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 李太平 泼墨画狗.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669486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画家 李太平 泼墨画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画家 李太平 泼墨画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画家 李太平 泼墨画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书画家 李太平 泼墨画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书画家 李太平 泼墨画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画家 李太平 泼墨画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画家 李太平 泼墨画狗.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熔 古 铸 今 自 家 风 骨 访书画家李太平李太平 1949年10月15日(农历)生于河北魏县大仓口村一翰墨世家。祖父李书是当地知名书法家,颜柳功夫很深。父李茂荣楷、隶功底深厚,在当地颇有名气。李太平自幼受环境熏陶,6岁操墨,习颜临柳,早年打下书法基本功,后拜刘炳森为师,写汉隶。在河北大学历史系学习期间,又投黄绮门下,受其“铁戟磨沙”之风格影响,追求雄浑老辣之风貌。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国家级书画展。1986年首次赴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获得成功:1991年、1994年又两次在日本东京举行书画展,影响深远。1994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举办书画展,当地多家报纸发表消息和赞誉评论。1994年春节前夕,中

2、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专题介绍李太平泼墨画狗一绝,在全国影响很大。李太平先生出版有李太平书法艺术、李太平神犬图、李太平根隶张迁碑,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作品被中南海怀仁堂选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收藏。日本首相小渊惠三收藏其作品“福国有德 经国济民”,前首相田中角荣、中曾根康弘、细川护熙都收藏其作品,我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瑞环、刘华青、胡锦涛、曾庆红也有收藏。其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海内与海外、泰国新中原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2002年其作品获首届黄河杯诗书画大赛金奖,又获得“梦园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应大型记录片毛泽东和他的颂歌筹备组特邀题字,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书

3、法大词典等十多部大典。荣获2003年度全国先进文化人物特别贡献奖。李太平现为中国书协会员,邯郸市群艺馆研究员(正教授),邯郸市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邯郸市政协常委,邯郸市书协副主席。音乐:年华似水,人生如歌,岁月如金,匆匆流过。斗转星移,不减对文艺的不懈追求。直面聆听心扉独语,感受艺术无穷魅力。邯郸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大型访谈节目阳光文艺人生。音乐:梁静:收音机旁的听众朋友,大家早上好,现在是早上8点整。欢迎您关注中波1098,调频90.9,邯郸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早间直播节目,在文艺广场当中,我们为您进行的是特别节目阳光文艺人生,“阳光文艺人生”节目自开播以来,已经陆陆续续邀请到了邯郸本

4、土文艺界的成功人士多位,在我们节目启迪之下,有很多在这方面有爱好的年轻朋友也深有感触,通过聆听老一辈人物的成功事迹和他们的风雨人生,相信对我们所有年轻人的成长都会有所帮助和有所感悟。在我们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非常有幸的邀请到了邯郸市非常著名、非常熟悉的书法家李太平老师,做客我们直播间,让我们一起见证他的风雨历程,艺术人生吧!音乐:梁静:邯郸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大型访谈节目,文艺人生,本期人物书画家李太平。歌曲响起:阳光总在风雨后梁静:听众朋友,伴随着这首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请出了本期做客阳光文艺人生的主要嘉宾人物李太平老师。李老师,您好!李太平:您好,主持人。梁静:李老师,其实我安排的“阳光

5、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是征得您的同意的,我也知道您比较喜欢这首歌的,是吗?李太平:是的,我比较喜欢这首歌。梁静:李老师,为什么您偏偏喜欢这首歌?李太平:因为这首歌简单明了,活泼欢快,阐明了一个人生哲理,先苦后甜,先付出后得回报,几分汗水几分收成这么一个道理。可以说,这首歌好象是我的人生写照一样。我当然很喜欢。梁静:我知道在您的一生当中,有许多爱好,能首推书画艺术吗?李太平:当然是这样,书画艺术是我的生命,那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呢?梁静:为什么,您把书画艺术比作生命呢?李太平:这就和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系了。我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六十年代我走来,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

6、的号召。当时,我虽然上小学,却对我震动很大,因为雷锋的事迹感动了我。雷锋当兵前后的所作所为,对我启发很大。雷锋的故事,很平常,我怎么没有想到,没有做到。关键是思想水平,思想认识跟不上罢了。我上中学后,65年28届世乒赛,徐寅生、庄则栋走红。徐寅生写了一篇如何打乒乓球的文章,在全国反映强烈。他提出“为革命而打球,为祖国而打球”的思想,当时对我幼小的心灵是个很大的促进。祖国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梁静:我也听说过这篇文章。您谈谈对您是如何促进的。李太平:徐讲的是打球,实际上他说的是人的世界观问题。中国人为什么活?为谁活着?人生怎样才能有价值?生命怎样才能永恒。当时我的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觉悟也不高,

7、不会认识到象今天这样的高度。我受家庭的影响很深,小时侯祖父曾多次告戒,我要好好学习,要写好毛笔字,挺起腰干做人,将来有点出息。父亲多次叮嘱:不要抽烟,不要喝酒,要学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我就信这一条,并题诗赠我,“黄昏灯火五更鸡,正是青年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恨读书迟”。我至今滚瓜烂熟。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就有大志,总想干成点事,与众不同的事。有这样思想做基础,干什么都用心。喜欢动脑,想问题,喜欢哲学和历史。梁静:那么您的书法什么时候开始练习的?李太平:我6岁开始操墨,在祖父李书先生的指导下,练习楷书,“玄秘塔”,也写颜家庙。开始在废纸上写,后来废纸写完就在木板上,用胶泥水写。每日

8、三板,临池课日。几乎天天都写,父亲还检查“作业”:在较好的字上划圈,受到表扬,也很开心。上中学,还坚持每天写字。学校搞书法比赛,我还入展,参加展览,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那时候炼字也没想到将来要当书法家,只是为了完成大人交给的作业,不受批评,没有其他想法。梁静:您写过黑板报吗?粉笔与毛笔有何区别?李太平:我写过,上小学时写生字,都是用粉笔在石板或木板上写字,那是为了炼生字。其实我小的时候写粉笔字,也是按照书上的楷字练习的。撇、捺、竖、勾,都是按照书上的楷书练习的,写的笔画都比较到位,为以后写毛笔字打好了基础。粉笔字和毛笔字的区别就在于,毛笔字的笔锋撇、捺书写时都能完全表现出来,而粉笔字达不到;毛

9、笔锋长有弹性,有粗细圆润之感,粉笔则达不到。梁静:您什么时候从审美的角度来认识到书法的美学价值的?李太平:中学阶段,炼书法,还只是处于临帖阶段,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书法的美学价值,尤其是对隶书的美学价值,认识的更肤浅。我父亲是写唐楷、唐隶的,唐隶的蚕头燕尾的特点比较明显。我当兵后,和刘炳森老师相识,从他那里认识到书法的美学价值。汉字不单是表意,更重要的是他除了表意外,更感动人的是他的审美因素。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他的形式的魅力,已经超过了他的内容了。如张旭的“古诗四首”,怀素的“自序帖”,艺术的魅力无穷,千古绝唱。古人云:寒猿饮水撼古藤,壮士拔山伸劲铁。他们都是把书法的形式美推到了极至,被后人誉为

10、书圣,草圣。梁静:您什么时候和大书法家刘炳森老师认识的?他对您书法事业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李太平:我认为我一生是很幸运的,我一生中碰到三个恩师。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佛是讲缘分的,佛法无边,一切皆有定数。在这个世界上,谁和谁碰在一起,都是定数。因此,我和刘炳森在北京相识,就在情理之中了。刘炳森是书法大师,对我一生的书法事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一次见刘老师的时候,是和李忠儒老师一起去的,我带着一本解放军画报,画报上一组照片的标题是刘炳森写的变体隶书“一个朝气蓬勃的韶山党支部”。我翻出来给先

11、生看,他笑了笑:“这是隶书的随意性,我顺便写的。但它内含筋骨,外露阑珊,象健美运动员穿休闲装一样,悠悠自得。”先生一边讲一边又在一个宣纸条上写“一个朝气蓬勃的韶山党支部”几个字。我对照了一下画报,和发表的一模一样。我和忠儒老师连连赞叹不已。快十二点了,刘炳森先生留我们吃午饭,我们谢绝了。我们走出故宫北门,再回头看先生,他依然站在那里,和我们招手致意。这一次会见,刘炳森先生给我留下极好的印象,对我一生的事业起着重大作用。这正是1972年4月份。我心里想,回到连队,要更加刻苦的练习。时值文革,“大海航行靠舵手”非常流行,我感到在学书的大海里,我的舵手就是刘炳森老师,想到这里,心里异常兴奋。我回到部

12、队,调整计划,改写颜体。写柳字是小时侯爷爷让写的,他说柳字有劲、有骨力,颜体多肉少骨。现在听刘老师讲颜、柳各自特点,比较全面。就列出计划,改写颜体,我按刘先生讲的把纸折成格,开始写颜体。正规写颜体,就从这里开始。在北京买毛边纸,3元一刀,非常便宜。我又送给先生两刀。他正在吃饭,说我练字就用这种纸,练字不能着急,一定要把速度慢下来,沉下心来,看准字帖,每个字至少写五遍再换字。写隶书也是这样。随后边说边写为我临帖作了示范。示范字至今我还珍藏着:“西凉波映甘棠阁,南浦烟横汀泗桥,湖北风光”。我看着他写,速度非常慢,并有编号。他说:写草书,速度并非都快,力是非常重要的。说罢,他将自己临写的大草怀素自叙

13、帖给我看,并送给我做留念,这张的编号是1275。我思索着先生的话,临摹着他的墨迹,这一幕使我终生不忘。从此之后,我经常自己去找刘炳森先生。他家住在故宫西角楼的一间房子里。刘先生1937年8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校美术系国画山水专业,本科毕业。此时,先生的家属还在武清老家,他住单身。1971年深秋,他领我去他家,一张床,一个橱柜,占据了15平方米的房间的一半。一个写字台靠在西墙上。我环视四周,墙上,窗上,门上,桌子上,小橱上,几乎都是他写的字。后墙上的窗户下边,挂着他写的横幅隶书:“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后来他的这幅字赠送给我)。窗左边,挂着一幅水墨人物画,是

14、范曾为刘炳森的画像。人物逼真,形象生动,抓住刘炳森思索问题的神态,细心刻画,栩栩如生。后来范曾到刘家做客,正好我在,问起这张画的创作,范说面部表情我下功夫最大,用了数个小时来表现。眼神是心灵的窗户,是内心世界的反映,须用心刻画。两位大师的严谨治学态度,使我大受启发和鼓舞。这次我到刘家的时间较长,两个小时后又在一起吃了午饭。谈书法谈临帖,又一次谈颜柳欧赵时,先生说:“您应该写颜。”我说我上次从您处回去后就开始写颜了,写“多宝塔”。他听了以后,很高兴:“颜字开阔大气,庄重,厚实,是欧柳赵虞所不能比拟的。毛泽东、朱德、郭沫若等大家都是以颜字打基础,基础厚实稳固,则楼高而稳矣。”我小时写字也是写颜,颜

15、体的端庄稳健,气宇轩轩,是任何楷书都无法比拟的。从此我进一步坚定了练颜体的决心。后来我每临一个月都去请先生指点,批改作业。先生对临帖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对我说:“临多宝塔,不如临东方朔画赞。多宝塔是颜氏44岁之作,尚未完全成熟,老辣之感未成。而画赞碑,则是颜氏的代表作之一,是成熟之作。”后来遵从先生教诲,我又改临“画赞”碑。直到1976年河北大学毕业,分到展览馆工作,还每天临写“东方朔画赞”。梁静:那么,您的第二个恩师又是谁?对您有何影响?李太平:我的第二个恩师是黄绮老师。黄绮老师是我河北大学的老师,是全国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书协副主席,他是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的第三十二代孙,有家谱为证。黄绮老师,

16、是全国古文字学专家。有这方面著作多部。他的书法,用笔凝重,拙、浑、老、辣,别具一格,被誉为“铁戟磨沙体”,声誉海内外。黄老师为人谦和,待客热情,使我肃然起敬。我在河北大学上学时,黄老师住单身,我常去他屋里谈论书法,替他研墨,扶纸,观其写字。黄老师边写边讲,他说写字速度不要太快,笔划交代清楚。你看我用手写的字,实际上是用心写成的。黄老师对我学书法非常关心,我也经常拿自己的字让他看,请他指教。他讲了很多的书法理论问题,对我启发很大。我记得六十年代初,光明日报曾发表过黄绮老师的文章,“董书风貌脱襄阳”,观点明确,意味深长,至今历历在目。黄老师对我的书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常说,历代书法大家,都是博览群书,知识丰厚,阅历很深,对社会的洞察力很强。一句话,都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