等作物研究上获得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在油菜方面,利用光温敏生态型不育系在国内率先成功培育出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两优586”。该品种2001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确定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主推品种,现已成为#、安徽、湖北、湖南省的主栽品种,至2006年累计推广面积177.8万多公顷,新增经济效益33亿余元。“两优586” 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2005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生态型两系法杂交油菜在青海东部地区的制种技术”专利一项申请号0315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